赵磊:真实的谎言
真实的谎言
赵 磊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家》编辑部)
近30年来,面对中国收入差距拉大、贫富分化加剧的历史变迁过程,主流经济学的态度既暧昧,又复杂,一波三折,有趣的紧。
想当初,主流经济学的教头们一说到收入差距,就王顾左右,打死也不承认收入差距会“拉大”:什么两极分化,有没有搞错?
眼见这差距一天天在拉大,实在赖不过去了,就把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万恶的计划经济。
到后来,计划经济已经被灭掉20多年了,再拿这个倒霉蛋说事,就未免太低智商了,于是又把责任归咎为“非市场因素”。
当地球人都看明白了市场经济有两极分化的作用以后,主流们只好退而求其次,来了个“二八开”、“三七开”,先说既然要用市场来激励努力,差距拉大就不可避免;然后话锋一转,声泪俱下地控诉“制度不健全”。
总之,只要一说到“贫富分化”、“收入差距拉大”,主流经济学家就会很不高兴,就会很生气。不过,他们的生气和平头百姓的生气完全是两码事:他们不是因为差距拉大的现实而生气,而是因为这个现实被暴光了生气;他们之所以很不高兴,是担心市场经济要为此负责任。
于是,千方百计地把市场经济从贫富分化的现实中摘出来,就成了主流经济学必须反复论证的重大课题。而这个重大课题的阶段性成果,也就构成了上面一波三折的主流叙事。当然,这个主流叙事的核心,就是“市场无辜论”。
比如,王小鲁(中国经济改革研究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最近就信誓旦旦地说:“有很多证据表明,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更主要原因是非市场因素,这方面的因素起了很坏的作用。”(王小鲁,2007)
在这里,我要替王副所长解读一下:所谓“非市场因素”,就是与市场经济无关的因素。
那么,“非市场因素”的“坏作用”表现何在呢?王副所长拿出了十分厚实的证据:
(1)“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领域,因制度不健全而产生的灰色收入干扰国民收入的正常分配,扭曲正常的要素报酬格局,……导致迅速的两极分化”;
(2)“在收入再分配的领域,制度不健全造成国民收入的逆向再分配,……进一步扩大了收入差距和社会不公正。”(具体的证据和厚实的数据从略)
应当说,王副所长拿出的证据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实,我对这个事实的真实性并不怀疑。然而,王副所长不惜辛苦地提供这些证据,恐怕并不仅仅是想让大家相信这些事实的真实性(其实,没有人怀疑这些事实的真实性),而是想让大家相信:导致两极分化的原因与市场经济无关,都是“非市场因素”和“制度不健全”惹的祸!
我必须告诉大家:这样的逻辑其实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大家都知道,在实行市场化改革之前的毛泽东时代,那个时候几乎是“清一色”的计划经济,“非市场因素”占据着统治地位,“市场因素”——用主流叙事模式的描述,早就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各种运动中被掐掉了。
问题在于:如果的确如王副所长所言,“收入差距急剧扩大的更主要原因是非市场因素,这方面的因素起了很坏的作用”,那么,按此逻辑,在“非市场因素”更多的毛泽东时代,收入差距就理应更大,其对两极分化就不止是“起了很坏的作用”,而应当是起了“坏透了”的作用。
遗憾的是,地球人都知道,毛泽东时代的收入差距,在当时世界上是最小的,用精英们后来反复进行的“忆苦思甜”的标准话语说,就是:哎呀呀!哪个时代真是“平均主义相当地猖獗”。(当我指出这个理论破绽时,想必主流精英们一定非常失望)
再者,如果的确如王副所长所言,初次分配领域和再分配的领域出现的分配不公,其罪魁祸首都是在于“制度不健全”,那么,我们必须进一步追问:在改革开放前的毛泽东时代,有没有这类“制度不健全”呢?这种“不健全”的制度是怎样形成的?其发挥作用的机理是什么呢?
遗憾的是,不论毛泽东时代有没有这类“不健全的制度”,毛泽东时代都不存在“贫富分化”和“收入差距拉大”。换言之,毛泽东时代的制度设计与两极分化没有内在联系。
主流经济学家能够发现毛泽东时代的制度设计与平均主义之间的相关性,但是,不论主流经济学家构建怎样复杂的、精致的数学模型,都没有办法找出毛泽东时代的制度设计与两极分化之间的相关性。
可见,很难说“不健全的制度”就一定是计划经济的恶果,就一定与神圣的市场经济没有任何关系。改用邓小平的话说就是:计划经济可能滋生“制度不健全”,市场经济也可能滋生“制度不健全”。
既然制度的健全与否,并不必然与某种特定的经济相联系,那么,如果想用“制度不健全”来为市场经济开脱,其难度绝不亚于“扯着自己的头发上天”。
其实,诚实的人们不难发现,导致两极分化的“制度不健全”并没有出现在计划经济时代,而是出现在改革开放之后。换言之,这种“制度不健全”恰恰是市场经济改革的伴生物,至少,也是在市场经济改革之后的机理上发挥着“坏作用”的。要想把这种不健全的制度从市场经济身上完全剥离下来,真是难为主流经济学家了。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借用一下:“肉之不存,皮将焉附?”
看来,不论主流经济学怎么编故事,要想否认收入差距与市场经济的内在联系,难呐!
(2007-11-17)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