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理论成果的全面阐释

作者:王伟光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5-12-04 25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取得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党 的十八大以来,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的创新实践中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形 势下党和国家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一步升华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和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认识,是指导当代中国具有许多新的 历史特点的伟大实践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 循。

  《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0期发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 代理论成果——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一文,全面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学术界第一次实现了体系化的学理总 结,具有重要的学术指导意义。为此,本报记者专访了王伟光教授。

  顺应世界历史时代潮流的理论应答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在开启新的历史征程,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王伟光:我 国发展处在新的起点,进入新的阶段,首先是由时代大背景、世界大环境、国际大走势所决定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在科学地观察、分析、判断和把握国 际复杂形势、发展趋势和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乃顺应世界潮流而发。把世界走势看清了、吃透了,才能深刻地把握新起点、新阶段的特征、规律和需求,才能 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认清国际形势,是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前提。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中,人类历史发展进程的总体特征是如何呈现的?

  王伟光:马 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及其世界历史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依次由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最终经由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演变 规律。自从人类历史进入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同时就孕育产生了埋葬资本主义的物质力量,世界历史发展展示了一系列整体性的时代变化。一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 产的发展打破了人类社会的隔绝,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把人类社会连成一气,构成一个密不可分的统一的世界整体。二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社会主义因素产生并 在发展,世界历史始终贯穿着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较量。社会主义代表了人类历史的新前途。三是资本主义世界历史时代必然为共产主义世界历史时代所替代,这 是历史发展不可抗拒的潮流。四是实现现代化是现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世界历史进程决定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选择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可以避免资本主义 现代化道路的苦难。五是马克思所判断的世界历史进程已历经三个阶段,即马克思主义产生时的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两极分化和工人阶级社会主义运动兴起,是 该阶段的主题;列宁所判定的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该阶段的主题是战争与革命;邓小平所判定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结束后的和平与发展为两大世界性问题的新阶 段,世界历史的总的时代性质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依然存在,仍然起作用。六是世界历史进程阶段性主题的转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平发展提供了 战略机遇。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的发展变化与世界历史时代息息相关,那么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如何展开的?

  王伟光:世 界历史进程决定,中国只有选择社会主义,进而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现代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转入垄断资本主义阶 段,世界历史进程已经前进到不容许中国独立自主走西方资本主义强国之路了,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通过资本主义实现强国之梦的历史机遇已然错过。

   中国实现真正的强盛,只能顺应世界历史进程和时代发展潮流的客观要求。这突出地表现在:一是只能走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成功地实现现代化,屹立于世界民族 之林。二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分两步走,先进行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再不间断地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国 家。三是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基本路线,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利用市场经济的优势,建立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融入世界历史全球化进程,在相对落后的经济社会条件下走出一条新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四是当今 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社会主义中国是实现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和平发展的道路,为世界历史进程的和平发 展将作出重大贡献。五是中国在完成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产生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全球化的意义上,21世纪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伟光:由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阵发性危机的必然产物,也是影响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国际因素。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造成国际形势发生了 重大转变,世界力量对比发生了深刻变化,西强我弱的局面正在悄然发生转化,形势越发有利于我,但竞争却更为激烈。世界历史进程与国际环境大背景,决定中国 已进入一个有着许多不同以往特点的新的发展阶段。

  正是在对上述世界历史时代潮流的准确把握中,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世界历史进程 国际形势新变化的反映和概括,是对世界格局、历史走势、发展规律、时代特征的科学判断基础上,对中国究竟“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方向和路 线,采取什么样的改革开放的战略举措”这一带有根本性问题的科学解决。

   新的历史起点上新发展阶段的科学指南

  《中国社会科学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国内条件是什么?

  王伟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同样是顺国内发展大势而为,是在鞭辟入里地分析国内形势、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认清国内局势,是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世界历史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世界历史一系列事变的重要有机环节。从1921年作为中国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党所领导的中国人民事业已经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快速发展,现在正在进入全 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新的发展 阶段。

  《中国社会科学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我们党面临哪些现实挑战?

  王伟光:我 们党正在领导人民从事与以往历史时期有着许多新的不同特点的伟大实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 国,真正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成为现实,这是新起点、新阶段的历史性重任。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正 确的历史选择,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我们事业的科学的思想指南,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社会制度。

   但是,中国发展又面临着国内外极其复杂多变的局面,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挑战和风险。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关键期和转折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 态,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由增长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提质增效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由“效益优先,兼顾公平”,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向在坚持经济 增长前提下的推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环境友好、社会公平、民主文明、共同富裕转变。既不走邪路,也不走老路,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 放的新路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重大历史抉择。

  《中国社会科学报》:针对新起点、新阶段的历史性变化,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什么样的政治任务?

  王伟光:关 于国内外诸条件的分析表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新起点、新阶段的重大转折点上,全党迫切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时代判 断、形势判断、方位判断、理论判断和战略判断的基础上,在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举措的基础上,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这是摆在全党面前的十分紧迫的政治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站在世界历史时代的战略高度,顺应了新起点、新阶段的历史性的转折与变化,把握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一发展新阶段的基本特征,概括了这一发 展新阶段的客观规律,指明了党领导的中国人民事业前进的方向,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远大目标,提出了“四个全面”重大 战略布局,形成了一整套新看法、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对“面临新形势新需求新挑战,为什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这一当代最重大课题,所引发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出了全面的理论回答。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判断正确,理论彻底,态度坚决,旗帜鲜明,是 非清楚,举措得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发出了十分明确无 误的政治信号、理论定力和战略举措,是指导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迈进新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从事更伟大斗争、取得更大胜利的行 动指南。

  《中国社会科学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大现实意义体现在哪些方面?

  王伟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加有助于我们坚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信仰,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信念,对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信心。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加有助于我们增强时代视野、世界眼光、大局观念,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地判断形势,认识规律,因事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一步一步地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加有助于我们统一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思想,提高认识、达成共识、聚精定魂、团结一致、凝结力量,抓住机遇,改革开放,攻坚克难,开创事业新局面,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更加有助于我们提高理论政治素养、思想道德水准、领导工作本领和抵御风险能力,更好地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党的生机活力和战斗力,切实完成党肩负的历史重任和民族重托。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中国社会科学报》:如何全面理解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理论意义?

  王伟光: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全面阐发和深度丰富了党的十八大精神,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 纲领、基本经验和基本要求的科学论述,是全面阐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一系列重大原则问题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重要文献,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创新。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完整体系,所阐明的新思想、新论断、新观点、新要求,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最新进展。

  王伟光:是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从理论基石、政治主题、伟大宣言、行动纲领、科学判断、基本原则、执政理念、发展理念、治国方略、重要观念、对外战略、军事思想等十二个方面,勾画了党和国家走向未来的宏伟图景,主要包含以下重要且基本的理论观点。

  一是关于坚持和创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理论基石,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根本点。

  二是关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政治主题,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核心点。

  三是关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伟大宣言,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落脚点。

  四是关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行动纲领,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基本点。

  五是关于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科学判断,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聚焦点。

  六是关于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基本原则,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集中点。

  七是关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制度建设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执政理念,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出发点。

  八是关于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发展理念,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着重点。

  九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治国方略,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着眼点。

  十是关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重要观念,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加重点。

  十一是关于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对外战略,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战略点。

  十二是关于牢牢把握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军事思想,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重要点。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其他重要观点,如关于实现“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等。

  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

  《中国社会科学报》:为什么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光辉典范?

  王伟光:习 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活生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为我们树立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认识、解决问题的典范。讲话通篇贯穿了一脉 相承、一以贯之的一条红线,这也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所贯穿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这就是贯穿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 要讲话之中的活的灵魂和精神实质,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面对人民的事业需要不断推向前进的时代要求,党的理论勇气和实践智慧之源必须始终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王伟光:是 的。不断发展的新的实践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 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 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中国社会科学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最根本的落脚点是什么?

  王伟光:最 根本的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贯穿的思想精髓,即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我们面临的实际问题,不断提高 马克思主义哲学素养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处理问题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求客观实际之真,务执政为民之实”,客观分析我国国情实际、党情实际和 世界发展变化的世情实际,从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规律出发,观察问题、认识问题,才能导引出解决当前中国一切复杂难题的良方益药。

  《中国社会科学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必须脚踏实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有哪些创新性表述?

  王伟光:实 事求是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第一观点的中国化表述和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 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要使党和人民事业不停顿,必须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不停顿,理论也不能停顿。坚持实事求是,一 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把一切从实际出发作为我们党制定政治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当代中国最大的客观实际, 就是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认识当下、规划未来、制定政策、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不能脱离这个基点,否则就会犯错误,甚至犯颠覆性 的错误。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善于适应国际国内环境新变化,辩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我国不同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新特点,特 别要准确把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使主观世界更好地符合客观实际,按照客观实际来决定我们的工作方针。

  他强调,一切结论皆产生于 调查研究之后,一切正确的主张皆来自调查研究,一切创新的思路皆得益于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最佳途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 有决策权。重视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重要传家宝,提高调查研究能力是做好领导干部工作的基本功,是提高领导干部素质的重要方面,调查研究有利于领导干部正确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改造世界观,转变工作作风,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灵活地运用辩证法思考和处理改革开放问题,具有哪些方法论特色?

  王伟光:习 近平总书记要求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规律。他娴熟地运用辩证法的“矛盾论”、“两点论”、“重点论”和“全面论” 来观察和处理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运用辩证法的范例。他反复强调,要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和底线思维能力,正确地观察分析事物, 研究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前瞻性、主动性。

  《中国社会科学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原则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的敏锐历史眼光,这里所蕴含着的内在逻辑是什么?

  王伟光:历 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发展问题的哲学总说明,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社会问题、解决社会问题、推进社会进步的思想武器。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 离开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我们党的事业就不会有今天。习近平总书记高超的领导艺术和敏锐的历史眼光,来源于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把握和运用。他的唯物史观的历 史眼光和历史思维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他大力倡导提高历史 思维能力,加强对中国历史、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世界历史的学习,这对于深刻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认识历史趋势、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 向,更好地做好当前工作、走向未来,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正是以唯物史观的远见卓识,科学地把握了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既看到历史 发展的光明前景,又清醒地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他关于世界社会主义历史五百年、六个阶段的回顾分析,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精辟阐释,关 于对苏东剧变历史原因的分析判断,关于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思想观点,关于党的领袖、历史人物、党的历史的深刻论述,关于以史为鉴、知古鉴今、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论述,关于揭示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中国梦的重要论述……都说明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运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发展规 律,认识中国国情,分析国际国内形势,把握前进方向,指导现实工作。

  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生产力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 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就是用生产观点看问题的唯物史观基本方法论,推动实现物质的不断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统一。他强调,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从人民的 利益出发,是我们党开展一切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宗旨。“要解决矛盾和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深入调查研究。”要跟着群众跳火坑,要相信 和依靠群众,但又不能做群众的尾巴,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千万不能站到群众的对立面等,就是坚持了群众观点是唯物史观的根本观点。他指出,要把政治智慧的增 长、执政本领的增强、领导艺术的提高,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的实践沃土之中,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吸收营养和力量。这正是在唯物史观基础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 众中去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转变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推动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此 外,习近平总书记从唯物史观社会基本矛盾原理和分析方法出发,主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相应地不断进行下去,要适应我 国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新变化推进改革开放;提出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带动全面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健康科学发展。

        (原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当代理论成果的全面阐释——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王伟光教授)

  王 伟光,中共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学部主席团主席,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首席 专家,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 理论与实践等。出版学术著作40余部,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代表作有《利益论》、《社会矛盾论》、《王伟光讲习录》、《王伟光自选集》、 《哲林漫步》、《社会主义通史》、《新大众哲学》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2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