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马克思主义空心化

作者:佚名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8-06-04 1765

警惕马克思主义空心化

——访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朱炳元教授

朱炳元,男,1950年生,江苏苏州人。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全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持完成多个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和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在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国道路研究”的首席专家。主要著作有《全球化与中国国家利益》《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及其现代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热点问题研究》《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与金融危机》等。公开发表论文近百篇,比较有影响的论文有《邓小平国家利益观的基本特点》《〈资本论〉的发展观》《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正在加速金融化和虚拟化》《唯物史观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等。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虽在我们党的各种文献中不曾消失,但在社会层面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却逐渐式微。在我国许多高校马克思被严重边缘化,一些理论工作者也绝口不提马克思主义,有的甚至公开反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极坏的作用。长此以往,马克思主义就有从上到下被空心化的危险。而一旦真的被空心化,其后果不堪设想。如何才能未雨绸缪,我们采访了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朱炳元教授。

一、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不容否定

▲(采访者简称▲,下同):朱教授,您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继续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同时针对在对待马克思主义上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您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的教学和研究,能否对这个问题谈谈您的认识和学习体会?

●(被采访者简称●,下同):好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一名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理论工作者,深深感到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针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发表如此系统和全面的讲话,是很少见的。同时,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待马克思主义问题上的错误观点和做法提出的尖锐批评,我也有切身体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们今天存在的现实问题,客观地描述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我今天就当前存在的否定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把马克思主义空心化这个话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学习体会。

▲:“马克思主义空心化”?这倒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请具体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空心化?把马克思主义空心化有什么危害?

●:国家有核心利益,政党有领导核心,马克思主义有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而与时俱进,这是对的和毫无异议的。但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核心理论是不能随意否定的,否定了这些东西,马克思主义也就空心化了。

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一个倾向性和苗头性问题就是在学术探讨的幌子下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的全面否定。如果对这一现象不加以遏止,马克思主义就会被歪曲得面目全非,完全失去它的合法性、正当性和思想上的指导性。原创性的马克思主义被否定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会随着被否定;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被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共领袖人物也会被否定。如此否定下去,苏共解散、苏联解体的悲剧就会在我国上演。苏联就是在否定斯大林、否定列宁、否定马克思、否定恩格斯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下,把自己也否定了,才导致解体的悲惨后果!

二、否定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若干代表性观点

▲:您说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被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就空心化了。那么什么才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它是怎样形成的?

●:根据恩格斯和列宁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可以分成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恩格斯在《反杜林论》等著作中,系统、全面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列宁指出,马克思学说是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列宁还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强调这三个组成部分具有无限的力量,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完备而严密,它给人们提供了决不同任何迷信、任何反动势力、任何为资产阶级压迫所作的辩护相妥协的完整的世界观”。这三个组成部分,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是一个复杂和严密的理论体系,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一个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这个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每个组成部分的核心理论。正是这个核心理论的形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标志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如果否定了这些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就失去了它固有的阶级性、科学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任何阶级、任何人都可以接受的一般学术观点和理论派别。这样,马克思主义就被空心化了。

▲:您说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的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一个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科学理论的基础上的发展和创新,这个发展和创新形成了每个组成部分的核心理论,那么,我们首先谈谈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理论是什么?否定这个组成部分的代表性观点又有哪些?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是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物质论、认识论、辩证法等这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或多或少为中外思想家所阐述和论证,因此还不能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创思想和核心理论。只有历史唯物主义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原创思想,恩格斯把它称之为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实际上,恩格斯本人也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由于恩格斯谦虚,总是把自己放在马克思之后,他把历史唯物主义的发现归功于马克思,这充分体现了恩格斯的高尚品质。恩格斯说:“人们的意识决定于人们的存在而不是相反,这个原理看来很简单,但是仔细考察一下也会立即发现,这个原理的最初结论就给一切唯心主义,甚至给最隐蔽的唯心主义当头一棒。”恩格斯还具体地描述了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艰苦探索过程:“即使只是在一个单独的历史事例上发展唯物主义的观点,也是一项要求多年冷静钻研的科学工作,因为很明显,在这里只说空话是无济于事的,只有靠大量的、批判地审查过的、充分地掌握了的历史资料,才能解决这样的任务。”在马克思以前,社会历史领域是迷信和唯心论占主导地位,没有人去认真地探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唯物史观产生以后,“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即历史观中被驱逐出去了,一种唯物主义的历史观被提出来了,用人们的存在说明他们的意识,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用人们的意识说明他们的存在这样一条道路已经找到了”。列宁说:“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唯物史观把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整理得井井有条”,使丰富多彩的社会形态得到了“生动描绘”。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唯物史观的原理,对于一切社会科学,都是一个具有革命意义的发现。从此,人类社会有了认识自身历史发展的战无不胜的理论武器。唯物史观的创立是人类思想史上“壮丽的日出”。

但是,这个本来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确定的和毫无争议的问题,现在却受到种种质疑。一些学者认为,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已经无法解释当代社会发展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它主要适用于解释社会革命和阶级冲突;还有人认为唯物史观把物质生产作为分析社会现象的基础和出发点是“见物不见人”,不是以人为本;唯物史观强调的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运动及其社会革命思想,是造成社会动荡和社会灾难的根源,因此要“告别革命”;唯物史观的五大社会形态理论,即人类社会按照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从低级向高级依次更替和发展的现象是一种主观想象,不仅不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现实,而且也不符合世界发展的历史现实。关于对唯物史观的质疑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领域的核心理论又是什么?同时也请您介绍一下否定这一核心理论的代表性观点。

●:在政治经济学领域,马克思在批判地继承前人理论成就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包括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资本流通论、资本分配论等等,其中剩余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体系的核心理论。因为政治经济学中的其他理论,在马克思之前的古典经济学家中或多或少已经阐述过了,马克思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批判地继承,并且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只有剩余价值理论才是马克思的原创思想,因此,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的另一个伟大发现。恩格斯对剩余价值规律的发现作出了如下评价:“马克思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剩余价值规律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为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的斗争提供了直接的理论武器。但是,有的学者发表文章,全面否定马克思的两大发现之一剩余价值论和剥削理论,对资本主义大加赞扬和歌颂。文章鼓吹剩余价值论是一个理论假设,它夸大了工人阶级的劳动价值贡献量。作者认为利润是诸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而非单一劳动要素的结晶。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理论难以自圆其说,因为所有资本都会带来价值的增值,因此都是“可变”的。可变资本这一概念是多余的。该文进一步指出:资产阶级是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的代表,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他们诚信、勤俭、敬业、守法,他们为上帝而积累财富,在临终之际往往将巨额钱财献给教会或慈善机构。他们为事业而生存,而不是为生存才经营事业。在文章的最后,作者提出:将一个阶级主宰的专政转变为民有、民治、民享的公共权力,将以暴力为依据的权力转变为依法律为支撑的权力,将无限、绝对的权力转变为有限的受制约的权力,将以政治权力为中心的社会转变为以公民权利为中心的社会。该作者公开鼓吹在我国放弃无产阶级专政、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

另外,在讨论按生产要素分配的理论依据时,比较有倾向性的观点是: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因为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也作出了贡献。反过来说,劳动不是价值的唯一源泉,生产要素也在创造价值。把生产要素在使用价值生产中的作用和在价值创造中的作用直接合二为一。这种观点直接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进而否定剩余价值论,把马克思反复批评的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鼓吹的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的“三位一体”公式原封不动地搬了出来。马克思说过:“既然真实的关系早已弄清楚了,为什么又要开倒车呢?”这种理论的要害是:否定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否定剥削的存在,进而否定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再请您谈谈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

●:科学社会主义是深刻揭示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和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过程、发展方向和特征的科学理论体系。我们认为,科学社会主义也有核心理论,这个核心理论就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马克思在谈到自己的新贡献时,曾经明确指出:“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中有阶级存在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功劳。在我很久以前,资产阶级历史编纂学家就已经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也已经对各个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我所加上的新内容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列宁在同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的斗争中则强调:“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新中国诞生前夕,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无产阶级专政“对于胜利了的人民,这是如同布帛菽粟一样地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这是一个很好的东西,是一个护身的法宝,是一个传家的法宝,直到国外的帝国主义和国内的阶级被彻底地消灭之日,这个法宝是万万不可以弃置不用的”。可见,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理论。

▲: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一般称之为人民民主专政,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与无产阶级专政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哪些联系和区别?

●:巴黎公社以来国际无产阶级斗争的历史实践证明,在不同的国家,不仅无产阶级实现解放的革命道路不同,而且,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形式也是不同的。每个国家的无产阶级专政究竟采取什么样的具体形式,只能根据各个国家特定的国情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马克思恩格斯在提出和阐述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时,具体考察了英国、法国、德国等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历史条件,认为在这些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建立起来的无产阶级专政必然具有不同的形式。恩格斯说:“首先无产阶级革命将建立民主的国家制度,从而直接或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在英国可以直接建立,因为那里的无产者现在已占人民的大多数。在法国和德国可以间接建立,因为这两个国家的大多数人民不仅是无产者,而且还有小农和小资产者。”所谓“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指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以后,独立和直接地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所谓“间接地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指无产阶级联合农民、小资产阶级去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起无产阶级领导的、具有广泛群众性的、占人口大多数的人民大众的联合专政,这个联合专政由于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因而本质上仍然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马克思恩格斯的无产阶级专政形式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俄国的具体实际,在一个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的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由农民、小资产阶级、小业主、知识分子等革命人民参加的苏维埃政权这一“无产阶级专政的形式”。

中国的社会历史情况,不但与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有很大的差别,而且和相对落后的俄国也有很大的不同。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国是帝国主义支持的封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专政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人数很少,产业工人只有200万,但它很集中;农民众多,占全国人口的80%以上,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分散落后的个体农业和手工业占国民经济的90%以上。”这一基本国情不仅决定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中国革命必须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战略任务,而且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因为无产阶级不能单独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联合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新型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的中国各个阶级和阶层,都参加了这样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建立起来的自然是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最广泛的联盟,即人民民主专政。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相互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把专政同民主联系在一起,在无产阶级和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视人民的敌人实行专政,是对人民民主专政这一中国化无产阶级专政的最本质的概括。

人民民主专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对无产阶级专政的创新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成果。在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人民民主专政本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这是明确的、确定的和没有异议的。在我国领导人的著作和讲话中,很多时候是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两种提法同时使用的。例如,1962年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说,“无产阶级专政,或者叫人民民主专政”。邓小平在著名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中,直接以“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来表示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那么,否定无产阶级专政或者说人民民主专政的代表性观点是什么呢?

●:有的人暂时不便对我国宪法规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直接加以否定,就在无产阶级专政问题上大做文章,认为无产阶级专政“是一种理论假说”“在现实中是一种虚幻”“既缺乏科学依据,又缺乏法律条文”“后人有责任研究专政论断中的缺陷”。

有人为了否定当今世界存在的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从而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存在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就断定,到19世纪50年代末期,马克思恩格斯已经“不再提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目标,“改变了”早期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两大阶级生死搏斗的观点。该作者还认为,列宁《帝国主义论》对一些资料的占有不充分,所以提出的观点“站不住脚”,斯大林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可笑”。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科学观点采取如此蔑视和轻率的态度,实在令人震惊!在他们看来,既然当今世界已经不存在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了,无产阶级专政当然是不必要的和多余的了。我们不知道这样的理论怎么解释当今世界的客观现实?国外敌对势力试图颠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他们最在乎和最怕的就是我国强大的无产阶级专政,现在有的人要自废武功,要求主动放弃无产阶级专政,这不是正中国外敌对势力的下怀吗?

我国宪法总纲第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种对无产阶级专政的赤裸裸的否定,实际上就是在否定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党和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因此,否定和攻击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蔑视和违背宪法的行为。为了捍卫宪法的权威和尊严,我们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您清楚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的核心理论,并且具体指出了否定这些核心理论的代表性观点,使人感到耳目一新。但是可能有人会说,马克思主义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与时俱进,包括您所指出的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也不是僵化和固定不变的,也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如何回答这种质疑呢?

●:马克思主义当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与时俱进,这是毫无疑义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的讲话中也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不能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也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但是这是针对“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说的,而不是针对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说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是经典作家对一个时代的基本特点和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和理论总结,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只要这个时代的基本矛盾和本质特征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一般来说,这些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是不会过时的。因此,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是不能随意否定的。习近平总书记说:“有的人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没读几本,一知半解就哇啦哇啦发表意见,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也有悖于科学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段话的确点到问题的实质上了。比如说,如果人们的确认真地把《资本论》三卷一卷一卷地读完了,也就不会轻易地说剩余价值理论“过时了”。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殊规律,无产阶级专政理论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规律和共产党的执政规律。习近平总书记说:“只有真正弄懂了马克思主义,才能在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上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才能更好识别各种唯心主义观点、更好抵御各种历史虚无主义谬论。”而掌握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是真正弄懂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前提和必要条件。

当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的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毕竟已经过去了一百五十多年了,今天的时代尽管仍然属于资本主义时代,但是与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已经完全不同了。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理论,它赋予自身以强烈的现实性和开放性的品格。马克思说:“现在的社会不是坚实的结晶体,而是一个能够变化并且经常处于变化过程中的有机体。”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变化以及相应的理论变化,一劳永逸地希望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理论形态;或者不顾客观现实,总是局限于马克思主义的“经典形态”,那是教条主义,也是不合事宜的。在这里,我们要把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与理论形态区分开来。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是相对稳定的,并且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表现形态则会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三、否定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原因分析

▲:您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有人怎样否定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以及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理论形态等问题讲得很清楚了。再请您谈谈否定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这一现象的社会历史根源。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意识形态领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和指导地位受到的挑战,归根到底是由现实的经济社会关系的变化带来的。当前,我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利益格局的深度调整,导致思想观念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在社会阶层、利益格局、思想观念多样化的情况下,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渗透、相互激荡。多样化的社会思潮是各个阶级和阶层利益诉求的思想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各种思潮在交相辉映中比较和鉴别。真理总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潮中交锋中得到完善和发展的。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社会思潮多样化同时也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带来了一系列值得关注的问题,它导致了价值观念的碎片化、价值标准的失范、共同理想信念的缺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动摇,等等,这些都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提出了挑战。因此,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被否定的倾向,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根源。

▲:请您具体说说这些社会历史原因。

●:好的。我从个人、社会和公共管理三个方面具体谈谈原因。

第一,从个人方面的原因来说,现在浮躁和急功近利思想盛行,对于理论学习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原著的学习放松了。不少人沉溺于网络,用短平快、碎片化的方式代替了本来应该必需的学习时间。手机普及以后,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代替了本来的学习时间。年轻人是这样,中老年人也是这样,这种风气甚至影响到大学的教授和研究生,用来看手机的时间代替了学习时间。经典的东西读得少了,感性、直观的东西就乘虚而入,时间久了人们就很难辨别它的真假。那种温水煮青蛙式的对马克思主义的否定,也就没有人感到它的严重性了。

第二,从社会方面的原因来说,随着我国各个阶层的产生,各个不同的阶层都会产生各自的利益诉求。例如,剩余价值理论和剥削理论,对于私营企业主来说就难以被接受。新中国成立以后受到各个政治运动冲击的人,包括他们的后代,他们对无产阶级专政具有抵触情绪,这个也是可以理解的。另外,还有外部势力的影响,如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普世价值观念、军队国家化等通过各种渠道影响到我国,这些都会冲击我们对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坚持。反过来说,如果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各种各样非马克思主义和假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就会进一步乘虚而入。

第三,从公共管理方面的原因来说,首先,有的基层党组织战斗力薄弱,政治核心作用发挥得不够。有的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存在怀疑,认为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有的不信马列信鬼神,从封建迷信、求神拜佛中寻找精神寄托。有的向往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和价值体系,对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丧失信心,等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内存在的各种各样非无产阶级和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观念,直接对社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6月到贵州调研时强调,要重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还强调:“要炼就‘金刚不坏之身’,必须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培植我们的精神家园。”这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其次,有些理论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分辨清楚:例如,改革开放哪些应该改,哪些是坚决不能改的?不是说不能改的也要改。现在有的人认为四项基本原则也要改了。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那里制造舆论,混淆视听。再如,怎样分清以人为本和资产阶级人本主义的界限?生产要素在价值创造中到底起了什么作用?等等。这些涉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都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搞清楚,以分清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

四、牢牢守住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上甘岭”

▲:前面我们讨论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受到了什么样的挑战、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被否定的具体原因,等等。最后,再请您谈一下怎样坚守住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

●:我个人觉得,在对待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问题上,我们不能再退让了,再退下去就是悬崖了。我们要像坚守“上甘岭”一样守住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阵地。具体说来,还是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几个方面。

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看家本领。从历史上看,中华民族就有“取经”的传统,而没有“传教”的习惯。重视理论学习、善于理论学习,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重要保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理想信念。通过认真学习提高识别真假马克思主义的水平和能力。

学习马克思主义还是要读原著,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不能仅仅依靠“读本”等通俗化读物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本身就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剩余价值理论和无产阶级专政理论的直接阐述和逻辑展开。如关于唯物史观,《关于费尔巴哈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等著作中就有集中阐述;关于剩余价值理论,整部《资本论》就是剩余价值理论的逻辑展开;关于无产阶级专政,《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中,就有集中而深入的阐述。现在为什么马克思主义被空心化很容易?就是因为我们的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读得少了,光看一些《读本》等辅导材料,就是马克思主义被空心化了,也发现不了。

第二,坚定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历史唯物主义本来就是工人阶级自己的战无不胜的理论武器,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工人阶级受剥削和受压迫的经济根源,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捍卫自身利益的“法宝”。正是这三条核心理论,我们才确立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执政党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和发展好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恩格斯说:“科学越是毫无顾忌和大公无私,它就越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新派别,一开始就主要是面向工人阶级的,并且从工人阶级那里得到了同情。”以上三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理论,确保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主体地位,反映了马克思主义鲜明的阶级立场。站稳了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就不会否定这三条核心理论。背离了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立场,马克思主义就很容易被空心化。反过来,马克思主义被空心化了,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失去了说服力和吸引力,成了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都可以接受的一般理论观点。这样的“马克思主义”还有什么意义呢?

第三,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始终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马克思主义不是在书斋里供人们研究的“理论体系”,它必须贴近实践、贴近群众。我们要坚持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的基础上说明现实生活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要紧密结合当前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党的建设的实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做出有说服力的阐释,使广大干部和群众感到马克思主义不仅就在身边,而且非常“管用”。但是,不能丢掉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核心理论来“创新”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不能把这说成是不改革。我们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从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这一段话讲得非常到位,也非常有针对性,我们要很好地学习和领会。我们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在改革的旗号下把马克思主义空心化,要牢牢守住马克思主义核心理论的“上甘岭”。

文章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年第9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4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