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批茅予轼 力挺张广宁

作者:俞飞龙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900

狠批茅予轼 力挺张广宁
 

 作者:一把老刀

  
  两会期间,广州市长张广宁一句“政府会全力以赴压低房价,广州的房价肯定会降下来。所以我提醒中低收入者,如果想买房,先不用着急”。在国内舆论界激起了巨大波澜。
  在沸沸扬扬的网络评论中,欣喜者称“终于看到了希望”,怀疑者则认为“这又是一场政治秀”,反对者指责“政府不应该干预市场”,巨大的回响,甚至让刚刚从广州主管位置离任的官员也按耐不住,特别召集在京采访两会的广东媒体,抱怨“有些干部说起房价的事信口开河”。
  虽然从2006年底各地两会议题动向看,房地产问题必将成为2007年全国两会热点中的热点,但张广宁掷地有声的一席话,依然有两点出乎公众意外,首先是发言者握有国内一重要城市的行政权,在此之前,舆论界普遍认为,造成房价高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官商勾结”,这使得中央数年来的调控举措见效甚微,甚至愈控愈涨。张广宁一句“市民买房别着急”,在姿态上无疑有打破这一铁幕的味道;另一个意外则是,张广宁明确提出了“政府将采取有力手段降低房价”,而不是此前被不少政府重复了数年的“控制涨幅”。
  在房地产集团势如中天之际,张广宁鲜明的态度,实际是把自己置于了一个矛盾交汇的风口。经过数年的急剧膨胀,房地产集团不但储备了强大的舆论购买能力和技巧,在新闻界、理论界都有为数甚多的代言人,而且利益诉求也非常明确,他们的声音和意愿,自然不会缺位具有强烈象征意义的两会。从种种迹象判断,房地产集团在两会及其后的博弈重点,是既承认已在国内激起公愤的房价高的事实,又要用冠冕堂皇的理由,继续保持自己在商品房市场的最大份额。
  于是,在两会上,吴敬琏顺理成章地抛出了“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不能解决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解决老百姓住房之道在于廉租房”这一观点,随后,这一观点在国内得以大肆传播。表面看,这是一个纯粹的理论探讨,但实际上,按照这个观点的思路,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真相,就是在保证“开发商在商品房市场最大份额”-----中低收入家庭卖不起房,那去住廉租房吧,要买产权房,还得找开发商。
  这真是一步妙棋,妙就妙在既从一个学者的角度,把一个没有财富累积,只有财富消耗的解困方式,以国际经验之名甩给了政府,又依然能把具有暴利的市场一端紧紧掐在自己手里,让社会财富继续往自己手里集中。
  但是,张广宁在两会上表露的姿态和决心,无疑打破了房地产集团的这一苦心经营的算计。而且张广宁并不是说说而已,他的“决心很大,底气很足”。
  张广宁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对目前房产市场机制的判断上。此前,建设部部长汪光焘曾明确表示,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机制太单一,满足不了多样化的用房需求。并认为这是“近年房地产价格一路追高的重要原因”。
  既然房价高缘于此前“不全面,有利于对市场形成实际操控”的市场资源配置因素,那么,改变这些配置,为房地产市场再增加一些新的市场元素,降底市场门槛,让更多的市场主体拥有建房资格,使房地产市场尽量多元化,无疑可以达到削高效果。
  于是,“穗七条”迅速出笼。其中“允许有条件的单位自行建房”,撕开了数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垄断缺口,直接冲撞了开发商试图继续掌控“商品房市场最大份额”这一诉求。
  这无异捅了马蜂窝。
  茅予轼悍然出马,矛头直指“单位自建房”,指责这一举措是“开历史倒车”。恫言这样的“做法很危险”。
  也许对据传刚刚接受了一地产商巨额捐赠的茅予轼而言,这个做法确实很危险,危险就危险在它可能成为打破此前地产市场实际垄断局面、削减房价的催化剂,而更危险的地方还在于,既然能允许单位自建房,那么,与之类似的“合作建房”,是不是也将呼之欲出?这可是一把被民间广泛认同的降低房价的杀手锏。目前广州自建房价格在2700元/平方米的事实,无论从哪个方面而言,都是对当前广州乃至全国一二线城市的房价的一个致命性打击。
   茅予轼说,“从经济学来看,房价高是市场决定的,我们用一个低于市场的价格去建房买房,那么这个差额从哪来呢?有人捡了便宜,但这个便宜是谁的损失呢?”,这段话很值得玩味,首先他不具体梳理目前国内高房价的不合理因素,而是直接抬出了“经济学”和“市场”,这两个词,在他嘴里成了高房价的护身符,在他嘴里,只有高价房(即商品房)的合理性,没有低价房(既自建房)的合理性。他眼睛看到的,是低价房“有人在捡便宜”,看不到高价房正在和已经让很多购房者承担了“过高损失”,开发商已“从这个并不完善的市场捡了巨额的便宜”。
  茅予轼无视“单位自建房如果办产权,需按国家规定标准补交地价,谈不上(土地方面的)国有资产流失;不办产权,单位自建房本质上还是国有资产,更谈不上国有资产流失”这一最基本的事实,一口咬定单位自建房存在隐性国有资产流失。甚至试图将单位自建房这一行为贴上“计划经济”的标签。
  茅予轼们更不去区别一个单位的腐败,到底是出在是因为有了“单位自建房”上?还是出在单位自身的制度上?是该完善企业制度?还是该终止自建房?而有意作出这样的误导:因为这(单位自建房)容易导致腐败,所以有必要制止。按照这个逻辑,已经滋生了更为严重的腐败,且给购房者带来不正常的压力,甚至已威胁到我国宏观经济安全的商品房,是否更应该被取缔?
  这些不求甚解、甚至错乱的逻辑背后,茅予轼究竟想表达什么?
  想要表达的就是只有商品房才是真正的市场产品,只有商品房才具有市场特征,其他的,无论是经济适用房,还是单位自建房,都装不进“市场”这个筐子,这个逻辑同时直接指向开发商的一个心愿:最大限度控制商品房市场份额。
  那么,事实是否真的如此呢?
  当然不是,判断一个行业市场化的程度,市场准入门槛高低是一个硬标准,以前只有开发商能建房,现在准许单位也拥有建房资格,市场开的口子更大了,门槛更低了,这显然是在向更市场化的方向迈进。如果讲倒退的话,那也是从2001年允许房产市场有“单位自建房、合作建房、个人自建房和商品房”这几种形式并存倒退,从这个角度,即使允许了单位自建房,房地产的市场化程度也还不够,还有一些需求主体依然被拦在了市场之外。这些需求主体也应该得到市场准入资格,仅仅允许少部分有土地的单位自建房,也还不足以撼动高企的房价。
  房地产有没有暴利?2007年4月3日出版的《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从一个侧面有很清楚的报道,该报“碧桂园香港上市,25岁女孩512亿身家成中国首富”一文的采访显示,碧桂园不但在全国有大约2000平方米的土地储备,而且“往绩纪录期间,(碧桂园所建商品房)单位土地成本占平均售价低于10%”,另据广州日报4月12日报道,一包工头向该报记者表示,他在番禺承包的大约11893平方米建总面积的商品房,合同交货价为808万元,折算下来每平方米的建筑均价仅为679元,而该房子的销售价格是每平方米4200元。这两组数据,无异再次说出了一个房地产商一直在否认的真相:房地产存在极高暴利。
  高企的房价,不但增加了购房者的生活压力,压缩了其他产业的市场空间,也影响到了我国的产业协调、资源配置合理程度、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安全,在这样的局势下,张广宁所袒露的“一定要将房价降下来”的决心,是在“以民生为执政导向”,是真正关注了老百姓的呼声,确实,在这样的市场态势下,房地产问题已是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它给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已远远超出经济博弈这个范畴。一个以民为本的政府,绝不会容许这样的事态持续。
  张广宁不是孤独的,在网上,无数网民对张广宁的决心表示了首肯,赞声不断,大洋网甚至还挂出了一个“广州市民力挺人民好市长”的专题,前去“力挺张市长”的网民络绎不绝;在网下,一些有良知的学者以及有责任感的政府部门,都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张广宁的支持,国务院参事室甚至提出了一个更宏伟、走得更远的方案:让80%的工薪阶层住进经济适用房。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俞飞龙
俞飞龙
作家,前《中国财富》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