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张建平:外资有害论和招商引资问题

作者:hwd99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346

张建平:外资有害论和招商引资问题 
 
原载:中国学术论坛

 http://www.gzkj.gov.cn/kjhd/xscontent.jsp?infoId=58433

  中国这二十几年中回响的主旋律就是“经济”二字,伴随的强音符一是“外汇储备”二是“招商引资”。前些年“出口创汇”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事情,为国家赚取外汇也是为国做贡献的行为,但是外汇储备的问题现在已经不热了,赚不赚外汇也无足轻重。但是,招商引资的热度依然不减,而且似乎依然是各级地方政府的头等大事,各地政府纷纷出台种种对外商的优惠政策,从土地近乎零价格批租到税收的三减两免。外资、外企、外汇、外贸、外语……粘上一个“外”字就似乎不同一般,连给外企打工都似乎变成了打工族中的贵族,一些国人崇洋媚外的心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这种群体意识氛围之中,少有人想到“外资”到底对我们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

  投资就是购买劳动力,这可能就是各个地区都竞相吸引投资的一条重要理由——为了把多余的劳动力卖出去。

  对于人口众多、劳动力内部竞争压力巨大的国家来说,低廉的劳动力是吸引外资的一个既成事实,而不是政府有意识制造的一个招商条件。但是如果外资因为劳动力低廉这个现实而投资,则投资的结果仅仅是缓解了所投资地区的就业状况,而难以使那里因为冲着劳动力低廉的投资而发展起来。

  劳动力富余的国家吸引从事高科技产品生产的外部投资,本质上是用资源换取税收增加,如果再给予税收优惠和没有完善的法律制止偷税漏税行为,则没有什么可取之处。当然,可以带动配套的相关产业如服务业,从而间接改善就业局面等等。

  外部投资,除了给被投资地区就业方面的好处外,其实没有任何真正的益处,如果被投资地区的劳动就业竞争压力有所缓解,由此产生的吸引力也随之消失。资本就会流走,继续寻找新的资本洼地。外资带来的实际效用就是加速了经济体内部的资源消耗速度,换取的是一时的繁荣。

  基于交换的平等性而产生的“贸易是互利的”这个理论并不能简化为“外贸是有利”的。地球是一个封闭的经济体系,把地球看作一个经济体,没有外星人来这里投资,所有的贸易都是人类的“内贸”,从来都没有“外贸”这一说,经济一样在发展。对每一个国家来说,真正的、可持续的增长一定是来自其内部而非外部的投资,外资不论是劳动力密集型的还是资本密集型的,都不可能给被投资的地区带来真正的、持续的增长。国家应该在保护自己的资源不被廉价出卖的原则之下和他国进行贸易。

  投资就是发工资,表面上看起来是投资有益,但是这里的“投资”是一个两部门经济体内部的货币流动,是体系内部厂商对内部居民的劳动力购买,在这种两部门分析当中,厂商就是“内商”而非外商,只有货币当局是外生变量,没有来自外部的“投资”,没有外商。如果有“外资”存在,就不是两部门体系了,上面的理论分析都会失效。所以,“投资就是购买劳务”的原理并不能导出外资有益的结论,或者说,招商之“商”只能是“内商”而非外商,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换个简单的问法:别人把你家的田用来耕种,你帮他种地他管你吃饱饭,你愿意吗?这个以管你吃饱饭为条件在你家田里种地的做法就是“外部投资”。

  或许有人会说“愿意”,说自己就是不会种地,这相当于出租土地换取种地的技术,进而换口饭吃。而不这样做就会饿死,与其饿死不如把地让别人拿去,换取生存。果真如此的话,难道原来我们分析了半天、具有居民和厂商两个部门的经济体真的就是原本占据土地但是却不会种地一群笨蛋吗?

  如果把外商作为第三个部门来分析,任何厂商活动的目的都是敛财,外商部门的存在必将导致由居民和内商组成的两部门体系的财富流失。居民厂商两部门中的内部投资是以资源换取劳务,而外部投资却不是。外部投资,没有任何实质的资源投入进来,除了虚无的货币符号。而且这些货币流一定会以更大的流量流走的。对于一个域(独立的经济体或部门)来说,“以更大的流量流走”,这是外资进入此域之目的和存在意义。

  投机资本的危害我们已经领教过了,大量热钱流入豪赌人民币升值、热炒房地产、操纵股市等等造成的危害有目共睹。但是,不要认为这只是资本的投机性所致,和外商投资建厂有什么不同,其实资本的本质都是一回事,投资方式千差万别都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目的都是一样的。一个外来投资者,如果喜欢去某地投资却不对在那里永久生活感兴趣的话,必然具有一种“掠夺者”的心态,并会采取掠夺式的投资。他图谋的是那里的资源而不是为了建设那个地区。

  “投资就是发工资”给出的指示就是,根本的出路是建立一套机制,来促进本国人民自己的创业投资热情,自己利用自己的资源来创造财富,自己消化自己的过剩资源。而一旦养成对外资的投资依赖,将会扼杀本国居民的创造性和潜移默化地培养民众的奴性。因此说,外部投资依赖型经济是一种十分有害的经济形式。不知道何时各级政府才能够不再以低廉劳动力而自豪和以吸引了多少外资为政绩而夸耀。

  当然,如果外来资本和利润不再流出经济体而转变成内资,当然是有利的。这就像增加了一个和货币当局平行的货币注入口,对于谋求货币增长的人们来说,当然是好事。现在有些西方国家就在移民政策当中设立一种“投资移民”,将外部投资永恒地转化为内部资本的增长,不失为高明之举。可悲的是,中国每年这种“人财两空”的事都处在进行时当中。中国政府在对待外资的态度上,应该参照国外“投资移民”的策略,鼓励外资内资化,鼓励外商本土居民化,防止资本外逃。诸如苏州工业园区外资企业集体帐面亏损的局面,是错误的招商引资态度造成的。

  难道中国的各级政府都相信外商不是垂涎我们的资源而是为了建设我们的祖国才来到中国投资的吗?或者问:我们真的把保护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作为外商投资的一个条件了吗?抑或仅仅是为了解决燃眉之急的就业问题。

  在一个国家的内部,如果内商进行掠夺式投资的话,比如到农村去开矿而自己住在城市里,长远地看,这种损害最终还会加于厂商后代身上,因为资源破坏之后,当地人口会涌进城市里,这叫自作自受因果报应。许多人之所以肆无忌惮破坏资源环境,就在于他并不把投资地当作自己的生活环境,他可以自由地移居它地生活。草原沙化了就移居沿海,挖煤发财了就到北京购花园别墅,都是将环境破坏的后果留给没有迁徙能力的穷人。如果是外商或者内商发达掠夺之后移居国外,则后果只有国内居民承受,因为大量的国内居民不可能都涌到国外去居住。

  如果劳动力过剩的话,首选的方法应该是大量出口劳务,把多余的人口输出国外,去和国外相对宽松的资源相“结合”。然而这是权益之计,必会遭受他国居民的抵制。故而,根本出路在于把本土人口增长率控制在对资源的开发速度相适应的水平上。

  如果国外也是优惠外商的经济政策的话,我们最好大量提供贷款给有经营能力的内商,鼓励他们去国外投资办厂。如果能在国内雇佣居民到国外工厂工作就更好,带人带钱出去都好,只要不带资源出去就行。国家贷款附带条件是:家眷不能移居国外,本人每年不少于多少天在国内生活。

  再进一步,外资“内化”就是百利而无一害吗?未必。美国、澳大利亚等其实都是外资“内化”形成的国家,其结果是原有的主人变成了处在社会边缘的“土著”,内化的外人成了国家的主人。虽说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常演剧目,从人类学看也是正常现象,但是现代国家恐怕没有一个愿意再上演这种历史剧了。现代国家都会对移民进行限制,即便是投资移民也不是无限制开放的。华侨在东南亚即其它地方即便是加入了当地国籍,也还是常常被看成外人遭到排挤,民族完全同化的过程是相当漫长的。
 
  假如我们相信所有可以称得上是“人”的智慧生物都是“理性人”,而且其趋利避害的特性是不容置疑的,那么,对于外资有利还是有弊这个问题,你可以想像一下来自外星球的“外星理性人”来到地球投资会是什么后果——这可是真正的、正宗的、纯粹的外资。我的看法是,地球人会极度谨慎地处理同外星人的关系,但是不会同外星人进行经济来往,否则地球上的经济体系会很快崩溃。经济往来的基础是私有制或者说是所有权制度,而当外星人和地球人论及私有权的时候,怕是敌对的可能性远大于和平共处。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hwd99
hwd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