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清“普世价值”虚伪本质 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作者:李宗芳 来源: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2~2013 2014-01-03 1545

  摘要:本文从历史和现实层面,对所谓的“普世价值”进行了梳理和批判,论证了“普世价值”的资产阶级属性,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宣扬“普世价值”的真实目的,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客观规律。提出批判普世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对于价值观领域的争论,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之争,而是不同类型国家、不同阶级对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因此,要深刻地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争夺价值体系话语权领域的重要意义

  ……………………………………………………………………

  近几年,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反响。一部分对我国现行制度不满,冀图借题发挥、推行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士对“普世价值”进行了大量炒作。本文希望通过对“普世价值”这一概念的分析和对资本主义历史与现实中种种行径的揭露,使人们认清“普世价值”一说的虚伪本质,以有助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

  一、对当下几种版本“普世价值”的分析

  1.把“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当作人类追求的“普世价值”

  在西方国家声嘶力竭、不遗余力的宣传下,“民主”一词在当今社会已经被神化为一剂能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其实,“民主”的本意不过是一种权力的归属形式,也就是将权力归于“全体人”或“大多数人”,以区别于将权力归于“一个人”(君主制)或“少数人”(贵族制、寡头制或精英制)。在历史上,“民主”作为资产阶级的政治主张,其进步意义得到了普遍承认。然而,要想将这种特定历史时期有限的进步意义等同于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则存在着若干障碍。从纯粹政治学的理论分析出发,“民主制”是否优于其他权力归属形式,至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作为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的“自由”一词,在中文的语境下其含义不清晰。按照秦晖在《田园诗与交响曲--关中模式与前近代社会模式的再认识》一书中的解释,“自由”在西方语境下是相对“依附于(领主)”而言的,其中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脱离领主的束缚;二是失去领主的保护(卢梭所言“人是被迫自由的”,应该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的)。在中文语境中,则只剩下了“放任自由”(即脱离束缚)这一层含义,而不存在失去保护的含义。因此,笼统地谈“自由”,实际上会因为概念的混淆而失去讨论的意义。“自由”必须首先建立在一个主体上进行讨论才有意义,否则就会是空谈。当前国内一些人鼓吹资产阶级的“自由”,却往往对伴随这种“自由”而产生的危险毫无认识。他们受西方颠覆势力的蛊惑,一相情愿地认为只要在中国实行了自由式的资本主义经济、三权分立式的政治结构以及所谓的言论开放,中国的一切问题就会迎刃而解。然而即使在这些所谓“普世价值”的诞生地,也并非一派太平繁荣的景象,错误的经济政策所导致的问题比比皆是。这次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由于过分夸大自由经济以及大金融资本家的贪婪所致。

  2.认为全人类共同的利益需求产生了“普世”的价值意识,要求按照“普世价值”的标准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普世价值”的鼓吹者从来没有将全人类共同的问题作为自己优先考虑的问题,从来都是以牺牲弱小国家为代价换取其自身私利。在2009年召开的讨论全球气候问题的哥本哈根大会上,西方国家对小国利益诉求的忽视招致了强烈批评。有人作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称人类所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就像是大家同坐在一艘正在下沉的大船上,当水只淹到小国所在的底层客舱,坐在甲板上的西方国家是不会引起足够重视的”。事实上,随着海平面的升高,一些位于太平洋的“袖珍”国家面临着将在未来几年内被海水淹没的遭遇,而美国等工业化大国还在维持着高消费、高耗能、高污染的生活习惯,向地球上空源源不断地排放着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继续充当制造环境与气候问题的元凶。这充分说明了所谓“普世价值”并非全体人类共同享有的价值,也并非为全体人类所服务的价值,它只不过是某些国家用来谋取私利的宣传工具。

  3.把中国传统的儒家观念与伦理当作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提出儒家思想在价值规范领域显示出的“普适性”

  这种错误认识的产生与“汉学”“新儒学”等在世界范围的流行密不可分。一些人希望借助民族情绪的高涨,将“普世价值”混人中国传统道德的内容中一同兜售。然而生硬地用西方的“普世价值”来套中国传统的道德与伦理,其结果一定是南辕北辙。比如,儒家所讲的“仁、义、礼、智、信”,如果“直译”成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中的“博爱、正直、礼仪、理智、诚信”等概念就会闹笑话。因为儒家学说从根本上讲是为封建帝王统治服务的,它带有鲜明的阶级性。“仁”所讲的“仁者爱人”、“义”所讲的“忠君报国”、“礼”所讲的“礼仪万邦”等,都是紧紧围绕封建统治这一主题展开的价值观念,与资产阶级为反封建所喊出的“自由、平等、博爱”等口号立场迥异;而“智”与西方语境中“理智”背后的科学主义传统,“信”与西方语境中“诚信”背后的现代契约精神,均具有截然不同的含义。因此,无论当代人对儒家学说或其他一些传统的价值观念作如何的重新阐释,它们也成不了西方资产阶级价值的同路人,更无法承担起充当整个人类社会“普世价值”的重任。

  4.在“普世价值”的种种鼓吹者当中,最具欺骗性的做法是把马克思主义揭示的普遍规律看成“普世价值”,从而得出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的结论

  这种论调之所以能够取得市场,同大部分人(包括从思想上认同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的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缺乏科学性这一因素分不开。他们认为能够把马克思主义抬到指导全人类奋斗的“普世价值”的高度是一件好事,孰不知这正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设下的陷阱,是想“借鸡生蛋”。如果马克思主义是“普世价值”这一点被接受,那么“普世价值”这一概念本身也就名正言顺、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了。待其羽翼丰满,随时可以把马克思主义一脚踢开,而去行资产阶级自由派之实,到那时再想对其否定和排斥,恐怕会更加困难。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超然于所谓“价值争论”“道德争论”之上的科学真理,将马克思主义等同于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普世价值”,是一种错误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从理论意义上作为普遍真理,以及从实践意义上作为无产阶级斗争纲领,这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以结束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又怎么可能成为被资产阶级所接受的“普世价值”呢?马克思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学说作为唯一的、适用于所有阶级的真理,而是旗帜鲜明地指出其学说是无产阶级用来对抗资产阶级的理论武器。

  2011年4月8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向美国国会提交了《2010年人权国别报告》,这已经是美国国务院向美国国会递交的第35份年度人权报告。在这份报告中的中国部分,美国继续对大量事实进行歪曲,对中国人权状况说三道四。这份涉及190多个国家的报告还对其中诸多国家的人权状况进行了点名抨击。为了还原事实真相,揭露美国发表人权报告的丑恶用心,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针锋相对发布了《2010年美国的人权纪录》,将美国的人权问题向世人公开。这份报告将美国的人权问题共分为六大方面:其一,暴力犯罪严重,犯罪率居高不下。美国每年约有1/5的人成为各种犯罪行为的受害者,这一比例居全世界之首。美国12岁以上公民2009年共经历430万起暴力犯罪、1560万起财产犯罪和13.3万起个人盗窃犯罪,犯罪率为每千人17.1起;美国枪支管理松懈,泛滥成灾。在3亿人口中,有约9000万人共持有2亿支枪。由此造成的枪杀事件高发,血案不断。据统计每年约发生1.2万起持枪凶杀事件。其二,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被严重剥夺。在反恐的名义下,公民隐私经常遭到侵犯;警察滥施暴力和刑讯逼供现象严重;被剥夺自由的囚犯数量居世界之最,平均每100个成人中就有一个在监狱服刑;冤案错案频发,在过去20年内共有266名含冤入狱的嫌疑犯在经过DNA鉴定后被无罪释放,其中包括17名已被判死刑的嫌疑犯;政治被金钱绑架,选举筹款屡创新高,贿选事件时有发生;对互联网实施严格控制,侵犯公民的言论自由。其三,经济状况恶化,人民生存状况堪忧。失业率居高不下,2010年11月达到9.8%,有1500万人失业。贫困人口比例创新高,到2009年底达4400万人,贫困率达14.3%,创1994年以来最高;饥饿人口大幅增加。2009年有14.7%的家庭面临食品短缺,比2006年增长近30%;无家可归者激增。2008 - 2009财政年度,无家可归家庭增加了7%,达到170129户;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连年递增。2009年,没有医疗保险的人数从2008年的4630万人增加到5070万人,是连续第九年增加,已占到总人口的16.7%。其四,种族问题突出。少数族裔不享有与白人平等的政治地位;少数族裔在就业和职业上受到歧视。黑人在升迁、福利、任职等多方面均遭受不公平待遇或排挤;少数族裔失业率高;少数族裔贫困率居高不下;少数族裔在受教育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平等;非裔美国人的健康保障令人担忧;执法和司法领域的种族歧视非常明显;种族仇恨犯罪频发;移民权利得不到应有保障。其五,妇女和儿童的人权状况尤为恶劣。对妇女的性别歧视广泛存在;妇女频遭性侵犯和暴力;家庭暴力的发生率逐年上升;妇女的健康权益缺少保障;儿童生活贫困;针对儿童的暴力十分严重;儿童身心健康得不到保障。其六,在国际人权领域的纪录劣迹斑斑。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和阿富汗战争,造成大量平民伤亡。2003年3月至2009年底,在伊拉克战争中,共有28.5万人伤亡,至少10.9万人丧生,其中63%为平民;2009年,在阿富汗共造成535名平民伤亡,其中113名平民被枪杀,比上年增加43%;在反恐战争中不断爆出虐囚丑闻;严重侵犯古巴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拒绝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和履行国际义务。

  二、揭露“普世价值”的资产阶级属性,认清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客观规律

  社会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是因为资本主义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分散的、各自为政的生产单元受利益的驱动,往往将资源集中于少数领域,不但导致了社会分配的不公,使得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同时也极大地浪费了社会资源,造成了许多无谓的重复建设。而社会主义的生产,由于有了系统的、科学的规划,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资源分配到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有效地组织生产活动,使得经济整体呈现健康的发展态势;同时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财富的集中程度,使国民收入的基尼系数维持在合理的水平。针对资本主义带来的问题,恩格斯曾经指出:“工业虽然可使国家富庶,但同时也造成了急速增长着的赤贫如洗、勉强度日的无产者阶级,这个阶级是消灭不了的,因为他们永远也不能获得稳定的财产。”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属性,直接导致了生产资料所有者和无产者的阶级对立。在城市中是出卖劳动力、被资本家剥削所有剩余价值的工人阶级,在农村则是同样被中央政权、地方官僚、地主阶级和乡绅恶霸层层盘剥到一无所有的农民阶级。这两股力量联合起来,加之作为“社会良心”的知识分子阶层,就形成了对罪恶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包围之势,出现了始于19世纪中期并在此后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在全世界范围成为主流的社会主义浪潮。以苏联建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代表事件的这一波浪潮,彻底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和国际政治格局。

  西方国家不能容忍苏联的存在。资产阶级深知如果任由无产阶级革命的浪潮波及全球而坐视不管,那他们的末日就真的来临了。在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彻底取代的那一天到来之前,资本主义不会自动缴械投降,他们一定会垂死挣扎,对新生的无产阶级政权展开反击。他们先是暗中支持旧俄国遗留下来的反动力量,企图用内战阻断苏联建设与发展的步伐;随后又挑动芬兰对苏联发动悍然入侵;直至最后撕掉所有伪装走到前台,直接参与到对苏联的军事行动当中去。然而,苏联人民英勇地打退了帝国主义一波又一波的疯狂进攻,使其阴谋破产。到20世纪20年代中期,西方国家不得不相继承认苏联。而且,苏联经济的高速发展,使得随后陷入经济危机的欧美各国艳羡不已,它们纷纷跑到苏联去取经,看到社会主义蓬勃向上、经济建设井井有条以及社会保障体系之健全,令它们大发感慨,以致于形成了30年代西方国家向苏联的移民潮。到这时,社会主义日益显现出的优越性令资产阶级更加寝食难安了。

  这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步伐正加速向前迈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以及东欧各国、朝鲜、古巴、越南等相继建立共产党执政的国家,为国际共产主义事业注入了活力。在西方社会,这一波共产主义浪潮给资产阶级政府造成了强烈的冲击。在美国,政治集团内部形成了普遍的对共产主义运动的恐惧心理,因而催生出臭名昭著的“麦卡锡主义”。在希腊、土耳其等国,共产党的影响日益扩大;在英国、法国、西班牙等,共产党、社会民主党以及各种左翼力量也如火如荼地展开了议会政治斗争。“二战”前曾是英、法、德、日等国殖民地的亚非拉美国家掀起了一波去殖民化的民族独立浪潮。而作为这一波独立运动的反动回潮--美国发动的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最终均以殖民主义者的失败而告终。20世纪60年代正是西方国内社会冲突最尖锐、危机最严重的时期。在美国,人们通过对国家陷入越战泥潭的反思,对执政当局的合法性产生了强烈的质疑。经济的持续低迷,社会道德的扭曲,亦影响并塑造了整整一代人的价值观(这也是后来刺激约翰逊总统提出所谓“伟大社会”计划的原因之一)。在法国等西欧诸国,学生运动呈现出空前的强度和烈度,人们纷纷佩戴切•格瓦拉头像的徽章,挥舞着毛主席语录,以建立真正平等、自由、民主的社会为诉求。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正在经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美国人当时的判断是,在各大洲,共产党政权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将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如果任由其发展下去,资产阶级政权将被逐个瓦解,资本主义真的有被从世界版图上抹去的危险。因此,战后美国人疯狂地构筑防线,试图阻止共产主义势力的进一步渗透。

  20世纪80年代以来,苏东剧变使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遭遇了严重的挫折,社会主义国家从数量、版图面积、人口、经济总量等方面来看,都出现了大幅度减少的情况。这一短暂的低潮曾引得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狂喜,他们认为在与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高呼“历史的终结”。然而历史的必然是不以某个人、某个国家或者某个阶级的意愿为转移的,随着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各种政治、经济危机的此起彼伏,有理由相信曾经陷入低潮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将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三、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决抵制“普世价值”

  既然从学理上我们能够证明“普世价值”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无论在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都从来没有出现过,为什么还有人要鼓吹这种虚妄的概念呢?很简单,国内外敌对势力鼓吹“普世价值”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通过文化侵略的手段,已经成功发动了一系列颜色革命(如格鲁吉亚“玫瑰革命”、乌克兰“橙色革命”、吉尔吉斯斯坦“黄色革命”等),最近一个时期又相继在埃及、利比亚、叙利亚、也门等国掀起了所谓“自由化、民主化”的反动浪潮。在这一过程中,他们的目光始终紧盯中国,妄图将这种“和平演变”的模式也复制到我们这个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从其不遗余力地在背后扶植台独、藏独、疆独等势力的举动就可以发现)。在国内,一批受到西方国家蛊惑的资产阶级自由派,也趁机鼓吹“政党轮流执政”“私有产权”等概念,同时利用“普世价值”作为烟雾弹迷惑公众(例如“08宪章”就是以“普世价值”作为理论基础的)。他们的目的就是要制造舆论,为改变中国的发展道路作理论准备。因此,我们更要坚定信心、冷静判断、沉着应对,要将抵制“普世价值”同倡导科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地联系起来,从社会主义必然战胜资本主义的历史客观规律的高度人手,系统全面地揭露“普世价值”的虚伪荒谬本质,从而继续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下去。

  我们要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自觉地融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在我们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同西方的“普世价值”之间划出一条清晰的界限。认清“普世价值”的虚伪本质,有助于提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握本质性、群众性和崇高性这三项原则。首先,要避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短期的、功利性的意识形态工具来理解,而是将其作为人类历史发展所必然遵循的思想路径来认识。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当关照时代和人民大众的现实需求,应将其建立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上。最后,要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崇高性,认识到共产主义作为一种先进理念,代表了社会和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未来发展方向。

  从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来看,对于价值观领域的争论,不仅仅是单纯的学术之争,而是不同类型国家、不同阶级对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争夺。因此,要深刻地认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争夺价值体系话语权领域的重要意义。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贯穿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领域,体现到精神文化产品的创作、生产、传播各方面,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在全党全社会形成统一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信念、强大精神力量、基本道德规范。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606期,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2012~2013)》)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0
0
0
0
0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