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上午,北京大学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举行了“《共产党宣言》与当代中国和世界”理论研讨会。著名哲学家黄楠森、中心主任赵存生等十多位专家作了发言。
与会专家指出,今天我们学习《宣言》,不是学习它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结论,而是学习其中体现的新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实践观和历史观的基本原理,学习以交往观为起点的世界史观和以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为本质特征的共产主义观,学习其中所体现的实事求是的品格,并用以指导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和实践。这才是《宣言》中活生生的东西,永远不会过时的东西。
在当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马克思主义真理并对其进行丰富和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历史性的和独特性的贡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在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针对性和实践性,在与时代发展同进步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时代性和发展性,在与人民群众共命运的过程中体现和保持其阶级性和人民性,这是使马克思主义永葆威力和青春的宝贵经验。
与会专家认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重温《宣言》,应充分认识《宣言》对进一步解放思想、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作用和价值。要深刻理解《宣言》所体现的三个层次的解放理论:阶级的解放、民族的解放和人的解放。马克思是要从制度和文化对人的压迫中把人解放出来,但是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教条主义歪曲了马克思的解放理论,使之失去了思想的解放性。今天,我们应当运用《宣言》体现出来的思想的解放性对待实践,避免理性的盲目自负,克服传统文化的专制主义,正视前进中的问题,使解决问题成为前进的台阶和路径。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要注意超越物质层面,关注人的自由和尊严,努力解决思想和精神的问题。
重温《宣言》,正确理解“两个不可避免”的科学内涵,要深刻认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着眼于中国自己的发展,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 “文化大革命”以后,邓小平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当代中国、当代世界最大的思想解放。正是在思想解放的基础上,我们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没有违背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结合了我们自己的国情,当然这个过程也是有曲折的。因此,我们还要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阶段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社会主义是一个理论体系,一种社会制度,也是一个实践过程,而且是一个相当长的实践过程。我们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的努力才能把社会主义推进到一个比较发达的、明显优于资本主义的新阶段。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