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必须姓“公”

作者:记者 吴佳佳 来源:经济日报 2015-04-10 571

 公立医院必须姓“公”

  确保公益性,消除逐利性,是公立医院改革最难啃的“硬骨头”。此次,中央深改组聚焦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传递出中央决意打破以药养医、建立全新机制的清晰信号—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其中最引人瞩目的,莫过于会议将改革之剑,指向了公立医院长久以来的逐利机制,以期建立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调动医院医生积极性、保障医疗运行可持续的新机制。

  根本是坚持公益性

  公立医院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近年来,各地探索公立医院改革,在提高医保水平、降低药品价格、缓解看病难等诸多方面进行尝试,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然而,仍有一些公立医院错位逐利,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专家指出,公立医院改革国家已酝酿多年,目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问题。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吴明认为,作为公立医院首先要为群众提供服务,就是要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的基本定位,破除市场化和赢利化机制,改变过去公立医院把逐利作为主要目标的情况。

  “公立医院要生存发展,就不得不从群众身上赚钱,这样的现实很尴尬,甚至会导致公立医院迷失发展方向。”河北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院长郭淑芹说,公立医院改革要成功,就一定要落实政府责任,让医务人员能够全身心地为患者服务。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主任陈海啸认为,目前我国的医疗体系没有把计划和市场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却显示出了两者的弊病,“计划的弊病是垄断,市场的弊病是以金钱为导向、追逐利益最大化。”

  养医靠“术”不靠药

  改变公立医院逐利局面,必须深化改革。专家指出,在深化改革过程中,必须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改革出发点和立足点,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改革。必须破除以药补医顽疾,取消药品加成政策,推进零差率与药品价格脱钩补偿,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下决心斩断医务人员收入与患者就医费用之间的利益关联。

  “说到底,群众觉得看病贵,是钱没有花在治病上,而是花在药费、检查检测费上了,‘以药养医’不应再继续下去,而应该代之以‘以医(术)养医’。”沈阳何氏眼科医院院长何伟认为,合理调整和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动价值的诊疗、护理、手术等项目价格,降低药品、检查、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使医疗机构通过提供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使医生的付出得到合理的回报,通过合理控费让群众看病尽可能少花钱,这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核心。

  “对待医疗领域的腐败必须用‘根治法’治疗。如果在定价时只保证药品和耗材的合理利润,企业也就无法利用不合法的手段增加销量,流通环节的腐败自然会消失。”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说。同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还建议,由政府建立专门网站,公布药品和耗材的出厂价格、流通环节加价比例、医院最高采购价格与最低采购价格、医院销售价格,所有数据由生产厂家和各省招标采购部门负责输入,在网上自动形成排序并进行公示。他表示,在市场化价格体系中,公开将促进公平竞争的实现。

  改革须听群众呼声

  吴明认为,公立医院改革设计是很好的,需要试点地区突破约束条件才能够实现改革目标。但一些改革条件现在还不是完全具备,所以有些地方就推进得快一点,有些地方突破没那么大,稍微有点滞后。“医改有两个核心的改革——治理机制改革和补偿机制改革,现阶段应将补偿机制改革作为重点。”她指出,取消药品加成等改革是补偿机制改革的第一步。今后,要重点推进支付方式的改革,且不仅是单一的支付方式改革,应该是综合的系统的改革,包括支付方式改革、实施临床路径、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以及调动医院医生的积极性等。

  针对当前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的无序就医环境,应当构建布局合理、分工协作的医疗服务体系和分级诊疗就医格局。长期以来,患者看病难的同时,医生负担也很重。在全国许多公立大医院,天天上演着专家门诊一号难求、候诊大厅长队如蛇的火爆场面。“更好地推进分级诊疗,使真正疑难重症患者分流到城市大医院,把小病、轻病留在基层医院,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的重要方面。”何伟说。

  此外,改革方案行不行得通,能否给患者带来真正实惠,患者最有发言权,如果医改的主导者只是站在医院的角度进行改革,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势必会受到某种局限。因此,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必须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将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改革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尺。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