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该如何理解“无产阶级”?

作者:陈培永 来源:察网 2016-08-30 7999

谁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存在吗还有无产阶级吗无产阶级已经消失了吗

在今天,存在淡化、忽视、贬低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倾向。有些人甚至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把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作为阶级力量是站不住脚的、不靠谱的,他们看不到工人阶级的作用,不理解到底什么是无产阶级,更不理解无产阶级凭什么能够承担历史使命。需要重视的是,我们面临着如何在新时期重新理解“无产阶级”的问题

今天该如何理解“无产阶级”?

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无产阶级究竟是指谁这是一个令很多人困惑不解的问题,也是最容易让人诟病的问题。有挑战性的观点认定,马克思主义创造了一个“无产阶级的神话”,无产阶级只是思想抽象的范畴,不是实在的,不具有现实性,纯粹是马克思主义者出于人道主义、感情因素构造出来的。也有观点则认为,无产阶级可能在马克思、恩格斯生活的时代出现过,但现在它已经消失了,中产阶级的崛起宣告了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极分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正本清源,我们先来看看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描述的无产阶级到底是什么样的:

“一个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马克思用“彻底的锁链”说明无产阶级是最受压迫、受歧视、受奴役的处于苦难中的人们,他们遭受普遍的困难,受到绝对的不合理公正的对待,物质需要得不到满足,精神生活没有实际内容。这是马克思对当时的工人阶级进行经验观察的结果,正是这个描述,使今天的很多人一想到无产阶级,就想到那些身处社会最底层、遭受苦难最深重的人。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寻找今天的无产阶级,除了那些少数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干最脏最累的活的人之外,确实是很难找到的。必须认识到,无产阶级应该是相对的概念,它的形象不能因此而固定下来,会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改变。

“由于社会的急剧解体、特别是由于中间等级的解体而产生的群众”:有些人总习惯地说,自己没有房,没有车,是无产阶级,他有车又有房,就不再是无产阶级了不是说只要是贫民就是无产阶级,也不是说因为来了一场爆炸,把家园给毁了,就变成无产阶级了,更不是说炒股票炒得一无所有了,就是无产阶级了。如果这样说,古代的奴隶,懒惰的贫民,更像是无产阶级了。无产阶级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是历史的产物,是在工业运动兴起时才开始形成的,是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去为别人工作的群众,是社会急剧解体产生的,不是各个时代天然就有的,他们本来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有自己的牛羊工具,现在它失去了,只能成为雇佣劳动者,靠别人给的工资来生活。

“一个并非市民社会阶级的市民社会阶级”:这是马克思最拗口的一个界定。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对应,是人与人物质关系的总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使市民社会从国家中解放出来。每个人不仅作为国家的公民,还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他们是利己的主体,有自己的财产,有自己的小算盘,通过商品交换实现自己的利益。无产阶级在市民社会中,必然是市民社会阶级。但它又难以获得它想要的小日子,享受不到市民社会的财富,过不上称心如意的生活,它成为市民社会的边缘人,给市民社会建造高楼大厦自己却不能享用,所以它又并非市民社会阶级。他们对市民社会充满失望,更能看清楚市民社会的问题,因而能够激发出阶级的意识、革命的意识、解放的意识。

“一个表明一切等级解体的等级”:无产阶级是一个等级,是社会中的一个等级。但它作为一个等级,不是要制造出新的等级,让自己成为高等级的阶级,让自己成为新的私有者、新的特权者。无产阶级要实现无阶级或无阶级差别的社会,要宣告一切等级的解体,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之间不再有等级制。所以,它不要求享有任何特殊的权利,它不要求拥有特殊的公正,它要求人的权利,一种普遍的公正,要求所有人的权利的平等,一种符合所有人利益的公正。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无产阶级的界定,既有经验的观察,又有哲学的抽象,既有对其客观生存状况的描述,又有对其主体自觉意识的要求。要成为这个意义上的无产阶级,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无产阶级既是生活条件艰难的阶级,又是具有革命激情、可以依靠革命实现自我解放的阶级。

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本中得到启示,在今天来把握无产阶级,可以从以下几个要素来看:第一,是否拥有生产资料无产阶级之“产”,不是财产之“产”,而是生产资料之“产”,无产阶级就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生产资料,判断无产阶级不是看他是否无房无车,而是看他是否有独立的生产资料,是否生产属于自己的产品,而不是为他人而生产。

第二,是否从事雇佣劳动无产阶级存在于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关系之中,它是雇佣劳动的从事者,与作为资本代言人的资产阶级相对应而存在。有人用中产阶级来否定无产阶级,其实是混淆了两者,中产阶级涉及到是有多少财富的问题,它对应的是富豪、穷人,无产阶级对应的是资产阶级,涉及到依靠什么获得收入的问题,即主要靠劳动而不是靠土地、资本来获取财富,当然有时也通过购买股票,通过临时转租房子偶然获得资本的收益。

第三,是否处于相对贫困状态今天的无产阶级已经不可与马克思时代的无产阶级同日而语了,不能只说无产阶级生活得如何悲惨,如何贫困。生活条件的改善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不能说明无产阶级的消亡。贫困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要两极分化、贫富差距的扩大还是事实,只要不公平还是被公认的社会状况,无产阶级的存在就还是客观的。相对于依靠资本和权力获得财产的人,依靠劳动获得收入的无产阶级,如何摆脱相对贫困的状态,还是当今社会的难题。

第四,是否共享政治经济权利无产阶级的消失表现在阶级差别的消失,表现在社会成员共同分享政治权力,共同支配生产资料,决定生产过程,分配劳动产品。正如恩格斯所说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取得公共权力,把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使生产资料摆脱资本属性,获得社会性。如果社会还是少数人任性用权,占有着社会的大部分财富,而大多数人还要拼死拼活的劳作,这样的社会就还是存在着阶级差别的社会,就还是有无产阶级存在的社会。

古往今来的哲学家,往往坚持的史观是英雄史观,所选择的言说对象是王侯将相,政治领袖,天才人物,英雄好汉,他们不相信推动历史进程的会是默默无闻、辛勤劳动的工人阶级、无产阶级或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扭转了航向,不再聚焦于“哲学王”“君主”“圣贤”“精英”等少数人物,选择了对很多人来说名不见经传的无产阶级,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充分信任他们的力量,就凭这一点,马克思主义就实现了人类社会理论领域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相信无产阶级能够承担人的解放的使命呢因为无产阶级具备四个方面的特征:无产阶级的革命激情最彻底。因为它是被戴上彻底的锁链的阶级,它一无所有,才能无所畏惧,才能够鼓起勇气宣布“我算不了什么,但我必须主宰一切”。有句俗语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没有鞋的人,更能够豁出去,更有革命的激情。

无产阶级的解放对象最广泛。党章中指出,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为什么原因就在于,党担负着实现无产阶级特殊利益的重任,而无产阶级的特殊利益与人类的普遍利益是相一致的。因为无产阶级是社会的最底层,它只有让所有的阶级都获得解放,只有解放了社会各阶层,才能够让自己获得解放。而且,它本身就包括社会的大多数人,就包括在历史上一直没有获得解放的大多数人,它的解放将是历史进程的质的飞跃。

无产阶级的解放领域最全面。无产阶级只要求政治解放是不够的,必须要求一切领域的解放。它只摆脱经济领域的奴役是不够的,必须摆脱一切领域的奴役。它只获得某种政治权利是不够的,它必须要求人的一切权利。它只有要求所有领域的解放才能获得真正的解放,只有通过人的完全回复才能回复自己本身。

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最自觉。无产阶级是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产物,它也能够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会渐渐看清楚自身的状况,会认识到政治领域给他的公平、自由、财产权只是形式上的,它会猜透自身存在的秘密,会认识到只有消灭生产资料私有制才是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只有否定私有财产才会有人的真正解放。

无产阶级的“无”因此也包含“有”,但不再是个别人的占有,而是所有人的共有。“无”因此不是没有的意思,而是一种更高的生活境界,更高层次的追求。这种无是超越“有”之后的无,他不是一无所有,而是无有无不有。因此,这个无产阶级不仅是历史的产物,还是未来的产物,不仅是人真正为人的必经阶段,也是作为类存在的人的总体发展方向。

 今天该如何理解“无产阶级”?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出身底层的无产阶级凭什么能够承担历史使命,能够完成人的解放的重任无产阶级在今天难道不是已经被资本主义同化了吗,它哪里还有一种追求解放的激情对无产阶级使命的预言,是否是马克思主义最大的败笔,是否是最不可思议的预测

我们对工人阶级、无产阶级寄予了厚望,不吝惜用最美好的词汇来形容它,因为我们知道,再伟大的思想,如果没有激发出来大多数社会成员的力量,就注定不可能化为实践。推动人类历史进程的,一定是占社会大多数的、从事劳动的工人阶级或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意识的觉醒、力量的彰显,是人类社会不断走向公平、走向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有人说,马克思主义过于浪漫,过于理想,过于乌托邦。实际上,远不是如此,马克思主义清楚得很,再玄妙的哲学、思想、理论都必须面对冷冰冰的社会现实,再高明的公平正义理论,光靠呼吁、靠呐喊、靠渴求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激发起民众的觉醒,只有动员了大多数民众的阶级力量,才能够满足其更多的吁求,推进社会公平的进程。

马克思主义唤醒了大多数人的政治意识,让劳动阶级追求到了更多的权利,获得了更多的利益,大大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其实,更多人成为所谓的中产阶级,成为有产者,这与民众不断抗争、努力争取是分不开的。“中产阶级”的涌现因此不是说明了无产阶级理论的失效,恰恰说明了无产阶级的现实力量表征了出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1
0
0
0
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