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作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意识正能量

作者:刘作芳 来源:昆仑策网 2017-11-30 1359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意识正能量

刘作芳

刘作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意识正能量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其漫长的发展历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必须全面认识和理解其丰富深刻的内涵,深刻认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和面临着新态势新特点新课题。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内容全面系统、内涵丰富深刻、思想理论性很强的科学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提升我们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举措。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13次集体学习讲话时强调的那样:“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构建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201311月,中央办公厅正式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明确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具体部署,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价值观和核心价值观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历程

价值观是人们思想和行为的一种内在支配力量,人们所有的思想和行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到价值观的支配。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全体人民或大多数社会成员共同认可、普遍遵循、自觉践行的主导价值观念和主导价值追求,是一个社会中居统治地位、起支配作用的核心理念,也是一个社会必须长期普遍遵循的基本价值准则。这种价值观念因为受到统治阶级的大力提倡、宣传和维护,就自觉在社会生活里面起着支配的决定性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涵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从“五爱”到“五讲四美三热爱”,从“八荣八耻”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中国成立初期提倡五种道德规范,即“五爱”: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当时新中国的社会风尚比较好,人们道德素质比较高,跟我们党和国家大力提倡“五爱”的基本价值观念密切相关。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五讲”是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四美”是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后来中央总结了有些地方开展“三热爱”活动的经验,“三热爱”是指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上世纪80年代初我们社会风气也比较好,社会各方面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局面,这也与当时党和政府提倡“五讲四美三热爱”有直接的关系。

20063月,原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即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可以说是对我们新中国成立以来那些长期有效的价值观念的总概括,成了影响社会风尚的巨大精神力量。

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次全会概括了这一体系的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也就是说,当时提出这一体系包括“指导思想”、“共同理想”、“两个精神”、“荣辱观”四个方面。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从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命题,历经八年多时间,至201311月,中央办公厅印发了《意见》,正式明确以“三个倡导”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见》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比较好地从国家、集体、个人三个层面表达了其深刻内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这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的价值观。“三个倡导”实际上区分了价值的三个类别: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价值行为。三者有机结合,共同构成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内涵。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价值目标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分别强调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优越性的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也是出现在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四个词,党的基本路线的最后一句话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包含着四个方面的要求就是经济上要富强,政治上要民主,精神上要文明,社会上要和谐。这告诉们,社会主义中国的四项价值目标追求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1、富强是经济价值目标。富强是华夏人民千年夙愿,勤劳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发愤图强,励精图治,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盛世。社会主义经济的核心价值观即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意味着把发展经济、提高生产力、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实现现代化作为人们追求的首要目标,意味着追求人民群众生活共同富裕。

2、民主是政治价值目标。民主是人类共同的政治理想,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进步的必然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集中表现与核心价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主的意思就是为民做主。现在我们讲的民主的含义是人民当家做主。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我们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同时也会借鉴、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积极提升公民的民主素养,将民主转化为每个公民的生活方式。

3、文明是文化价值目标,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积极成果和进步状态。文明作为文化价值目标,运用文化引领前进方向、凝聚奋斗力量,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以思想文化新觉醒、理论创造新成果、文化建设新成就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向前发展。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4、和谐是社会价值目标。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所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五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社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整体和谐的社会,这是一个实现社会和谐的价值目标与创造性实践相统一的久久为功的历史过程,必须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全过程,体现到党和国家的一切重大决策、改革举措和全部工作之中。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准则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属性,是社会层面的核心价值观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人类文明历史进程创造的最重要成果,是全人类最大的价值共识。

1、自由的价值准则。自由是马克思主义的崇高理想,马克思设想的理想社会就是自由人的联合体。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命题,是社会主义的终极价值和根本指向,代表了人类从支配自己命运的异己力量中解放出来、实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共产主义理想。

2、平等的价值准则。平等就是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尊重和保障人权,依法保证公民权利和自由,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平等参与、平等发展,保证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它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3、公正的价值准则。公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不竭动力,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首要价值,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道义吸引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把公平正义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勾画出一个较为全面的公平思想体系,为在全社会营造公平的氛围、弘扬公平的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4、法治的价值准则。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不仅是治理国家的方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目标,而且是人们的一种精神理念和生活方式,即法治成为人们一种自觉的精神和行为。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行为

从个人层面来看,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包涵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各方面,汇聚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共产党人的革命道德和社会主义新时期道德的精华,为提升广大人民群众道德修养达到更高境界提供了最核心的价值导向。

1、爱国的价值行为。爱国是重要的政治原则,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思想传统,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关乎民族的兴衰成败。爱国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热爱和报效的思想与行为有机统一的完整体系。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精神,不可能自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在中华民族精神中,爱国主义贯穿于全过程,渗透于各领域,体现在各方面。

2、敬业的价值行为。敬业是一种对待劳动、工作、职业、事业、使命、义务、职责的敬畏态度和负责精神。敬业要有全身心投入的专注精神和勤奋、刻苦、执著、精益求精的品质。这种精神品质集中体现在对工作对事业全心全意、尽心竭力、一丝不苟、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执著精神;体现在刻苦耐劳、废寝忘食、乐以忘忧的吃苦精神;体现在终始如一、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为了一项事业而放弃生活享受,为了一个愿望而终身投入,为了一个承诺而善始善终,一天不做工作就感到若有所失,都是这种精神品质的表现。

3、诚信的价值行为。是“诚”与“信”的结合,也就是诚实守信。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一项重要的道德标尺,是中国传统伦理的基本规范。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入开展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教育和治理,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和谐、人民幸福,推进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环境的现实需要。

4、友善的价值行为。友善根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的丰富的和合思想。是公民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讲的是公民与公民之间应当如何相处。友善是增强民族凝聚力的社会基础,更是推动祖国统一和民族、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我们把友善作为价值行为,对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对内走和谐发展道路,积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理论建设上的又一重大创新,是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方位的准确把握,体现了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意义深远而重大。

(一)更能凝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当前,全球世界范围内,在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的大背景下,价值观较量呈现出的新态势;国内在改革开放与发展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领域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培育和践行,能够更好的凝聚民心鼓舞民志,汇聚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的正能量,就能激发全民发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位一体”协同前进的强大动力,满足发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求要素;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体现全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新的起点上发展好经济社会,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力前行。

(二)更能进一步巩固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蕴含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代表了党的先进性,引领着全国各族人民思想、道德正确航向。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意识形态正处于大活跃大碰撞大交融状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影响新挑战新考验。在此背景之下,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正确引导各种社会思潮,引领全民增强自觉抵制外来特别是西方的不良意识形态和文化思想的渗透抵御能力,筑牢坚持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定力;能够为发展创新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提供与时俱进的科学指导,不断丰富和拓展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科学内涵,从而不断给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注入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和时代特色,进一步巩固发展壮大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三)更能加稳定和巩固国家政权,推动社会主义事业奋力前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等方面保障人民群众充分分享。保障我们国家政权的稳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和国家政权建设共融共进,统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现在,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能够在社会结构的不断剧烈变化中,强有力的化解各类社会矛盾,保持社会祥和稳定。就能够在我国利益格局的深刻演变调整过程里,通过统筹协调从根本上减少各类社会冲突。就能够在我国公共需求的急剧增长中,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趋多样化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就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增强人们巩固和稳定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自觉性和认同感,确保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坚如磐石、稳如泰山。

(四)更能加明确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集中蕴含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性质执政理念执政方略和执政目标,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理念,理想信仰,历史使命以及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执政大党,与这些定位相适应相配套,必然要有主导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和行为的核心价值观念。只有培育和践行搞好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执政党才会兴旺发达,才能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走向僵化落后,甚至导致跨台。在这方面,前苏联的教训尤为深刻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面旗帜,这面旗帜,向世人昭示了我们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决不动摇、毫不含糊的。这不论在社会思潮和观念如何多样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价值取向发生了怎样变化的情况下,也不论在国际国内风云如何变化的情况下,都会毫不动摇的培育和践行。

(五)更能巩固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

我们党历来重视建设共同的思想基础。毛泽东同志强调我们党要有“共同语言”,指出社会主义国家要有“统一意志”。邓小平同志强调:“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么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江泽民同志指出:“伟大的事业需要并将产生崇高的精神,崇高的精神支撑和推动着伟大的事业。没有坚强精神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胡锦涛同志指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奋力前行的向导”,“必须紧紧抓住理想信念教育这个核心”。习近平同志也指出:“要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在社会思想观念和人们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的背景下,根本的、原则的东西有些时候却容易被自觉或不自觉地疏忽、淡化。积极认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昭示了我们共同思想基础的基本内涵和以及基本要求,这必将推动全党全社会更加自觉地维护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

(六)更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与壮大综合国力

我们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就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过程。这能够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创新力,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而今,中华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然而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我们这个发展中大国的地位和满足世界渴望了解中华文化的愿望还不相适应。也还应该看到,西方思想文化对我国的渗透和影响在不断加剧。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挖掘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益价值,不断从时代的火热实践中汲取新鲜养分,丰富完善,有利于我们国家保持民族性时代性先进性,展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有利于抵御西方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文化的渗透,有效保障我国文化安全,更好的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扩大我国在全球的影响力。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着新态势新特点新课题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提升我们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举措。“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三个倡导”这24个字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并倡导践行,和我国现阶段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及全球文化环境密不可分。这便是《意见》中提到的几个“新”: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背景下价值观不断较量的新态势,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新课题”:“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

(一)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

西方国家,特别是以美为首的西方强国,千方百计把他们的价值观念渗透到中国从而遏制中国的野心和行动由来已久。当初提出“软实力”概念的哈佛大学教授約塞夫.奈就指出:“自从建国初开始,美国就一直将我们的价值观与我们的其他利益相结合而绞尽脑汁。”在克林顿那个时代,政府就把向全球推行美国政治价值观作为施政理国的战略目标之一;小布什更是加大投入,推行其“民主”改造中东地区的致使该地区民众核心价值观念混乱、迷失,导致该地区政局动荡、社会混乱,政权频频更替;现任特朗普野心勃勃,在全球扩大美国利益,推销推行美式核心价值观,并作为治国理政的战略目标。

而今,美国之音和英国的英国广播公司(BBC)将大大减少了对华中文广播的预算,甚至放弃对华的短波广播。但这并非意味着西方对华宣传攻势减弱了,而是他们找到了更加便捷,更加经济实用的载体——互联网。互联网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看到广播宣传这种传播形式对于中国的影响已经不如互联网,所以才放弃美国之音的对华短波广播,而更多地把传播美国价值观的功能转移到互联网上。

《意见》在论述怎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专门讲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当下,一个越来越清楚的现实是:由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社会实际上己形成两个社会,即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到2016年底,我国网民已达7.31亿人,使用手机上网的群体占比达到80.7%,网络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

西方的敌对势力一直想利用互联网扳倒中国,认为“社会主义国家投入西方怀抱将从互联网开始。”多年来,西方的某些政要经常扬言,有了互联网,对付我国就有办法。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赖特讲过这样的话,说共产党内战时打败了国民党,“六四”的时战胜了民运分子,书写了不可战胜的神话。现在,中共终于遇到一个强劲对手——互联网。他说,“中国不会拒绝互联网这种技术,因为它要现代化,这是我们的可乘之机,我们要利用互联网把美国的价值观送到中国去。”

基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说:“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和政权安全。我们要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上传播阵地作为意识形态工作重中之重来抓。”

(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

众所周知,体制机制更改和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缓慢过程,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社会变迁发展中,人们在分担发展成本、分享发展成果上难以做到完全公平,致使大众在心理体验上的阶层分化客观存在,这就使人们在价值取向上存在普遍不适应的状况。

现在,从大的国际国内背景上说,正是全球化西方潮,社会主义低潮,封建主义回潮,信息化网络潮“五潮”涌动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人们价值观上多元并存的状况,出现了四种比较有代表性的价值观:中国传统的价值观、西方传入的价值观、过去“左”的价值观,改革开放实践中新生的价值观。

多元、多样、多变的价值观念让整个社会风气和社会道德领域乱象丛生:以金钱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让拜金主义风气盛行,衍生出傍大款、攀富贵心理和结交“富二代”、“官二代”和“土豪”的行为;奢靡享乐主义盛行,助长了玩物丧志的风气,严重地腐蚀了良好、健康的社会风气;诚信缺失,社会道德滑坡,最终会让人们陷入信仰缺失、道德滑坡、信任缺乏、人人自怜的危险境界;社会浮躁,个人理性不足,理想迷失、信念动摇者不少,道德堕落、观念扭曲者也不少。

因此,当代中国要真正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就必须培育符合历史发展方向并具有世界意义的核心价值观;否则,我们中国就很难形成持续而又具有强大感召力的文化软实力。没有文化软实力,世界也就没有了我们的话语权,也就占领不了制高点。中国的崛起,民族的复兴,离不开核心价值观的支撑,这是我们的精神基石,也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

(三)亟需解决的历史“新课题”

《意见》中提到“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这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马克思主义从诞生起,一直受到各种敌对势力的攻击、否定、反对,包括我们国内有些社会势力,也是在拼命攻击马克思主义,宣扬马克思主义“过时论”,宣扬马克思主义“失败论”。然而,国际上有一些人反而很重视马克思主义,看好马克思主义。国外一些学者是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博大精神的学问去研究,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具有长久生命力的原因。美国《纽约客》的经济专栏作家约翰•卡西迪撰文说,“只要资本主义存在,马克思的著作就值得阅读。”美国的知名教授道格拉斯•凯尔纳说“只有马克思主义的最极端的思想的敌人或无知的假知识分子才可能会真的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经过时了。”苏共的垮台就是因为瓦解了世界共产主义共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使社会主义制度丧失了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被批判了170多年,但是照样在发挥作用,照样对人们的思想起着指导作用。所以我们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这个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和改善民生,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的总要求,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坚持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营造党内民主平等的同志关系,使全体人民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道不可坐论,德不可空谈。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倡导每个人都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聚社会正能量,从小事做起,从该做的事情做起,把小事做好,坚持做好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凝聚中国力量,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去追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中国梦”。

参考文献:

1、朱如放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无线音乐·教育前沿 2014

2、王春华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管理观察 2014

3、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建议(J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3

4、丁伟民  思政课教学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考(J   消费导刊 2015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党的生活(云南) 2011

6、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  201311

(作者系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共云南盐津县委党校高级讲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