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不可轻视的“余茂春现象”

作者:张志坤 来源:红歌会网 2020-08-03 684

不可轻视的“余茂春现象”

张志坤

张志坤:不可轻视的“余茂春现象”

  改革开放以来,有无数中国人奔赴美国并留在美国谋求发展,由此造就了许许多多中国人眼里所谓的“成功人士”、“国际精英人士”,而其中最突出、最有成就、或者说臻于最高层次者,非余茂春莫属。

  余茂春其人可谓一举成名天下知!原来此人并不知名,知道他的人并不多,但最近忽然传出,美国特朗普当局诸多反华举措大都出自此人谋划,原来此人已经发展成为美国战略决策层面的贴身智囊,能够登堂入室地出谋划策了,这还了得。这甚至是许多美国本土那些土生土长学者们梦寐以求的境界,而让一个外来的中国人占了鳌头,这是多么令人啧啧称奇的人生成就啊!

  当然,余茂春的大名现如今在中国是骂声一片,舆论基本都冠以“汉奸”、“败类”之类的头衔,但是,这只是表面现象,重要的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就“余茂春现象”的本质而言,有如下两点特别要予以注意:

  其一,这样的“骂”没什么用,余茂春其人该干啥还干啥,照样活得很滋润惬意,很可能在今后因此变得更来劲、更辉煌了;

  其二,有些“骂”可能是羡慕嫉妒的“骂”。在中国专家学者队伍中,许多人自认比余茂春更有水平、更有能力,他们中的一些人也想在美国及西方发展,也十分渴望获得美国的认可和青睐,他们甚至比“余茂春”还更加“余茂春”,只可惜天不遂人愿,余茂春其人捷足先登,而他们这些“人杰”与“才俊”却无缘沾此殊荣,这怎么能令他们服气,怎么能不令他们怒火中火烧、大骂余茂春呢?

  可以肯定地说,相当一些中国学者都想成为余茂春,他们都追求余茂春这样的“辉煌”,而所谓“汉奸”、“民族败类”之类的詈骂,对他们构不成约束与羁绊,这是当今中国不争的客观事实,对于这等情形,笔者同意将其形容为“余茂春现象”。

  “余茂春现象”由来已久,迄今已有四十年的时光。改革开放以来,那些号称“有本事”的中国人争相奔赴西方,并大能以留在西方发展为荣,所以,相当一些有条件的中国人拼命往西方挤,拼命朝西方钻营,美国尤其是最大的目的地。

  这一潮流的动力来自于改开以后所树立起来的新的思想伦理,在这种新伦理看来,跻身西方世界,等于拔离苦海身、登净地乐土;与西方人为伍,同白人比翼,犹如与凤凰同飞;能在美国发展,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如果憋在中国出不去,那就要被认为是没大出息了。记得前些年笔者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同学间家长里短地互相问候,较多地还是问问儿女的情况,当笔者问到一个同学时小孩儿做啥时,这位同学面露些许微笑而十足矜持地说,在美国呢!骄傲自诩之情溢于言表之间。可以说,“在美国呢”成了相当一些中国人得以骄傲的人生资本。

  在这一朝向西方涌动的大潮中,中国的专家学者队伍尤其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或者借助国家派遣,或者借助学术交流,他们是最先涌入美国的人群,他们是留驻比例最高的人群,他们还算是在美国发展较好的人群……总之,在西方社会里向上攀登,取得认可认同,从而赢得国内外、海内外更大的知名度、更大的辉煌,这是中国专家学者队伍中的普遍现象。简单地说,就是有很多中国学者都拼命想当“余茂春”,都梦想比“余茂春”更加“余茂春”。君不见,许多学者都热衷于在海外发声,因为海外发声就远比国内发声更有等级和分量,二者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比如有人在新加坡以“中国问题”专家自诩,频频对中国指手画脚,于是中国媒体就一通热捧;还有中国人跑到法国研究中国,到美国当“中国问题”专家等等。其实,他们不过是都想当各种各样的“余茂春”,美国的余茂春已经成为这个庞大队伍中的佼佼者,在这个余茂春之外,还有千千万万个“准余茂春”、“潜在余茂春”……

  所以,当代中国知识分子阶层中的“余茂春想象”不可忽视,是当代中国学者队伍中的普遍性问题。这个现象背后有深刻的思想价值原因,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原因,对中国、对世界都有不可轻视的影响。对中国而言,核心与要害在于,中国社会对此是只能放任自流、无能为力,还是可以按照自己意图重新加以塑造纠正,这将对中国构成一个十分严峻的战略拷问,关乎中国精神力量的强弱兴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8
3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