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隐形首富”也是方方们下的蛋

作者:子 午 来源:子夜呐喊 2020-08-11 1689

青海“隐形首富”也是方方们下的蛋

 

  这两天很多人都关注到了青海“隐形首富”马少伟的事情。

  事件起于8月4日《经济参考报》的一篇报道,《青海“隐形首富”:祁连山非法采煤获利百亿至今未停》。

  《经济参考报》的记者王文志用“开膛破肚”来形容现场被盗采之后的狼藉景象:

  在绿色的高原草甸之中,一条宽约1公里、深达300米的采矿巨坑,自西向东蜿蜒5公里。开挖剥离出的地下冻土、岩石、煤矸石,在矿坑附近堆起四五十米高的煤堆、渣山,婉如高原被撕裂出的一道道伤口,扎眼到令人不忍直视。

青海“隐形首富”也是方方们下的蛋

  而制造这一区域生态灾难的,是一家名为青海省兴青工贸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私营企业。兴青公司于2005年介入青海的聚乎更矿区,次年开始煤炭非法开采,迄今长达14年之久。

  记者王文志进行了持续两年多的跟踪调查,发现即便在通报追责高压之下,南麓腹地的青海省木里煤田聚乎更矿区非法开采并未根绝。

  “只要有监管部门来他就停,等监管部门一走他就开始干。”

  “我这次去,一开始去是在生产,到了7月28日兴青公司停产了,因为省里要过来检查。31日下午2点左右检查人员走了,下午4点兴青公司就开始打电话通知晚上6点开始采煤。”

  更令人惊诧的是,这家24小时不间断作业的公司,但凡“有领导和执法人员前来矿区,都能事先得知消息。”

  很显然,这是一起非常典型的官商勾结的腐败案件。

  而与《经济参考报》报道标题中所用的“隐形”相比,兴青公司的所作所为并非“隐形”——你在祁连山下盗挖那么多年,把原本秀美的自然风光破坏成那个鸟样,就是瞎子也该看出端倪了啊?一波波来巡查的领导们戴的是什么眼镜,才能对此视而不见呢?

  然而,群众可没“戴眼镜”。近10年间,网上各大论坛不断有举报、披露兴青集团非法盗采行为的帖子。马少伟更是被网友称为独霸一方的“西霸天”、无所畏惧的“煤盗”:

青海“隐形首富”也是方方们下的蛋

  据工商资料显示,兴青集团始建于1981年,目前已经是一家集技、工、贸、房地产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经营为一体的大型产业集团。现任董事长马少伟名下有13家公司,其中2家已注销。这些公司的注册资本少则百万、多则数亿。

  兴青集团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马少伟与父亲马登科以及两个弟弟共同持有股份:

青海“隐形首富”也是方方们下的蛋

  据多年介绍兴青事迹的媒体报道,马登科原是青海湟中县多巴镇的一个普通农民,1979年,马登科拉上十几个农民成立了建筑队做上了包工头,两年之后成立了兴青工程公司——兴青集团的前身。

  1979年-1992年的十几年年,马登科的队伍从十几人发展到上千人,靠着剥削工人来的原始积累,马登科也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民营企业家,并在90年代初的第一轮房地产泡沫崩溃前赚取了第一桶金,不管是运气还是眼光使然,1992年果断从东莞撤资让马登科顺利逃顶。

  此后,马登科开始涉足碳化硅厂、造纸厂等多个领域,让兴青公司发展成了青海省小有名气的私营企业。马登科也如愿以偿地当上了省政协委员,更加便利地在政界、商界为自己谋取利益。

  1998年,《中华儿女(海外版)》以《志在振兴青海的“兴青”人马登科》为题,将马登科包装为心怀“家国天下”的良心企业家。2007年,马登科被评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功勋人物”。

  2001年,马少伟子承父业出任兴青集团总经理,上任当年即当上了西宁市政协委员,并被评为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四年后,马少伟接任董事长。

  拥有得天独厚的政商资源,毕业于哈尔滨经济管理学院的马少伟比起其父,有着更大的野心。

青海“隐形首富”也是方方们下的蛋

  2005年,马少伟将目光投向了估值千亿元的聚乎更矿区,兴青集团凭借一纸疑似造假的青海省商务厅红头文件,以“零投资”形式将矿权持有单位青海省紫金矿业煤化有限公司并购。紫金矿业的矿权其实也是当年一名开着皮包公司的“港商”从青海海西州政府手中拿到的,因为事情败露,没有银行给其注资,最终项目搁浅,被兴青集团“捡漏”。2018年,《经济参考报》曾以《青海一矿权大案调查》为题对此事进行了报道。

  2005-2020年的15年间,紫金矿业一直在状告兴青集团巧取豪夺的行为;直到2020年5月,才将矿权重新判给紫金公司。

  凭借着自己的政商关系,马少伟没少干“捡漏”的事情。马少伟任法定代表人的青海不冻泉矿泉水有限公司,曾以1870万元的价格获得青海海西州茫崖小冒泉地区162.82平方公里的钾盐矿预查探矿权。而据专业人士测算,该矿藏市值应在百亿元以上。

  靠巧取豪夺暴富的马登科、马少伟父子在东窗事发之前,却一直是公开媒体口中的大善人。

  兴青公司先后捐资五十多万元,为多巴中学、多巴小学修建教学楼;1998年为西宁沈家寨小学捐资10万元修建教学楼;在湟中县遭受冰雹、玉树地区遭受雪灾时捐款赈灾;汶川地震捐款222.45万元;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物累计300余万元……

  与兴青集团巧取豪夺谋取的天量不法所得相比,这一点儿慈善捐赠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但却成了马少伟父子攫取政治资源的梯子。

  说来也巧,昨天本号文章夸赞的骆惠宁恰好也在“隐形首富”发家的那段时间里主政过青海,看来“清官”也难挡住恶霸的崛起。难怪毛主席对于“清官”情结那么警惕:“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前提是“路线”啊。

  2014年,青海省委、省政府部署木里矿区全面停产整顿,修复生态。省委、省政府领导带队到矿区指导督办生态修复和环境整治。然后,督办领导一离开,兴青公司煤照采、矿照开。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人们关心的是,究竟谁才是罩着兴青集团的“贵人”,让它在这么多年的巡查中成了“打不死的小强”,那个刚刚上任一个月就被通报免职的“正厅”,“级数”应该还不够吧?

  腐败分子成千上万,腐败手段层出不穷,然而官商勾结的腐败模式却是千篇一律。我们更应追问的是,谁造就了这种模式?

  翻看前文提到的“大善人”马登科、马少伟父子的发家史,不难发现,父子二人其实不就是媒体口中念念不忘的“乡贤”吗?——自己发了家,还不忘为家乡做好事,又是建学校、又是赈灾;公司取个名字都是“振兴青海”之义,多么地深明大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父子二人至今应该还是媒体吹捧的对象。

  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能找出这样的“典型”,基本上都有政商勾结的背景和涉黑的劣迹。例如去年落网的山西煤老板陈鸿志。在此前相当长一段时间里,当地农民和矿工维护个人权益的文章发到了某些左翼网站和自媒体上面,迎来的不是针对陈鸿志的调查,反而是陈鸿志拿着地方权力机构给的证明,四处寄律师函、起诉名誉侵权,某些自媒体因此被封号。

  这一次揭露兴青集团的是新华社旗下的《经济参考报》,可谓“大有来头”,否则一篇报道真的能扳倒兴青集团吗?要知道,《经济参考报》早在2018年就已经关于千亿矿权问题发过一篇报道了。

  从《经济参考报》王文志的微博可以看出,王文志是一名正直、敬业的记者,但他在很多问题的看法上却深受公知和xx系的影响。例如,他对方方的支持。

青海“隐形首富”也是方方们下的蛋

  这是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我的一些朋友调侃,xx系之后,连一篇像样的深度调查报道都没有了;自干五们忙着逢“揭”必反,似乎谁揭露阴暗面,谁就是居心叵测、破坏大局;而那些传统的左翼网友却往往不掌握话语平台……

  xx系揭露阴暗面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很多记者也都是怀着朴素的正义感,问题恰恰是他们的导向和开出的药方上。

  如果仅仅把青海“隐形首富”的出现归结于腐败、归结于体制,就偏离了问题的本质。政商勾结在资本主义的美国就表现为政治游说和政商旋转门了。私有制下,以权谋私、借权谋私、权力寻租是常态。

  上面说到青海“隐形首富”马登科、马少伟父子是典型的“乡贤”。乡绅、乡贤在70年前被彻底打翻在地,遭到泥腿子们的批判和唾弃;然而,近40年以来,关于乡绅、乡贤的历史叙事却发生了彻底的颠覆,这种颠覆在文学界、文艺界表现得尤为明显。从《活着》到《霸王别姬》,从《白鹿原》到《丰乳肥臀》,土地革命的历史被涂抹得一团漆黑,文学歌颂的对象从泥腿子出身的工农兵变成了那些曾经被打倒的乡绅、乡贤。

  经过40年沧海桑田的变化,泥腿子和他们的子弟们大多早就回过味儿了,原来的那一套已经编不下去了,作为文学界老人的方方隆重登场,一部为地主鸣不平的小说,受尽了媒体精英的追捧,还拿到了“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方方小说中的地主老爷们的形象都是勤劳致富、父慈子孝、一团和气,老爷家们的丫鬟长工宁肯自杀,也不愿跟泥腿子一起“胡闹”……

  方方的小说不过是重弹老调,却在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培养“新乡贤”的恰当时机,隆重登台,且把矛头指向了土改。偶然还是巧合呢?

  笔者觉得方方的小说也并不是真要为老乡贤们翻案,这个群体大多不在人世了,翻与不翻又能怎样?她的真实目的还是要为“新乡贤”张目,这其实也是那些文学家们40年来一直在做的事。

  正是在这种氛围下,马家父子们登场了。贪官们大力扶植“新乡贤”,出发点无非两条,一则求利,二则求名——扶植“新乡贤”是符合大氛围主基调的。这样算来,青海“隐形首富”也是方方们下的蛋了。

  人在做,天在看。这个天是就是亿万默默无闻的人民。不要把沉默当软弱,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种瓜的得瓜,种豆的收豆,谁种下仇恨他自己遭殃。

  落马的还能保住家产,至于事情做绝了,就问你们,打土豪、分田地,怕不怕?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0
0
0
2
2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