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热词背后的阶级问题
导入语
“内卷”作为学术用语与“摆烂”为代表的网络新词组合“出道”,在青年网络亚文化圈中热度居高不下,产生了规模化的效应。青年群体擅长用网络这一具有即时性和便利性的平台表达其所思所感,按照年龄、关系、兴趣、等构建的亚文化圈种类繁多,不同的代表词汇反映不同圈层群体独特的生活方式与价值认同。近年来“内卷化”与“摆烂”作为高热度用语,不仅表明了当前青年群体的心理动向,而且也反映了一定的社会问题。
从阶级固化与阶级流动的角度来看,“内卷化”与“摆烂”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其本质在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趋于稳定,阶级边界渗透性(埃里克·欧林·赖特提出的观点)降低,向上流通通道窄化的阶段性变化问题的一种反应。同时,深入剖析阶级阶层边界渗透性相关问题,关注社会阶级结构内部动态运动过程及产生的影响,能够在现实层面对于如何正确看待和破解“内卷化”提供理论路径。
主题内容
解梦丹
我们这两年似乎经常能在网络用语中用到“内卷”,“摆烂”这样的词汇。那么,究竟什么是“内卷”和“摆烂”呢?
“内卷(Involution)”一词原本是社会学和人类学研究中的学术用语,有其产生和使用的特定范围,最初由亚历山大·戈登威泽(Alexander Goldenweiser)提出,后来美国社会学家克利福德·格尔茨(Clifford Geertz)把它用在了分析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农业发展的“怪圈”,即在有限的土地上不断投入劳动力,导致农业生产内部精细化的过程,其定义描述的是农业社会无法进入工业社会时一种发展的停滞状态,与“进化(evolution)”一词相对。社会学家黄宗智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中首次引入“内卷”概念,从经济学的角度在汉语语义中将“边际效用”这一内涵融入其释义,表示以边际效益递减为代价进行不计效率的生产,导致劳动趋于内卷的过程。而当其作为近一年来网络上最具代表性的“出圈”热词,其内涵和外延已经泛化,由“内卷”转变为“内卷化”。
“内卷”的本义涵盖面有限,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发展,格尔茨提到的传统农业社会所出现的内卷被逐渐解决,其本身不带有贬义和竞争的含义。从学理层面来说,大而化之地用“内卷”作为种种带有负面竞争特征现象的概念标签并不是十分恰当。但是根据其当前表现为“内卷化”而频繁出现的语境,已经不再是局限于单个特定范围内的发展现象,而是万物皆可“卷”。不论是互联网产业还是教育行业,内卷化都层出不穷。年轻一代囿于互联网大厂“唯KPI论”,“996”、“007”极限加班;高校“C刊数量”、“绩点至上”等考核、评价的数据竞争框架,甚至娱乐文化产业也不可避免地进入了吃播界“以量博眼球”,影视剧“以明星流量大小论成败”等现象的境地。换言之,受当前社会主要矛盾的影响,优质资源的稀缺性以及分布范围的集中性和局限性造成了一定范围内的竞争加剧,每一领域内快速增长的分优质蛋糕的人以及增速极缓的优质蛋糕总量之间的不匹配,导致各系统内的成员互相倾轧与内耗,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甚至恶性竞争的局面。
不难发现,一方面,不同领域内评判“分优质蛋糕”的资格标准逐渐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单一化”特点,审美体系单一、成功尺度单一、行为模式单一等等,个人必须符合某种群体认同的价值评价标准才可能有向上向前发展的机会,平价体系的形成本意是保障公平,提高效率,但是在内卷化蔓延的情况下,这种单一化评价体系实际上是一种被动、无奈、屈从的群体认同的结果,直观的体现为量化的打分模式,用理性主义的“数字化”与“层级化”提高效率,却使得多元化的价值内涵与诉求被排斥,人们只能“顺从”追求各领域内的“数量”结果。正如徐英瑾教授所说,内卷化的本质体现为资本运作逻辑下的数字拜物教。这种“数量化”、“单一化”实际上反映出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程度发生变化,即出现阶级阶层间边界渗透性降低,向上流通通道窄化的现象。换言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中,社会结构的呈现特征是不同的,“金字塔型”——“哑铃型”——“橄榄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与现代化进程相交织。
“内卷”和“内卷化”之间确实存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因果关系”,可以说“内卷”是“内卷化”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内卷”不必然带来“内卷化”,辩证的对待“内卷”,但是要警惕“内卷化”。“内卷化”漫延“在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基于此词的隐喻色彩所具有的强烈感染力”,其内在的包括了表现为“内耗”的性质与特点和“席卷”的规模与程度。因而能够切中当下青年群体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的集体痛点,十分的努力甚至不一定能换取三分的回报,年轻人对自己拼命“卷”之后虚无缥缈、可望而不可即的发展空间与未来目标产生质疑与无力感。从而产生所谓“摆烂”、“摆烂”这种具有消极意味的情绪甚至是选择。
“摆烂”并不是近一年才横空出世的用语,最初出现在NBA联赛的贴吧,表示NBA通过让一些在联盟中表现不尽人意的球队获得更高的选秀权以更好地平衡各个球队之间的实力,因而出现了很多球队通过故意输球的方式让排名尽量靠后,进而获得更好的选秀顺位,获得一些新的“潜力股”球员。2021年,“摆烂”一词在我国电竞圈风靡一时,用以指代当赢的希望渺小或已无法获胜时故意“送人头”或挂机的行为。随后,“摆烂”一词开始席卷网络空间和社交媒体,营造出一种“卷不动就开摆”的网络文化现象,这不仅是此前青年亚文化中盛行的“丧文化”、“摸鱼”、“佛系”的一种延续,更代表了一种时代化的演变和翻新。
随着近来内卷化现象的舆论热度持续攀升,“摆烂”作为年轻一代面对内卷化的态度又被高调祭出,并且其内涵也具有多重意味。解其言方能导其行,从字面意义上看,该词毫无疑问是消极懈怠的,但作为“内卷化”引发的一种结果,其内在的包含了同时存在的相反选项,反映出当代青年群体矛盾的心理状态,因而不可简单的全盘否定,需要辩证的分析和批判。
其一,“摆烂”不仅包含了具有逃避意味的消极态度,同时也包含了一种软性反抗意识。一方面,相较于父辈通过艰苦奋斗勤劳、奋斗的优秀品质带来的物质回报自改革开放以来体现的淋漓尽致,在我国社会各方面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状态,内卷化带来各种形式的竞争模式,而其中大批弱势青年大众洪流中不断攀比、高消费主义、精致小资的生活取向的态度抗争。同时也体现了一种对“不允许失败或不包容失败”的抗争,不应以功利主义来作为个人成败与否的定论。另一方面,直至今天在生活压力和工作困难面前以一种“无奈的积极主义”进行伪装,或者用一种带有自嘲意味的话语叙事风格掩饰对自我怠惰想法的妥协和自制力毅力的缺失行动力和执行力的缺失。
其二,“摆烂”内在的包含了青年群体对于“劳动”矛盾且纠结的态度,甚至对“劳动”的意义产生迷茫。一方面对于内卷化的普遍不满,因为劳动的收益出现“通货膨胀”,边际效用递减,以至许多初入社会,充满干劲的年轻人很难从不断加强的劳动强度中通过财富增加以及职位提升等直观的量化结果来获得满足感,另一方面“由于精神资源的匮乏,以至他们面对这样的困境时,也无法为自己的“劳动”(生命活动)赋予有说服力的理由。”
由于一些舆论为博人眼球刻意炒作,大众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各领域“卷”的形式和“卷”的程度,而不是内卷化为何会在当前发展阶段出现以及应当如何看待和破解,这加剧了内卷化的负面效应,更进一步的成为“摆烂”乃至“摆烂主义”在青年亚文化圈中甚嚣尘上的关键因素。
竞争不是内卷化,把一切竞争行为称之为“内卷”,是一种回避努力、惧怕进步的鸵鸟心态,竞争能够激发潜力,自我提升也不是内卷化。内卷化和摆烂情绪都潜在的具有一个特点,即跟风从众、不论是进行低效化的努力和尝试,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风险最小的,因为失败了,可以把责任归结于外部环境“不友好”,要么随大流适应,要么消极对待冷眼旁观,缺乏信念感和社会责任感。可是,反思自己的低效,尝试为未来做准备,反而是痛苦,甚至艰难的,因为它需要反惰性,需要不停的在内卷中坚持进化创新的大视野和大眼界。
主题讨论
张昱琦
科技革命推动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急速发展,同时催生着生产关系的变革。毋庸置疑,人民生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提高,但幸福感反而有所下降。“内卷化”现象体现的是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其根源仍然是经济发展不足,从而无法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以就业市场为例,暂且抛开求职者“高不成低不就”的社会心理,市场提供岗位与求职者的比例是远远小于1。为了能在诸多竞争者中突出,硕士、博士、海外留学等等人数都在急剧攀升,但这又反过来造成研究生学历、海外留学经历似乎都被贬值,从而加剧了“内卷化”的程度和范围。“摆烂”则更多的是这一现象背后的调侃、甚至是无奈。“内卷化”是“内卷”在深度和广度上的扩大,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不正确面对和着手解决这一症结背后所反映的问题,其产生的后果不单单是经济意义上的,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
熊浩
从公平分配的角度看待内卷
如果我们从国家和市场两个角度来看待内卷可能会得到两种不同模式,一是在市场中的内卷,二是在国家框架下为了获得一些来自国家特别是政府提供的资源而进行的一些活动。
市场本就是存在竞争的,马克思早就对资本主义制度下无序模式的竞争而造成的资源和生产力的浪费做过批判。所以,如果我们从自由主义的视角来看待一些企业中的员工为了业绩甚至是为了仅仅保住自己的工作而进行高强度的工作,那也是容易理解的,因为,激烈的竞争本就是市场的一个特征,很多学者将竞争作为创新的一个必要条件。但是,我们如果从劳动和剩余价值的角度来看,虽然市场中的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高,他们的工资看似在增长,但是他们所受的剥削程度也在提高,当经济增长较快的时候可能不易察觉,而一旦经济发展放缓,被剥削感越发变得明显,同时伴随着被裁员等风险加大,内卷便随之而来。所以,内卷的产生还是因为劳动的异化并没有得到解决,而从发展的角度来看,也是当前我们的分配制度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在初次分配上的问题。
从获取国家所做的资源分配的角度来看,内卷产生往往伴随着获得这些资源的困难程度上升。比如在教育领域,虽然我国各教育阶段所能容纳的学生数量是能够基本满足受教育需求的,但是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情况,而为了获取优质的教育资源一些家庭就不得不为了升学给孩子补课等。同时,除了部分学生试图通过内卷而使自己在升学的时候更具优势以外,学区房的出现实际上是以一种不公平的方式对本就不足的教育资源从财富多少的维度进行了分配。而如何在资源分配上更加合理、科学,还需要进行不断地探索。
小结
赵晓璇
本次读书会的主题非常具有讨论的价值,“内卷”和“摆烂”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热词,可以以小见大透视中国社会当下的很多问题。我着重聊一下最近对中国“内卷”现状的观察。“内卷”反映了当代中国年轻人的一种生存环境。受疫情和经济形势影响,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2020年一个边骑自行车边抱着laptop学习的清华学生在网上走红,“清华卷王”让学生们意识到自己被置于一个极强的竞争压力之下,纷纷用内卷来形容自己当下的生活状态。这种氛围很快蔓延到社会,就业市场的供过于求,出现了学历的内卷,清华北大学生卖猪肉、做外卖员的新闻层出不穷。与此同时,在很多大型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公司,996成为常态。“内卷”非常适用于描述当代中国的中等收入阶层,在很长一段时间,某些家长对于孩子们的教育进入了某种极端,出现了“内卷”的局面。也是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以缓解“内卷”侵蚀孩子们的童年。
从某种程度上说,“内卷”作为市场逻辑下的产物,能够很大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但这种趋向也有其危险性,那就是卷不动的人会走向另一个极端——“摆烂”,这才是真正需要警惕的关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