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作者:退役校尉 来源:校尉讲堂 2025-02-14 2361

明末清初之际,随着满清入主中原,催生了很多大汉奸。比如吴三桂、范文程、洪承畴、钱谦益、孙之獬之流。

这里面,对中原伤害最大的是吴三桂与范文程,官职最高的是洪承畴,最虚伪的是钱谦益,最无耻的则是孙之獬。

其中孙之獬的言行与经历,最接近于当代公知。

孙之獬,山东淄川人(现淄博),出身于当地的名门望族,明清时期曾经诞生8名进士。

孙之獬出生后,其父希望他能够堂堂正正做人、清正廉洁做官,故起名之獬。

之獬即獬豸的谐音,两字倒转后,又可寓意孙家之獬豸。獬豸乃是中国神话体系中的神兽独角兽,具备辨是非、识忠奸的能力,被视为正义的化身。

明朝时期,负责监察百官的御史台官员,官服上的补子就绣着獬豸图案。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即便到了今天,在法院、检察院门口,也习惯安放獬豸,寓意公平与正义。

很多人都将其与石狮搞混,其实分辨很简单,就看头上是否有独角。

孙之獬的智商很高,24岁中举、31岁中进士,被授予翰林院庶吉士,后逐渐提升为正六品侍讲,并外放担任顺天府乡试主考官。

了解中国历史的人都知道,能够在翰林院任职并担任乡试主考官,都属于儒林人望,不仅学富五车,更要品行高洁,但孙之獬完全亵渎了自己的名字。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他不是人间正义的化身,而是无耻文人的典型。

当时魏忠贤势大,孙之獬很快投入阉党,但资历太浅,只属于阉党的边缘人物。

崇祯上台后,阉党被清算,原本没有波及到孙之獬。只是这厮不甘心,抱着魏忠贤主编的《三朝要典》在朝堂哭闹,结果被崇祯罢免。

孙之獬也是命好,此时崇祯刚刚执政,还没养成杀人的习惯,否则孙之獬小命堪忧。

满清入关后,不甘寂寞的孙之獬立马主动投靠。

这个时候,主动降清的明朝官员还不多,孙之獬出身望族、素有才名,又曾在翰林院任职,因此被满清任命为礼部侍郎,跻身中央高官。

坐上了官场直升机的孙之獬,感恩戴德之际,为了向主子表忠心,主动剃发留辫穿上满服参加朝会。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当时满清入关不久,并没有要求汉人剃发易服。在朝会上,满汉大臣穿着各自的传统服装分班列队。

孙之獬剃发易服后,汉臣不让他归队,因为他是满人打扮,满臣也不让他入列,因为他是汉人。

这个数典忘祖、无耻之尤的汉奸,沦为大朝会上满汉大臣共同的笑料。

下朝之后,孙之獬连夜给摄政王多尔衮上奏折,声称金、元两朝国祚不到百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让汉人改变文化习俗,反而被汉人同化,建议满清强制要求汉人剃发易服。

多尔衮深以为然,立马颁布剃发令,引起了汉人的激烈抵抗,进而引发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一系列的大屠杀事件。

满清入关,民间的抵抗意志并不是很强,因为根据历史惯例,大家认为这不过是又一次改朝换代。剃发易服,却激起了民间的殊死反抗,因为这是在断绝汉人的文化。

我们的父辈,本能地意识到,文化才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相比之下,现在的很多人,却对西方垃圾文化的入侵置若罔闻,甚至主动为其摇旗呐喊,又是何等的麻木不仁!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某位被LGBT洗脑的人士留言

像孙之獬这样,在生活习惯、文化习俗上主动向主子靠拢,不遗余力推动异族文化入侵的现象,校尉称之为孙之獬现象。

而孙之獬现象,正是当代公知共同的行为特征。

因为所谓的公知,其实就是文化界的汉奸、买办。

孙之獬主动降清,公知大多也是主动投靠西方国家。

孙之獬主动剃发易服,公知同样主动皈依西方文化。

孙之獬充当剃发易服的帮凶,公知同样是西方文化入侵的带路党。

孙之獬数典忘祖、恬不知耻,公知同样背叛祖国、认贼作父。

满清服饰丑到了极点,孙之獬甘之如饴;LGBT垃圾文化烂到了极点,公知照样吮痈舐痔。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妖魔鬼怪一般的LGBT与异装癖

投降满清之前,孙之獬毫无气节依附阉党;公知在投靠西方主子之前,往往也在到处寻找靠山。

投降满清之后,孙之獬极度仇视汉人;公知投靠主子之后,同样极度仇视母国与人民。

很多老公知,在文革期间,他们是最左的左派,表现得比谁都忠诚,改革开放之后,他们是最右的右派,比谁都更看不起自己的国家与人民。

为什么孙之獬现象会在公知身上集中体现呢?

首先,牠们都没有道德底线

人类社会有大义、小节之别。

为人处世,可以不拘小节,但必须遵守大义。

民族大义,就是我们的道德底线。

那些背叛民族、国家的人,绝对没有任何道德底线。他们做出什么人神共愤、十恶不赦的劣迹来,其实一点都不奇怪。

为了向主子表达忠心,牠们必须表现得比主子更恨自己的母国。

因此,敌人很凶残,但公知等汉奸群体往往比敌人更凶残。

其次,牠们都属于文化买办

汉奸分很多种,既有吴三桂这样的军事汉奸、范文程这样的文官汉奸,也有钱谦益、孙之獬这样的文化汉奸,晋商群体之中,还曾诞生大批经济汉奸。

相比其他品类的汉奸,文化汉奸的伪装性很强,看起来好像危害没有那么大,但实际破坏力更加深远。

可以说,所有汉奸之中,作为当代文化买办的公知,其隐蔽性最强、破坏力最大,行为最虚伪、最无耻、最恶心。

因为牠们念念不忘的,就是摧毁国家、民族的文化根基。

因为牠们自己已经变成民族败类,就恨不得把别人都变成民族败类。

在伪装方面,当代公知,也要比孙之獬之流高明得多。

在古代,民间尚未建立现代国家理念,通过套用汉民族内部皇权更替的皇权天授理论,文化汉奸就能忽悠住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

到了现代,公知却必须使用更具迷惑性的话术。

西方发明的普世价值,便成为了公知兜售的重点。

在此基础上,公知又发明了不在乎大国崛起、只在乎小民尊严,月薪三千没资格关心国家大事,爱国者都是低素质等话术。

这些话术,有的已经被戳破,但有的依然还在发挥作用。

最后,牠们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人生在世,谁都免不了犯错。

其中大多数错误,都有改正机会,但不包括强奸、杀人等恶性刑事犯罪,以及人类恶行之首——卖国当汉奸。

因此,汉奸从来不会承认自己卖国,而一定会把自己的卖国行为粉饰为光宗耀祖、推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高尚事业,坚持一条道走到黑。

比如在汪精卫嘴中,当汉奸是曲线救国。

比如在公知嘴中,拿美国人的钱充当文化买办是为了弘扬普世价值、是为了拯救天下苍生。

比如孙之獬,对于自己的汉奸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致仕之后,居然有脸高调衣锦还乡。

不过这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并未得到善终。

此獠告老还乡后,一支反清复明的农民起义军来到淄川,将孙之獬全家都抓了起来。

为了报复孙之獬推动的剃发易服,起义军将其绑在木桩上公开示众。

愤怒的当地民众,先是在孙之獬头皮上扎出小孔,往里面插满猪鬃。孙之獬哀嚎不已,民众又用缝衣针将他的嘴一针一线地缝了起来。

最终孙之獬被肢解而死,一家七口也全部被杀。

有人可能会说,民众对孙之獬是虐杀,对其家族是株连,未免过于残忍。

但要知道,根据后来的统计,因为剃发令,满清至少屠杀了上百万人,在由此引发的起义中,又有数百万人丧生。

而剃发令的推行,孙之獬就是最大的帮凶。

孙之獬死后,在清廷的默许下,孙家后人为他修建了豪华坟墓。这在当时还算正常,毕竟清廷乃是皇朝正统,孙之獬也是满清的六部尚书、从一品高官。

可到了今天,孙之獬坟墓所在孙氏墓园,依然被列为省级文物,孙之獬这样的文化汉奸,却依然在享受后人的香火,就显得很不正常了。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公知行为模式与孙之獬现象

淄博政协官方公众号文章对孙氏墓园的介绍:宣传历史,首先要有正确的政治立场,不能故意打马虎眼

秦桧墓前有副名联: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

校尉从来不指望公知、买办、汉奸会幡然醒悟,但对于那些历史上已有公论的汉奸,当地的相关部门,在设置文旅项目、进行文旅推广的时候,是否也应该拿出明确、正确的态度来?

孙之獬的墓可以留着,但对于孙之獬的介绍,却不能含糊其辞甚至粉饰赞美。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0
6
0
3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