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尖科学家们为何离开西方前往中国?”
今年以来,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涌现一股世界顶尖科学家和数学家的“加盟潮”,其中不仅有中国出生的华裔学者,也不乏外国学术专家。
“顶尖科学家们为何离开西方前往中国?”按照香港《南华早报》11月29日的梳理,在个人发展机会之外,这些研究人员还有着各式考量,包括在海外缺乏归属感、担心美国政治环境等。但不论是华裔还是外国专家,都表示中国不断提升的学术实力和青年人才储备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
“早有回国打算”
报道说,今年归国的一些华裔研究人员表示,自己非常想念中国,或者一直计划回国。今年1月,在美国、欧洲和亚洲执教逾40年的美籍华裔物理学家高华健正式成为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他在清华大学当时发布的一段视频中说,他很高兴能回到中国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自己“早就有回国的打算”。
同月,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的“明星双胞胎”马冬晗和马冬昕结束在北美的博士后研究回国,也在中国社交媒体引发关注。姐姐马东晗选择回到家乡,入职大连理工大学光电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妹妹马冬昕则回到母校清华,担任化学系助理教授。
在清华大学网站上刊发的一篇访谈中,马冬昕说,虽然她在国外的研究“整体来说是挺顺利的”,但她在北美“感觉不太有归属感,所以那个时候我就想着能够早点学成归国”。
马冬晗(左)、马冬昕(右)在本科毕业典礼清华大学
“中国政府比美国更重视科学”
吸引海外学者到中国任职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则是,他们可以借此扩大自己的学术履历,包括建立新的研究所。
报道举例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电气工程和激光领域先驱、法国物理学家热拉尔·穆鲁(Gerard Mourou)10月宣布以北京大学讲席教授的身份正式入职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北大方面表示,穆鲁将在物理学院新成立的一个专注于研究和国际合作的研究所中发挥关键作用。
报道还提到,在2018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穆鲁曾在北京的一次活动中表示,各国科学进步的差距“确实在缩小”,中国政府比美国更重视科学。
资料图:穆鲁法新社
就在本月初,曾在任内发起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的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确认明年将重返白宫,这也被认为可能导致美国学术人才再次外流。所谓“中国行动计划”对“受中国政府支持的科研人员”展开调查,以“国家安全”为名行“种族歧视”之实,造成一系列冤假错案,最终成为大批华裔研究人员离开美国、加入中国研究机构的主要推动因素。
“中国行动计划”的受害者之一、哈佛大学化学与化学生物系前主任查尔斯·利伯(Charles Lieber)8月向《南华早报》证实,他有意赴中国内地或香港工作。因被指未能披露与中国科研机构的合作关系与税务违规,利伯2021年12月在美国被定罪,2023年被判软禁6个月。
利伯是美国顶尖的纳米科学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在医学、工业、能源和军事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中国和美国都对这门科学非常感兴趣。
在纳米技术和纳米科学领域,今年早些时候,已有一名华裔大拿离开美国,回到中国任职。7月,被誉为“纳米发电机之父”的王中林全职就任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首席科学家。
据介绍,在全球最大学术出版商Elsevier和美国斯坦福大学共同公布的最新世界“标准化引文指标全科学作者数据库”中,王中林在单年度科学影响力排名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
1995年起,王中林便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任职,期间协助创办了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但《南华早报》说,据知情人士称,直到去年,王中林才辞去在美国的工作,全职担任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
除此之外,报道发现,今年还有几位从事气候和能源相关领域研究的华裔学者也回到了中国。11月,国际知名气候学家陈德亮宣布“全职加盟”清华,成为讲席教授。据悉,过去30多年他一直在欧洲工作,主要从事气候变化及其成因与影响气候动力学等研究,曾获瑞典国王勋章,名列英国路透社全球1000名顶级气候科学家热门名单。
曾在世界顶尖清洁能源研究所——美国国家可再生能源实验室(NERL)任长聘研究员的青年学者张翔昱,也于7月回国加盟东南大学,担任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南华早报》提到,即将上任的特朗普曾承诺撤销气候立法、让美国退出《巴黎协定》并促进化石燃料生产,引发了环境和气候领域工作者的担忧。
中国学生的专注“让我想起我年轻时的日本学生”
引起《南华早报》注意的是,在今年“全职归国”的学者中,顶尖数学人才尤其多。报道认为,这或许预示着中国在该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正在不断增强。
今年初,在美国工作十余年的几何学家孙崧离开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职,到浙江大学数学高等研究院任职。报道称,孙崧是“数学界的诺贝尔奖”菲尔兹奖的有力候选人。孙崧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希望帮助中国学生学习数学,并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授给年轻一代。
在孙崧之前,浙江大学还在2019年延揽了前美国密歇根大学几何专家阮勇斌,在2021年延揽了前美国耶鲁大学代数数论专家刘一峰。
资料图:孙崧《南华早报》
报道说,虽然有学者认为中国与美国相比仍有几十年的差距,但包括今年邵逸夫数学科学奖得主彼得·萨纳克(Peter Sarnak)在内的数学家认为中国正变得极具竞争力,并表示中国拥有数量众多的青年人才储备。
今年9月离开美国石溪大学、加入清华大学任全职教授的日本数学家深谷贤治当时表示,他希望有更多中国出生的研究人员回国任教,培养更多高技能数学人才。他说,中国学生在学习数学时表现出强烈的奉献精神和专注力,这让他想起了他年轻时的日本学生。
就在最近,又有两名在中国出生、在海外工作的知名数学家选择回国。10月28日,南开大学宣布,国际著名数学家麻小南正式受聘为南开大学陈省身数学研究所讲席教授。
今年52岁的麻小南曾在法国和德国任教数十年,主要从事微分几何、复几何、拓扑,特别是关于流形上的整体分析与指标定理领域的研究,是该方向在他所属年龄段的领袖级人物。他表示,南开大学“雄厚的学术基础和创新精神”吸引了他,他希望在此培养具有创新技能和全球视野的新人才。
9月,澳大利亚华裔数学家汪徐家回到家乡浙江,入职西湖大学,任数学讲席教授。汪徐家博士毕业于浙大数学系,后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任教。过去29年来,汪徐家一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究偏微分方程。期间,他成为首位获得华人数学界最高荣誉——“晨兴数学奖”金奖的、在中国内地获得博士学位的数学家。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