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雷翁·马丁:撕裂社会的枪声

作者:王亚宏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13-08-16 877

  原标题:特雷翁·马丁:撕裂社会的枪声

  当年被指控杀害白人的辛普森被判无罪,而在十多年后,被指控杀害黑人的齐默曼被判无罪,历史像是走进了一个黑色幽默的怪圈。不管他们是否有罪,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无法弥合的种族分裂

  文|王亚宏

  17岁的黑人少年特雷翁·本杰明·马丁,与美国“开国三杰”之一本杰明·富兰克林同名。后者在236年前起草《独立宣言》时,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言:“造物者创造了平等的个人,并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然而,对于马丁来说,一场突如其来的枪击案却让他的生命权从此消失。

  发生在一年多前的枪击案,撕裂的不仅是一个年轻人未及展开的梦想,还有美国民族融合的面纱。在美国,任何与种族扯上关系的问题都是大事。白人协警齐默曼枪杀黑人少年马丁,从而引发了全美范围内与种族歧视相关的讨论。

  今年7月,经过旷日持久的调查,齐默曼被判无罪,对种族问题的讨论达到顶点。一场“为特雷翁寻求正义”的活动在纽约、波士顿、芝加哥、洛杉矶、旧金山等超过100个美国城市展开,近万民众参与。这场枪击案提醒人们正视一个残酷的真相:社会融合的效果并不显著,一颗子弹就能揭开依然横亘的裂痕。

  这个家伙看起来不是正派人

  和不少美国黑人少年一样,马丁成长于一个单亲家庭,父母在他4岁时离婚,从那之后,马丁一直和母亲及一个哥哥在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生活,父亲则不时接他过去住几天。

  马丁在米歇尔·卡路普高中就读,那里的英语老师迈克尔·卡普瑞斯将马丁描述为一个无忧无虑的孩子,他的成绩还不错,在考试中常能拿到A和B。

  当然,马丁远非一个品学兼优的乖孩子。

  虽然没有正式的青少年犯罪记录,但他确实有几次不良经历:他曾因旷课被学校记过;2011年10月,还曾因涂鸦被抓。当时在安全监控录像中可以看到马丁在学校的一些区域喷涂字母,校警抓住他时,还在他钱包里发现了一些首饰和一块手表。马丁说那是一个朋友送给他的礼物,最终警方没收了这些东西。马丁还有一次涉嫌吸食大麻,因为在他的一个袋子中有大麻残渣。

  马丁的成长很难用简单的好坏来贴标签,不过这也是很多在他这样年纪孩子的常态。

  2012年2月底的一天,马丁去父亲的未婚妻家里做客。父亲的未婚妻家住桑福德一个多种族混居的社区。马丁之前也去过那里几次,可谓熟门熟路,在最后一次去之前还在商店买了一袋糖果和一瓶冰红茶。

  就在小区里,马丁遇上了拉丁裔的社区协管乔治·齐默曼。28岁的齐默曼从工作记录上看是一位尽职的安全协管员,他曾抓到过一个小偷。当地的房东协会提醒居民,如果看到小区里有可疑的人但联系不上警察的话,就去找齐默曼。

  齐默曼在小区中看到马丁后,认为他行踪可疑,并随后联系了桑福德警察局。他在报警电话中称马栋在雨中徘徊张望”。根据警方的录音带,齐默曼说:“这个家伙看起来不是什么正派人,或者说他是吸毒的人。”

  在齐默曼与警察派遣员的通话中,警方询问他是否在跟踪那个“可疑”的人,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那名警察说:“我们不需要你那么做。”但齐默曼在与警察交谈之后,还是继续跟踪马丁。

  不久,发现被跟踪的马丁和齐默曼之间产生了口角,有人称两人发生了扭打,齐默曼被马丁压在身下。而随后马丁被齐默曼在近处用枪击中胸部身亡。当警察赶到案发现场时,鼻子和脑勺都在流血的齐默曼站在马丁身边,倒在地上的马丁已经没有任何反应。

  齐默曼声称,他是出于防卫而枪击了马丁,警察发现他的背部是湿的,且沾满草。齐默曼被带到了桑福德警察局,在那里接受了长达数小时的审问。审问结束后,桑福德警方表示,他们尚未发现任何能够证明齐默曼说谎的证据,所以释放了他。

  极端组织悬赏1万美元捉拿齐默曼

  在保障公民拥有持枪权以自卫的美国,枪击案多如牛毛。但马丁枪击案却由于受到了种族主义言论的影响,在全美社会不断发酵。

  马丁身亡之后,已有超过220万名网友在一个网站上签名请愿,请求对齐默曼正式逮捕。美国有色人种协进会给美国司法部写信表达关切。在巨大的舆论压力之下,美国司法部和佛罗里达州政府重启此案,对案件本身及当地警方办案程序是否违法展开调查。同时,美国各地开始出现大规模的抗议集会。

  作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也在白宫公开支持对此案彻查,并呼吁思考和反省这一悲剧。奥巴马还温和地表达了哀恸之情,说“如果我有个儿子,也会长得像特雷翁”。不过为此奥巴马本人也受到保守派的攻击,称他利用该少年之死“政治投机”。

  枪击案引发的并不只是政治争论,更多的是种族问题。虽然距离林肯总统解放黑人奴隶已经有一个半世纪之久,黑人在法律上遭受的歧视已基本消除,但在美国,隐性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而且少数族裔,尤其是黑人的整体生存状况仍然十分恶劣。

  过去几十年,黑人族群收入低、教育程度低、高失业率、高犯罪率的情况不仅没有改善,有的还出现恶化。某种程度上,高犯罪率和固有的种族歧视形成了恶性循环。下层黑人对现状得不到改进的不满情绪日趋激烈,而白人右翼则认为政府对黑人的照顾已经太多。即使在一些没有歧视意识的人群中,也存在黑人多是犯罪分子的刻板印象,这种深深的成见让马丁一案的重审从一开始就不得不背上了沉重的道德枷锁。

  马丁被枪击案还引起了文化反思。由于马丁在案发时身穿着一件连帽运动衫,在美国,不良少年们常常身着连帽运动衫,必要时可以戴上帽子把脸遮住以逃避监控录像。久而久之,不少美国人将身着连帽运动衫与叛逆和罪恶联系起来。

  福克斯电视台主持人杰拉尔多·里维拉就表示,齐默曼很有可能是因为看见马丁身穿连帽运动衫才认为他行踪可疑。为了表示对于马丁枪击案的抗议,在美国许多城市,人们都身着连帽运动衫参加游行集会。许多明星,如NBA球员安东尼和韦德,也身着连帽运动衫出镜。

  佛罗里达州的州检察官安吉拉·科里于2012年4月被指定负责对马丁枪击案进行进一步调查。科里决定以二级杀人罪的罪名起诉齐默曼,后来法官同意了齐默曼以押15万美元而获得保释的要求。

  齐默曼虽在保释后重获自由,但他的生活已完全被改变。他不得不搬家。

  “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住宅,我的学校,我的工作,我的家庭,最终我的一生。”他说。但即便如此,美国的极端组织新黑豹党就公布以1万美元赏金来奖励捉住齐默曼的人。

  特雷翁·马丁可能就是35年前的我

  马丁一案经过一年多的审理,终于有了结果。2013年6月25日,美国地方检察官拒绝起诉齐默曼,并称有法律根据。佛罗里达州有所谓的“绝不后退法”,即任何人受到威胁时,不用退却就可以奋起自卫,而且可以使用致命武力自卫。

  7月13日,佛罗里达州陪审团判定,齐默曼二级谋杀罪名不成立。

  “杀人者无罪”的判决结果再次引发了全美对种族问题的反思。对于这一结果,不同种族人群的观点泾渭分明。《华盛顿邮报》和美国广播公司日前联合进行的一次民调显示,非洲裔美国人中,有八成认为对特雷翁·马丁案的判决存在不公,而白人群体中仅有38%表示同意。

  马丁的支持者在纽约、迈阿密、芝加哥、洛杉矶、威奇托、堪萨斯、亚特兰大等全美100多座城市的联邦法院前集会,要求“公正对待马丁”。马丁的母亲西布丽娜·富尔顿参加了纽约集会。2000名集会者向富尔顿高喊“我们爱你”,让这名母亲哽咽。

  她说,自己将为社会进步和法律完善而斗争,让非洲裔青年人不会因肤色而受到怀疑,希望人们认识到这次悲剧不只涉及马丁一个人。“我向你们承诺,我同样也要帮助你们的孩子今天是我的儿子(受害),明天可能会是你们的(孩子)。”

  富尔顿所说的社会进步和法律完善并非一夕之功,当然美国黑人大概并不会这么认为,因为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第一次坐进了“自己人”。

  不过,奥巴马在种族问题上却总是小心翼翼,反复宣称“我不是一个黑人美国的总统,我是美利坚合众国的总统”。

  在齐默曼被陪审团判定无罪一周后,奥巴马终于开腔,他花了17分钟结合亲身经历阐述对马丁案及美国种族问题的看法。出于对三权分立的尊重,奥巴马首先表示,此案审理法官的态度是专业的,陪审团在合理的怀疑后作出判决。但他也表示,应以更为广泛的背景来看待此案,“特雷翁·马丁可能就是35年前的我”。

  奥巴马说:“在这个国家,大多数非洲裔美国人都在百货商店购物时有过被人盯梢的经历,其中也包括我。”

  分裂的社会

  一直将自己谨慎定位在全民总统上的奥巴马,确实为改进少数族裔的权益做了一些事情---当然这一切都是在全民的旗号下进行的。他推行的一些国内政策使非洲裔美国人极大地受益,比如让公共部门雇员保有工作的经济刺激经费、帮助落后学校的教育拨款,以及让几千万没有医保的美国人参保的医疗改革等。

  出于政治正确的原因,奥巴马总是将这些政策说成是为了帮助来自所有背景的美国民众,但这些行为倒是印证了他在对非洲裔美国人打招呼时常说的那句话:“如果不是你们,我不会站在这里。”

  已经“站在这里”后,奥巴马要做的则是千方百计弥合族裔裂痕。

  律师出身的奥巴马清楚这是一桩任重道远的任务,当年马钉路德·金没有完成,他也很难毕其功于一役,种族分歧造成的社会分裂还会长期存在。美国几乎每隔几十年就有一次少数族裔民权运动的大潮,而在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过后,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就在马丁出生前一年,美国黑人橄榄球超级巨星辛普森杀害白人妻子一案就曾在美国社会掀起轩然大波,当时人们的讨论比目前的马丁案还要热烈得多。由于当年的辛普森案涉及黑人明星、黑白关系等因素,在美国具有高度敏感性。

  当年被指控杀害白人的辛普森被判无罪,而在十多年后,被指控杀害黑人的齐默曼被判无罪,历史像是走进了一个黑色幽默的怪圈。不管他们是否有罪,最后的结局只有一个:无法弥合的种族分裂。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