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不从心的美国霸权

作者:彭秋归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2013-11-02 489

 

  【核心提示】要摆脱这双重矛盾和困境,对美国来说,可选择的道路并不多,留下的时间也并不多,因为多极化世界的产生、发展中国家的壮大,已是不可更改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注定不会赢得未来。

  自10月23日以来,德国罕见地持续发出了谴责美国政府的声音,原因是他们认为自家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可能”遭到了美情报机构的监听。默克尔本人随即致电奥巴马表达不满,并要求对方“立即作出全面解释”,之后她在公开言论中认为,德美双边关系已严重受损,相互之间的信任“如今需要重新建立”。

  美国政府的监听活动不是始于今天。早在2010年维基解密事件中,就爆出“美国暗中监视自己的盟友及联合国”。据今年6月的“棱镜门”事件披露,美情报机构在过去6年间,通过网络服务器监控了美国公民的私人信息。同时,来自世界各国的报道显示,监控活动也绝不是孤立事件。英国《卫报》24日援引斯诺登提供的文件指出,美国国家安全局监听了至少35个国家和地区的领导人。法国总统奥朗德、意大利总理莱塔、巴西总统罗塞夫等先后谴责了美国的监听行为。

  这次,欧洲的领袖们决定在媒体面前集中表达愤怒,在这种“能想象到的最大耻辱”面前,他们的“严厉谴责”完全可以理解,因为作为数十年来“关系密切的友邦和伙伴”,居然也难逃美国政府的戏弄。可见,美欧之间所谓的“人权”、“自由”、“民主”、“平等”的价值同盟,不过是温情脉脉的面纱,利益关系的权衡才是欧美关系的实质。面对这种尴尬,美国政府玩起了文字游戏。白宫发言人声称:“美国现在没有监听,将来也不会监听总理的电话通信”,而对于以前是否这样做过则不予置评。

  与此相应的是,美国政府全球监听的图景浮出水面,从新兴大国到老牌强国,从潜在敌国到友好盟国,从亚太到欧洲,从近邻到远邦,美国政府监控的范围已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其手段更是从窃听器、专业天线到对多国手机电脑进行远程监控,等等。斯诺登称,美国国家安全局在世界范围内实施了超过6.1万项监听任务,目前被曝光的只是这一庞大计划中的冰山一角。这些不分内外、敌友的监听行为,已经完全超出反恐的需要。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从中嗅出了“极权主义”的风险。对美国来说,实用主义永远是其外交政策的基本逻辑,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面对欧洲诸国的谴责,美国决定反咬一口。10月29日,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基思·亚历山大声称,媒体关于国安局搜集数以百万计欧洲公民情报的报道“错误”,因为这些情报是由欧洲情报机构搜集,秘密提供给美方的。针对基思·亚历山大的言论,欧洲方面到目前为止似乎没有任何具有说服力的回击。

  无论美国如何宣扬自己维护国际秩序的“正义”之举,如何“无辜”和“不得已”,究其背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始终是本国利益。这次美国全球监听活动也不例外,比如德国的经济政策、法国的外交活动、巴西的能源信息、墨西哥的毒品交易等,都事关美国利益。无论针对谁,如果能事先窃取情报,从而获得信息不对称的优势,对于美国的外交、安全和国家利益无疑具有难以拒绝的价值,欧洲的“配合”恐怕也有这样不可告人的目的。

  但是对于美国来说,随着监听事件的曝光,其对于美国一贯宣称“尊重人权”、维护“盟友利益”的形象损害不小,更深层次的意义也许在于它力不从心的时代开始了。在债务危机和内部矛盾,世界格局多极化,美元地位下降,阿富汗、伊拉克军事泥潭等情势下,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将注定化为明日黄花。

  但问题是,即使在相对实力下降、根本价值观褪色的现实面前,美国政府一点也没有打算放弃对全球的领导,虽然这其中蕴含着双重的矛盾和困境。一方面,它的霸权地位需要其他国家特别是盟友的“支持”和“信任”——这当然是建立在之前美国超强实力的威慑和美式价值观的强势基础上的;另一方面,在力有未逮的情况下,美国为了维持霸权地位,又不得不依靠监听的伎俩,而一旦曝光,就会破坏世界对美国的“支持”和“信任”,最终反而损害其霸权地位。要摆脱这双重矛盾和困境,对美国来说,可选择的道路并不多,留下的时间也并不多,因为多极化世界的产生、发展中国家的壮大,已是不可更改的历史潮流和发展趋势,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注定不会赢得未来。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研究室)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0
1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