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反恐报告折射对华政策本质

作者:李岩 来源:中国国防报 2014-05-15 681

  美国反恐报告折射对华政策本质

  李岩

  近日,美国在其年度“国别反恐报告”中肆意歪曲事实、污蔑中国反恐政策,再次暴露了美国在反恐问题上的双重标准及其对华政策的虚伪面目,折射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本质。

  “9•11”之后,美国国务院每年都会通过发布年度报告的方式,对全球恐怖主义形势以及各国的反恐政策“品头论足”。近年来,该报告往往会对中国的反恐政策多有指摘。今年的报告更是以较大篇幅对华大肆指责,明确否认“东突”组织策动的一系列恐怖袭击事件,污蔑我民族政策,公然为“东突”站台的意味前所未有的突出。该报告还指责中国未能向美国提供充分的反恐情报共享,充斥着对所谓“中国不积极配合美国反恐”的“怨恨”。凡此,美国的双重标准赤裸裸地暴露出来,惯于展示“正义形象”、传播“崇高价值观”的美国可谓虚伪至极。

  正如美剧《纸牌屋》展示了美国“民主政治”的阴暗面,美国就反恐问题采取双重标准,也将其对华政策的伪善面目暴露无遗。恐怖主义作为人类公敌,理应受到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和共同打击。“9•11”事件和去年波士顿恐怖袭击发生之后,中国领导人均第一时间向美国表达哀悼,明确表示愿为美国反恐提供必要协助,例如加入美国倡导建立的“集装箱安全倡议”,防止恐怖组织利用海运集装箱袭击美国。但是,美国的种种表现却颇有“以德报怨”之嫌,对近年发生于中国的恐怖袭击事件,要么声称“没有确凿证据认定为恐怖袭击”,要么无中生有地胡扯要求“中国保障少数族裔人权”。美国这种做法不仅会损害中美本已脆弱的战略互信,破坏中美未来反恐合作,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中国民众的对美认知,损害中美关系的民间基础。

  从深层次看,在涉及中国国家安全的核心问题上做出如此表态,充分显露了美国将中国视作主要对手、甚至潜在敌人的本质。利用新疆、西藏问题做文章,早已成为美国对华牵制的重要工具。多年以来,美国政府明里暗里为“东突”组织的活动提供便利,放任“世维会”在美国境内活动,奥巴马甚至公然接见其头目热比娅,宣称关注“维吾尔族的人权问题”。受美国政府支持的一些非政府组织则暗中为新疆分裂势力提供资助,更有智库学者专门研究所谓“新疆问题”,建言美国政府“以疆制华”“以疆乱华”。近年来,随着中国崛起加速、中美战略竞争更趋突出,美国急需动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抓手”以便对华围堵、防范,牵制中国崛起进程。从台湾问题到钓鱼岛问题、南海问题,美国上述心态均暴露无遗,利用“新疆问题”做文章也不例外。从这一角度而言,美国反恐报告出现对华歪曲、污蔑之词,并不令人意外。

  此外,美国公然为“东突”暴力恐怖活动翻案,也有将恐怖主义“祸水东引”的不可告人企图。美国反恐报告中的此种表态,实质上将起到默许、纵容“东突”势力继续制造暴恐袭击的作用。最近一段时间,美国一些舆论有意炒作“国际极端势力开始指向中国”“中国将成极端主义新的攻击目标”等等,既是“幸灾乐祸”,某种程度上也试图起到引导国际暴恐势力赴华活动的罪恶目的。

  美国对反恐问题“夹带私货”,恐怕最终难逃“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结局。

  (作者系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安全研究室主任)

  (《环球视野》摘自2014年5月6日《中国国防报》)

  链接:西方舆论用偏见看待中国反恐

  李学华

  4月30日晚,新疆乌鲁木齐市发生一起严重暴力恐怖袭击案件,暴徒在乌市火车南站出站口持刀砍杀群众的同时引爆爆炸装置,造成3人死亡、79人受伤。事件发生后,某些善于挖掘新闻的西方媒体不仅在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而且还不失时机地在报道中“添油加醋”,试图歪曲中国的反恐斗争,以达到损毁中国国际形象、遏制中国发展的险恶目的。

  “暴恐案”遭外媒歪曲

  发生在乌鲁木齐的爆炸案清楚地表明,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恐怖主义行径。然而,英国广播公司(BBC)在报道中却从标题到内容都流露出怀疑,凡有“暴力恐怖袭击”字眼出现的地方都采用了引号,比如标题为《乌鲁木齐火车站爆炸为“暴力恐怖袭击”》,报道中则有一段称“当地政府称其为‘暴力恐怖袭击’,但是宣称目前情况已处于控制之中”。随后,BBC又试图为恐怖分子的暴力行径翻案,称大批汉族人迁移到新疆,“维吾尔族人为传统文化被腐蚀而焦虑”。

  与此同时,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也堂而皇之地将严重失实的评述加到报道中,称“随着近几十年汉族人的迁入,他们和当地维吾尔族的紧张在加剧,频繁爆发的暴力事件笼罩着整个新疆”。

  这两则报道反映出部分戴着有色眼镜的西方媒体坚持了以往以最坏的恶意来报道中国的“风格”,不顾事实真相,有意无意地淡化暴徒的行径,极尽挑拨离间、煽风点火之能事。此前,部分西方媒体曾多次罔顾事实,对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恐怖暴力事件视而不见,甚至公然为施暴的恐怖分子说话,捕风捉影的例子比比皆是。

  2009年“7•5”事件发生后,西方媒体不仅进行了大量混淆黑白的歪曲报道,而且试图通过在事发地区制造假新闻的恶劣行径挑拨中国民族关系,激起了中国民众的强烈不满和抗议;今年3月1日,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后,美国部分媒体也未将其视为恐怖活动,只是轻描淡写地称其为“毫无意义的暴力行为”。

  有分析指出,部分西方媒体用“毫无意义”代替“恐怖主义”,反映出某些势力的别有用心,在反恐定性问题上坚持对中国的偏见甚至习惯性的敌视。而《人民日报》的评论则一针见血地指出,部分西方媒体胡言乱语式的报道,正是脱胎于某些国家和媒体在对待恐怖主义和恐怖分子问题上所奉行的双重标准。

  “双重标准”意欲何为?

  自“9.11”事件以来,美国向恐怖分子宣战得到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支持与配合,有人曾用“国际反恐阵线”来形容当时的情况。然而,对看待发生在中国等其他国家的恐怖事件时,美国等西方国家却采用了不同于己的双重标准,“对人一套、对己一套”,为世人所不齿。

  类似的双重标准早就见怪不怪。美国波土顿爆炸案发生时,白宫尚未弄清是何人实施了爆炸案便将其定性为恐怖行为;而英国一名士兵被两名平民砍死一事,也被迅速定性为恐怖主义事件。在他们眼中,袭击美国或者美国盟友一定是恐怖主义。而一旦类似事件发生在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态度则从来都是含糊的、闪烁其词甚至是颠倒黑白的。对别国打击恐怖主义、维护正当权益的行为,美国等西方国家也不那么情愿给予配合。

  然而,某些西方媒体却在政府支持和怂恿下甘愿充当马前卒,通过移花接木、厚此薄彼、拼凑材料等伎俩为“双重标准”摇旗呐喊。这些媒体长期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一向自我标榜的“客观”被偏见所超越。在他们的报道中,暴力犯罪成了“和平示威”,“疆独”分子成了“民主精英”,暴徒被淡化成为“抗议者”,中国政府采取措施恢复秩序则污蔑为“镇压”。

  那么,美国等部分西方国家政府及媒体为什么要在反恐问题上搞“双重标准”呢?首先,某些别有用心之人试图借质疑恐怖袭击性质之名干涉他国内政。纵观CNN涉及中国民族问题的报道,西方势力几乎总是一个套路,把“恐怖袭击”描述成“民族冲突”,挑拨民族矛盾,趁机对中国的民族政策指手画脚。

  其次,试图暗中支持分裂中国。西方媒体正是利用长期以来的话语权,在所谓的“人权”、“自由”等问题上编织谎言,将恐怖分子描述为“受害者”,处心积虑地扩大和加剧中国内部的民族冲突。

  第三,利益使然。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心目中,西方价值观是应该被千方百计维护的核心,容不得半点侵害,而对在他国境内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带有明显恐怖主义特征的行径则“习惯性地视而不见”,某些时候甚至还抱有“唯恐天下不乱的”病态心理。

  搬起石头砸自己

  部分西方媒体对发生在中国境内的恐怖事件做出不公正报道,无疑令其媒体公信力跌至冰点。在BBC网站上关于乌鲁木齐事件的互动话题中,许多中国网民都留下了愤怒的评论,谴责BBC的报道“无耻无底线”,诋毁中国政府的阴险行径被新一代中国年青人所鄙视。一位网民留言称,“可以说今天的暴力局面是与你们多年来对这些敌对势力的支持不无干系的。想想那些逝去的鲜活生命,而你们手粘鲜血,不觉得可耻吗?”

  有识之士认为,恐怖主义是世界人民面临的共同威胁。当恐怖事件发生时,无论媒体还是政治人物都不应在被私利或偏见驱使下误导激化矛盾,对破坏社会秩序的暴力恐怖分子滥施同情,否则不仅将违反人类的基本道德准则,而且还会姑息恐怖主义、助长恐怖势力的嚣张气焰。如果美国反对的只是针对美国的恐怖主义,那么这种“势利+功利”的“反恐”终将失去人心,对全球反恐、合作多赢并无益处。

  因此,在恐怖主义及恐怖分子问题上,美国及一些西方媒体所奉行的双重标准实则损人不利己。搬起石头害人,说不定哪天石头掉下来砸在自己脚上。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指出,“我想说,你给这种恐怖主义行为开脱,就是在给全球范围内的恐怖活动制造借口。对任何地方的恐怖主义纵容就是在给全世界的恐怖主义打开大门。”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7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