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见的黑手:中情局如何打造冷战时期的美国文学和电影

作者:陈慧敏 来源:readmoo 2015-10-12 1225

【摘要】中情局由文化切入政治最有名的案例,便是将是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的《动物农庄》改编成电影。1954 年,这部由英国老牌制片公司 Halas & Batchelor 制作的电影,好评如潮,更重要的是,《动物农庄》剧情中,推翻人类统治,却高压独裁统治农庄的猪,被联想为苏联史达林,成为有力的反共题材。    看不见的黑手:中情局如何打造冷战时期的美国文学和电影

   冷战时期,共产阵营被控高压言论管制,实际上,美国中情局(CIA)更深谙文化是政治软实力的道理,透过许多外围组织和基金会,渗透和影响美国文学、电影,打造反共的思想阵线。这只看不见的黑手形塑了美国文学的部份面貌;《动物农庄》跃上大荧幕的幕后推手,正是中情局! 

  中情局由文化切入政治最有名的案例,便是将是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的《动物农庄》改编成电影。1954 年,这部由英国老牌制片公司 Halas & Batchelor 制作的电影,好评如潮,更重要的是,《动物农庄》剧情中,推翻人类统治,却高压独裁统治农庄的猪,被联想为苏联史达林,成为有力的反共题材。 

  卧底派拉蒙,催生《动物农庄》电影 

  直到中情局前干员浩伍德(Everette Howard)在 1974 年出版自传《Undercover: Memoirs of an American Secret Agent》(卧底:美国中情局干员的自传,暂译),揭露中情局如何运作让《动物农庄》改编上大荧幕,这个埋藏 20 年的秘密才被揭穿。 

  《每日电讯报》报导,在派拉蒙卧底的中情局干员,奉命从欧威尔遗孀索尼亚(Sonia)手中取得版权,选任 Louis De Rochemont 为制片,把剧本交给由一对夫妻经营的英国影片公司 Halas & Batchelor 制成动画片;而选择这家公司的原因,一来是这家公司擅长制作商业广告和战时宣传片,二来是认为在制作费便宜之外,还能隐藏中情局出资的角色。 

  这家公司经营者第二代海拉斯(Vivien Halas)就说:“我不相信我的双亲当时有意识到中情局介入这部影片。” 

  因为中情局出资之故,电影版《动物农庄》的结局被修改,欧威尔原著是让统治农庄的猪,和原本主人人类的面貌再难以辨别,同时批判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认为这两者半斤八两,但中情局则改为,其他动物向人类求救,并得到帮助,让牠们可以粉碎邪恶的猪(史达林)统治。 

  走私苏联禁书《齐瓦哥医生》 

  另一案例是《齐瓦哥医生》。苏联作家巴斯特纳克笔下的齐瓦哥医生经历俄国十月革命,在红军和白军内斗之中,经历颠沛流离,被苏联当局列为禁书。 

  在 2012 年的解密文件中发现,中情局在 1957年 12 月备忘录提到,这本禁书有机会让苏联人民思考其政府的问题。 

  2015 年四月出版的《The Zhivago Affair:The Kremlin, The CIA and the Battle Over a Forbidden Book》(齐瓦哥事件:克里姆林宫、中情局及一本禁书之战,暂译)一书就指出,中情局在 1958 年从英国情报组织取得文稿,透过中情局外围组织──文化自由大会(the Congress for Cultural Freedom,CFF)操盘,出版并印制此书,除了在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上发放,让苏联观光客可轻易取得,并透过走私和旅客私运等方式,运送到苏联境内发放。 

  《时代杂志》曾报导,中情局偷运进苏联的书和杂志超过 1,000 万册,而 BBC 曾报导,中情局喜爱的书单,包括: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爱尔兰作家与诗人乔伊斯(James Joyce)、美籍俄裔作家拉迪米‧纳博科夫(Vladimir Nabokov)和美国作家海明威。 

  以爱荷华写作计划,形塑美国文学 

  中情局除了偷渡苏联禁书到苏联,还企图形塑美国文学。 

  《出版人周刊》报导,美国普洛威顿斯(Providence)学院英文系助理教授班尼特(Eric Bennett)10 月甫出版的《Workshops of Empire: Stegner, Engle and American Creative Writing During the Cold War》(帝国的工作坊:冷战期间的史达格纳、安格尔和美国创作,暂译),探讨主持爱荷华作家工作坊(Iowa Writers’ Workshop)的安格尔(Paul Engle)和史丹福 M.F.A 计划创办人、小说家和历史学家史达格纳(Wallace Stegner),两者是冷战时期的文坛要角,背后都与中情局有牵连。 

  其中,安格尔是在 1941 到 1965 年担任爱荷华写作工作坊第二任的主任,同时又担任美国短篇小说欧亨利文学奖(O. Henry Prize Stories)选集的编辑,鼓励作家写反共产题材,透过《Time and Life》、《Look》宣传工作坊,使得爱荷华写作计划从区域计划,成为全美的文坛重镇之一,催生不少文学名人,也成为其他写作工作坊创办人的摇篮。 

  班尼特 2014 年发表在《高等教育纪事报》的长文指出,安格尔在 65 年卸任之后,透过华文作家聂华苓协助,两人于 1967 年在爱荷华大学创办国际写作计划,广邀国际知名作家赴美交流,聂华苓也在 1971 年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台湾作家也有包括白先勇、余光中、郑愁予、杨牧、痖弦、向阳、 陈映真、李昂、袁琼琼等人也都曾参与这个国际写作计划。 

  国际写作计划的资金来自中情局的外围组织──法菲德基金会(the Farfield)、亚洲基金会(the Asia Foundation),此外,洛克菲勒基金会和美国国务院都曾提供资金给此计划。 

  班尼特和桑德斯(Frances Stoner Saunders)合著的《The Culture Cold War- The CIA and the World of Arts and Letters》(文化的冷战──中情局和世界的艺术和文学,暂译),就提到中情局透过外围组织文化自由大会(CFF),在欧洲创办多份文学刊物,像是《凯尼恩评论》(The Kenyon Review)、《党派评论》(The Partisan Review)和《巴黎评论》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