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四十年(一)——从1949-1978

作者:巨 龙 来源:龙语天下事 2018-10-12 2265

中美关系四十年(一)——从1949-1978

  

中美关系四十年(一)——从1949-1978

建国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在这一时期的开始阶段,向苏联老大哥学习建设经验,是新生的共和国对外开放的理性选择。

对外学习归学习,从建国开始,主席就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发展路线,中国拒绝做任何大国的附庸。对此,主席那老一辈的革命家有清醒认识:“虽然在我们的斗争过程中,有时曾遇到一些困难,但是我们不是靠观音菩萨来救命,而是靠自己的双手去克服困难。”

如果新中国从建国一开始就投靠西方国家,或者是完全投靠苏联。那么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势必会成为大国博弈的棋子,并且在国际斗争中会成为牺牲品。

两次世界大战,中国都有深刻的历史教训在前,两次世界大战之后,中国虽然都是站在胜利者联盟的一方,但是作为战胜国,并没有享受到应有成果,反而继续成为列强瓜分的牺牲品。

毛主席在建国前夕,就在《别了,司徒雷登》揭露了美国试图控制中国的图谋:“......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完成美国的’国际责任’,实现’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对于美国意图在新中国“开新店,捞一把”的想法,毛主席的态度异常坚决,绝不食美国的“嗟来之食”,同样在《别了,司徒雷登》这篇文章里,毛主席指出:

【“美国有很多钱,可惜只愿意送给极端腐败的蒋介石反动派。现在和将来据说很愿意送些给它在中国的第五纵队,但是不愿意送给一般的书生气十足的不识抬举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当然更加不愿意送给gcd。送是可以的,要有条件。什么条件呢?就是跟我走。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

二战后各国的历史,特别是美国操控他国内政的种种行径,验证了主席富有远见的深刻洞察力。时至今日,美国和西方国家的外交和对外援助,一直伴随着苛刻的附加条件,特别是政治条件。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美国以“联合国军”纠集众多盟国介入。同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拉开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新成立一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不及全身心投入建设,就不得不卷入这一场“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后来常常被视为伟大的立国之战,英勇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得到了解放军全军和中国全国人民的全力支持,得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配合。1953年7月,双方签订《朝鲜停战协定》,从此抗美援朝胜利结束。1958年,志愿军全部撤回中国。

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百年沉沦的中国,人民重新收获了信心,也在全世界世界树立了威望。但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阵营,对新中国也充满了敌意。

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让中国在社会主义国家阵营里获得了尊重。也迎来了建国之后第一波的工业开放合作成果。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苏联援建的156项重点工程(实际建成150个),这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苏联与东欧国家引进的156项重点工矿业基本建设项目。

156工程奠定了中国初步工业化的部门经济基础。以这些项目为核心,以900余个大中型项目配套为重点,初步建起了工业经济体系。

1950年代任中央财委主任与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的陈云,是这样评价156工程:“第一个五年计划中的一百五十六项,那确实是援助,表现了苏联工人阶级和苏联人民对我们的情谊。”

此后中苏双方出现严重分歧,出于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中国方面显示出不向苏联压力屈服的态度。

1965年中国提前还清了对苏欠款,随后又还清了国内公债,“既无内债、又无外债”成为国内宣传中自豪的话语。中国在国际债务中严守信用,改革开放以后,还成为国外愿意对华大量投资原因之一,也显示了中国人的志气。

中苏交恶之后,中国在国际上陷入孤立,同时被美苏两大阵营封锁。在此期间,中国gcd在相当困难的条件下,团结全党全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先后完成了“两弹一星”、“三线建设”等伟大工程,同时广泛结交第三世界国家朋友,在外交上力争打破美苏封锁。

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第26届会议第1976次全体会议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而这份提案,由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发起,又称为两阿提案。

中国重返联合国,是一件标志性的大事。这表明中国的大国地位,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承认。

1972年,尼克松总统秘密访华,标志着自新中国成立后中美相互隔绝的局面终于打破。 ——记得这个时间顺序,中华人民共和国重返联合国在前,尼克松访华在后。

从1949-1978年的三十年,经过艰苦的一代人积累,中国虽然并不富裕,但是却是一个工业、农业、国防、外交、社会制度、教育科研体系完整的国家,并且完成了土地改革、公有制基础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国家动员能力。

要是仔细算账,改革开放以前,中国已经接近完成一个现代国家的“原始积累”,我列出来主要有十条之多:

1、现代国家的构建,强大的动员能力,已经具备全国自上而下的中央集权政令体系,以及全国统一市场体系。由于公有制和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觉性,中国社会的整体动员能力极其强大。

2、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优势。文化、医疗的建设,文盲率已经大幅度下降,国民的体力、文化素质已经明显上升。数量上的优势,更不必说。这种海量的勤劳的优秀素质劳动人口,为改革开放以后,承接全球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提供了人力基础。同时,海量人口形成的市场,为日后中国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顺便说一下,也是吸引外资的重要因素)。

3、完整的工业化体系,特别是重工业,除此之外,还通过“大三线”的建设,提升了抗打击的能力。能够确保在核战争等极端的条件下,仍然能够顽强生存,从而能够有效抵制帝国主义的入侵。

4、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水利工程,为后来数十年解决粮食安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5、交通基础设施,已经建立了基础的铁路、公路和航运。虽然与现在不能同日而语,但是实现了疆域内的交通体系。

6、国防安全能力,一支能够打胜仗的军队,加上两弹一星的镇国重器,确保了国家的安全。后续的现代化进程,不至于被战争再中断。

7、外交方面,虽然被美苏封锁。但是和西方诸多国家,都已经建交。同时,通过“农村包围城市”,在第三世界,也团结了广大的中小国家。

8、建立了制度红利,包括公有制,特别是土地改革完成。为日后改革开放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资源。想想看,如今土地私有化的国家,有几个能够搞大规模建设?没有了土地公有制,如何能够避免踏入“中等收入陷阱”?

9、树立了“大国信心”,无论是战场的胜利,还是艰苦奋斗过程中培养的自力更生精神。这种精神支柱,虽然在改革开放后侵袭了不少,但是作为精神红利,为后来抵抗“全盘西化”提供了牢固的防波堤,让改革开放的早期,在西方和中国巨大的物质差距面前,不至于全面精神坍塌。

10、经过长期的斗争和被封锁,中国GCD具备了强大的斗争能力,也有丰富的斗争技巧和策略,不会天真更不会轻易被忽悠,不至于在改开以后跳入西方挖好的陷阱。中国人懂得“能屈能伸”的斗争策略,在实力不济的时候,“韬光养晦”也度过了改革开放初期的危险时期。

所以,总结起来,两个30年,当然不能互相否定。之前的三十年,就像水库蓄水,建设了大坝,积累了大量的物质基础和势能,在改革开放融入全球化以后。这一群数量上达到10亿级的中国人,既吃苦耐劳,又善于学习模仿,更充满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此后四十年,如同老虎下山,又好似狼群征战。凡有市场的地方,必有Made in China烙印。

再次强调一点,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并非一无所有,中国在当时已经完成了一个现代强大国家所需的基石。(未完待续......)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0
0
6
6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