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鲁门”航母惨遭“贴脸杀”?
当胡塞武装还在研究如何用无人机给航母“点外卖”,准备给美军来一个意外惊喜时,不曾想被一艘商船抢镜,率先完成了“贴脸杀”成就。
当地时间2月12日晚间,美国尼米兹级航空母舰“哈里·杜鲁门”号在地中海地区埃及塞得港附近作业时与商船“贝西克塔斯-M”号来了个“亲密接触”。
据AIS定位显示,这艘由一家土耳其公司运营的巴拿马籍散货船,在低能见度下“开足马力”撞向航母,美军指挥员全程未预警,现场一片混乱。
美国航母身长三百余米,商船也是数万吨的庞然大物,两厢一碰的场面“滑稽”得很,难道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说来这航母原是被派往红海震慑胡塞武装的,谁知一路东行,威风没抖成,倒先在地中海演了一出“铁甲碰碰船”。
美海军在声明里轻描淡写,只说“推进装置未受影响”,仿佛这钢铁巨兽不过是被蚊子叮了一口。
可细想那商船名唤“贝西克塔斯”,原是土耳其足球劲旅的名号,莫非这船也学得绿茵场上的横冲直撞,硬要给美利坚的舰船来一记“头球破门”?
资料显示,“贝西克塔斯-M”号商船由日本三菱重工打造,长度达到188米,宽度为32米,载重5.3万吨。这样的规模,在商船中也算得上是巨舰了,甚至比某些国家的轻型航母都要大。
去年12月,美国中央司令部发布的一份声明称,美军于12月14日在中央司令部责任区部署了新的打击群,其中包括“杜鲁门”号航母打击群。
美国中央司令部是美国国防部下属的一个战区级联合作战司令部,负责范围包括中东、北非和中亚地区。
那该航母打击群战斗力爆表吗?没想到,抵达中东不到一周就损兵折将。
去年12月21日晚美军发表声明说,一架美军F/A-18战斗机当天在红海上被一艘美军巡洋舰错误击落,机上2人弹射逃生。
不过这次事件更值得注意的是,通常涉及美军航母的碰撞事件较为罕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航母通常航行于打击群中心位置,身边的“带刀护卫”在严密防护。
但这回受到格外关照的美军航母竟然与商船相撞,简直是匪夷所思。
更可笑的是,互联网上曝光的“贝西克塔斯-M”号受损照片触目惊心。
商船首右舷和系泊链设备遭到严重撞击,甲板上一片混乱,各种物品散落一地,不难想象碰撞时的冲击力有多大。
从商船的受损情况推测,“哈里・杜鲁门”号航母恐怕也难以全身而退。
尽管美国海军“护犊情深”,声明航母推进装置未受影响,处于安全稳定状态,但吃水线以上舰体大概率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伤。
有分析认为,相撞的主要原因是航母的作战指挥系统无法识别友军舰船和商船,也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此外,航母整个指挥系统和人员协同也存在严重缺陷。
原本,“杜鲁门”号航母是准备南下穿越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执行护航任务的。
但是,自2024年12月起,“杜鲁门”号就在红海“疲于奔命”,屡遭胡塞武装点对点的“关照”。
这次突如其来的“贴脸杀”会不会打乱美军的战略部署呢?
其实回顾美军近期动态,事故频发早让其乱了阵脚。
1月28日,一架F-35战斗机在阿拉斯加州艾尔森空军基地训练时因故障坠毁;1月29日,“黑鹰”直升机与一架客机在华盛顿里根国家机场附近发生相撞事故;无独有偶,在这次航母“挂彩”的同一天,一架EA-18G“咆哮者”电子战机也坠毁在加州海域。
这一系列事故的背后,或许揭示了号称世界上最强大军队的美军,在装备维护、作战指挥、人员素养等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隐患。
过去,美媒多次报道美军舰艇、飞机的维修和保养周期被大幅度延迟,而且大量非专业士兵进入美军序列,专业军人的逐渐减少已让美军的基层部队管理进入“薛定谔状态”,导致事故频发,并且还将继续高发。
2024年,美国问责局的报告就显示:美军航空部队存在“重任务轻安全”倾向,大量一线飞行员被要求超负荷飞行,而二线飞行员飞行时间严重不足。
同时在军费开支方面,五角大楼也面临着舆论的强烈质疑。其年度预算高达8000亿美元,却连续7年未能通过审计,是美国唯一创此纪录的职能部门。
如今特朗普已授权马斯克的政府效率部对国防部支出进行审查,足见问题的严峻性,但是即便查出来也积重难返了。
这次“对对碰”事件,对于一直以世界第一海军自居的美国来说,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耳光。不过,长久以来,美国作为“食利”阶层,早就习惯了养尊处优、不劳而获,空手套白狼。其政府政策的去实向虚,也注定了现在要为此买单。
说到底,航母与商船这场“邂逅”,倒像极了现代社会的隐喻:再威风的霸权,也难逃与平凡世界的意外相撞。
只是苦了地中海里的鱼虾,平白遭受殃及,还要听美利坚的发言人念叨“航行自由”。这般境界,倒真真是独步天下了。
图片源自网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