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骂街,美联储又背锅
当地时间4月1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续向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开炮,称其前一天发布的报告“又是一团糟”。他直言不讳地表示,鲍威尔早就应该像欧洲央行一样降低利率,却总是“太迟又犯错”,甚至直截了当地说鲍威尔“应该尽早下台”。
特朗普为什么这么激动?因为前一天,鲍威尔针对他的关税政策发出了强烈警告:关税极有可能刺激通胀上升,这些影响可能会持续很长时间。
这还了得?本就被关税搞得下不来台的特朗普瞬间怒了,立即开启了赶人模式。
这样的场景也不是第一次,双方的恩怨可谓历史悠久。
2018年特朗普搞贸易战时,鲍威尔不仅不配合降息,反而选择加息,让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后院时不时起火。
为此,特朗普多次在公开场合对鲍威尔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表达强烈不满,短短三个月内十余次公开批评美联储加息。
2019年,特朗普更是“火力全开”,仅在一周内就在三次会议上公然抨击美联储和鲍威尔,指责加息阻碍了经济、股市的发展,还加剧了预算赤字。
2024年2月,特朗普又公开指责鲍威尔“玩弄政治”,并明确反对他连任美联储主席。
今年1月30日,美联储宣布暂停降息,特朗普又在社交媒体上再次猛批鲍威尔及美联储,指责其未能阻止通胀,要求立即降息。
为什么特朗普总是针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疯狂输出呢?因为这背后有特朗普的小算盘——将自己政策上的失误,甩锅给美联储。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挥起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宣布对进口钢铁和铝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并计划对价值6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关税。
此举瞬间在全球市场引发巨震,美股首当其害,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单日暴跌5.6%,标准普尔500指数与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也分别下挫6.2%和4%,堪称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股最黯淡的阶段之一。
在此背景下,美国企业面对成本上升、利润缩水的双重困境,市场避险情绪迅速蔓延,美股估值随之承压。而油价攀升、劳动力市场紧绷等状况更是雪上加霜,通胀预期被进一步推高。
为应对通胀,美联储开启加息周期,全年四次上调利率。
这一政策虽旨在稳定经济,却也引发了诸多问题。
加息导致企业融资成本激增,特别是高负债企业压力大增,当年美国BBB级企业负债规模突破3万亿美元,违约风险隐现,市场对企业信用的担忧加剧。
同时,持续加息冲击了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等资产价格。2018年四季度,标普500指数单季跌幅达14%。尽管美联储采用“渐进加息”策略以避免经济“硬着陆”,但市场波动仍难以平息。
特朗普瞬间选择性遗忘自己才是罪魁祸首,将责任归咎于鲍威尔,指责其加息政策导致经济困境。就这样,鲍威尔成为了特朗普政策失败的“替罪羊”。
除了找人背锅,特朗普还想着控制美联储。他在多次公开场合中,表达了对美联储决策权的觊觎。
然而,美联储在美国制度设计中,是一个独立于美国政府之外的机构,从美国国会获得权利,其货币政策的制定基于经济数据和市场状况,而非政治意志。
但特朗普对此视而不见,一度处心积虑地削弱美联储的独立性,然后纳入自己的政治掌控之中。
在他看来,美国总统理应在美联储的决策中拥有发言权,甚至自诩其商业直觉远超美联储的成员或主席,仿佛自己的财富和成功就是干预货币政策的资格证。
他认为,美联储理应成为他手中的“提线木偶”,对他的每一个指令言听计从,随心所欲地调整利率。
鲍威尔却坚持美联储的独立性和专业性,其认为政策调整需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干预。
正因如此,鲍威尔的坚持,在特朗普眼中成了不可饶恕的“背叛”,睚眦必报的他对鲍威尔的不满如同野草般肆虐生长,在第一任期内,他就多次抨击鲍威尔货币政策犹如一只“慢吞吞的乌龟”,也威胁要“解除”鲍威尔的职务,以此逼迫他屈服。
话说回来,特朗普动不动就跳出来指责鲍威尔,难道他更懂经济?
实则不然。特朗普虽然有着庞大的商业帝国,但压根儿就是个经济领域的门外汉,在货币政策的圈子里,完全是摸不着北!
美联储和鲍威尔的操作在他眼中不过是“书呆子行为”,他自己那套“推特治国”的野路子,才是“颠覆传统智慧”的“天才创举”。
现在,眼看欧洲央行将进行第七次降息,而美联储未有所行动,特别是关税政策带来的持续的股市震荡和各方的强烈批评,特朗普仅凭个人直觉和政治利益的需要再次发飙,认为鲍威尔“加息步伐太过迟缓”或“降息力度远远不够”,但对此举可能带来的长期财政赤字和通胀风险根本不理会,他急切需要通过指责鲍威尔来转移公众对经济问题的注意力。
所以说,每次特朗普抨击鲍威尔,都像在演一出“政治秀”。
他明白,骂美联储既能获支持者叫好,又能转移公众视线、掩盖政策瑕疵。
戏里,鲍威尔成“固定反派”,特朗普则自诩“救世主”,可这政治作秀只能蒙混一时,却无法掩盖其经济政策的不堪。特朗普不会天真的以为,靠骂4年街就能颠覆经济规律而名垂青史吧?
图片源自网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