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也:乌克兰危机大事记(五)

作者:马也 来源:作者博客 2014-06-05 578

  2014年3月8日

        美国收紧对俄外交包围圈。美国总统奥巴马与波罗的海三国总统举行电话会议,并分别致电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和意大利总理。白宫事后发表声明称,“所有领导人都认同俄罗斯需要将其驻克里米亚的部队撤回基地”,“俄持续违反国际法将导致被国际孤立”。美国国务卿克里指点俄外长拉夫罗夫,说“如果俄罗斯在克里米亚或乌克兰其它地区持续军事升级及挑衅,或采取措施吞并克里米亚,美俄间任何可能的外交空间将被关闭”。这被看做美国的“外交最后通牒”。

  在美国共和党一次集会上,2012年曾参与副总统竞选的佩林演说称,“能制止一个手握核武器的坏人的唯一方法是好人也拿起核武器”,主张对俄实行核打击。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刊发前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美国会被乌克兰唤醒吗?》,呼吁保卫西方利益和价值,“借机恢复全球领导地位”。

  2014年3月9日

  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网上流传“不明身份武装士兵”现身顿涅茨克。“消息人士”称,他们属于黑水公司,“大多数来自美国”。美国政策研究与发展研究所安全专家艾哈迈德说:“这真的很难说。这个可能性当然不能排除的。”黑水公司是少数几个“被美国政府雇佣”的雇佣兵和保安公司,曾经卷入不少丑闻,包括2007年射杀14名伊拉克平民,引起伊拉克政府和人民的愤怒。

  俄罗斯驻华使馆转交外交部发言人鲁卡舍维奇的评论,留居美国入侵黎巴嫩、多米尼加、巴拿马等历史上众多的为私利而进行军事干预别国的例子,谴责美国对乌克兰事件的无耻解读。

  乌克兰卢甘斯克州3000多人示威,反对基辅任命的州领导人,占领政府行政大楼,要求这位州长辞职,呼吁就本州地位举行全民公决。

  2014年3月10日

  法新社塞瓦斯托波尔电,说这座35万人口的城市,自沙皇时代以来就是俄罗斯黑海舰队的母港,居民盼望着俄罗斯国旗正式飘扬的那一天:

  亚诺科维奇被推翻时,成千上万人涌上街头,宣布亲莫斯科的阿列克谢·恰雷出任该市市长。恰雷的顾问说,塞瓦斯托波尔居民决定于在基辅篡权的流氓、罪犯和纳粹分子断 绝一切关系。

  这座城市曾是苏联的“英雄之城”。1942年德军占领这里,25万红军战士被杀害。二战结束后,斯大林重建了这座城市,雄伟的建筑和英雄雕像俯瞰整个港口。

  当地居民说:“我们从来都不是乌克兰的一部分。现在我们要回家了。”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发《在乌克兰问题上,美国欲拉拢中国孤立俄罗斯》。

  2014年3月12日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发表《在俄罗斯选择国际孤立时,中国选择融合》,说中国“国家的经济决定于融合,而非孤立”,“一些重要官员在刻意设定一条自由化道路,这最终将迫使中国遵守国际规范”。同日法新社报道,美国谴责中国南海维权“加剧紧张”。舆论分析指出,这里前一消息拉中打俄、离间中俄,后一消息打击中国。

  2014年3月13日

  乌克兰国家安全局前局长亚基缅科在“俄罗斯24”电视频道表示:

  乌克兰危机是美国为首的外部力量干涉的结果。美国不满意乌克兰局势平缓发展,美国需要的是为一己之利改变一切,使乌克兰与欧盟、乌克兰与俄罗斯之间发生争执。现在

  美国达到了这一目的。

  2014年3月14日

  美国《纽约时报》发表芝加哥大学教授米尔斯海默《为遏制中国,美国应让出乌克兰》:

  奥巴马总统决定硬抗俄罗斯,发动制裁,进一步支持乌克兰新政府。这是个严重错误。

  白宫和华盛顿的高层人士均认为,美国跟此次危机的导火索毫无干系。在他们看来,一切都是普京的错,且普京的动机上不了台面。这是谬见。华府在此次危机升级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此次危机地根源是北约东扩,华府决心将乌克兰抽离莫斯科的保护圈,投向西方的怀抱。俄罗斯人极度厌恶北约东扩,眼见着波兰和波罗的海国家纷纷加入北约,俄罗斯并未出手阻拦。2008年,北约宣布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将成为北约国家”,俄罗斯立刻表明其底线。

  奥巴马政府做出了致命的错误决定:支持抗议者,听任危机升级,最终导致亚努科维奇下台。亲西方政权进驻基辅,美国驻乌克兰大使一贯鼓励抗议者造反,他欢呼“这是载入史册的日子”。

  该文的结论是,“美国需要莫斯科来帮助处理伊朗、阿富汗问题,并最终遏制中国——这个美国未来唯一的对手”。

  2014年3月16日

  克里米亚全民公决,96.77%的人赞成重新加入俄罗斯。奥巴门和普京通电话说,美“永远不会”承认公投结果,俄罗斯将为此“付出额外代价”。

  英国《金融时报》刊登《克里米亚公投使莫斯科受到孤立》,“莫斯科今天进一步陷入国际孤立”。

  2014年3月17日

  美国《时代》周刊网站发表《愤怒的回头看》,说普京处理克里米亚问题“将使俄罗斯处境凄惨”。

  美国《时代》周刊亚洲版发表《普京想要什么?》,说乌克兰可能成为普京“难以承受的重担”。

  2014年3月18日

  俄新社播发普京就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发表的讲话要点。俄罗斯《独立报》评论,这是一篇“特殊檄文”。

  乌克兰前总理季莫申科和前国家安全与国防委员会副局长涅斯托尔·舒弗里奇通电话说:应该直接用核武器弄死乌克兰的800万俄罗斯族人。

  2014年3月20日

  俄罗斯《观点报》发表《这一趋势将长期保持——普京支持率因克里米亚局势创75.5%新高》,称俄罗斯社会空前团结的局面,是10年来仅有的。

  乌克兰武装力量驻克里米亚的72支部队和机构,包括乌海军的6艘战舰和25艘辅助舰改旗易帜投向俄罗斯,全体人员在庄严的气氛中举行升俄罗斯国旗、奏俄罗斯国歌的仪式。

  法国《费加罗报》发表《制裁普京何其谬也》,认为普京并不是全都错了,欧洲和美国利益不一致,欧洲不应该中断与俄罗斯的对话和参与制裁:

  欧洲连想都不想就向美国看齐,从来都不明白我们和美国的利益是不同的。奥巴马只有一个想法:与俄罗斯在亚洲的竞争中尽可能削弱对手。他对欧洲再也不感兴趣了,因为他认为——很遗憾,他的想法并不是没有道理——年迈且重病缠身的欧洲没有未来。我们和俄罗斯生活在同一片大陆上。这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文学、艺术、音乐和政治一直都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它是军事强国,甚至也是一流的经济强国。以制裁相威胁是在侮辱它,这么做不仅没有用而且会适得其反,总而言之是荒唐的。

  法国《世界报》发表《对制裁俄罗斯有所保留的大小原因》,说欧盟多国对制裁俄罗斯持保留态度。

  2014年3月21日

  普京签署法令,完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手续。

  俄罗斯《导报》刊登《俄罗斯总统的克里米亚自白》:

  2000年3月,普京作为总统候选人,明显想获得西方同行的好感。普京的第一位朋友是布莱尔。接着,普京与小布什交好,相信与小布什成了朋友。

  但情况不是这样。当小布什和布莱尔2002年背着普京将包括波罗的海三国在内的七个国家收入北约时,他把这种行为视为背叛。

  普京在克里米亚问题讲话中直言不讳地说:“一次次地欺骗我们,背着我们做出决议,把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例如北约东扩,在我们家门口部署军事设施。还不停地对我们说:‘这和你们没有关系’。”

  普京认为前朋友们的举动是虚伪的。

  2007年普京接受《泰晤士报》采访时说:“美国不需要朋友。我们感到,美国需要的是能够受摆布的附庸。”在这次的讲话中,“持不同政见者”一词不见了,有的只是“民

  族叛徒”、“第五纵队”。

  普京对西方朋友失望了。普京的一个真正的朋友是查韦斯。

  他认定,西方伙伴背叛了他,他永远不会原谅他们,这种想法也只会越来越强烈。

  俄罗斯信息分析中心网站发表《克里米亚公投于中亚,地区诸国耻观望态度》,说中亚民众大多数支持俄罗斯,当权者则观望:

  西方在意识形态政治大计中,将克里米亚这枚棋子利用到了极致,给后苏联地区最主要的一体化项目即打造欧亚联盟设置最大的障碍。

  所以西方、乌克兰以及俄罗斯的自由派媒体开始竭力渲染如下的观点,即克里米亚的回归将为普京孜孜以求的复兴苏联大计划上句号。由索罗斯控制的欧亚新闻网如此评价普京3月5日与卢卡申科、纳扎尔巴耶夫的会晤,“克里米亚危机令普京的欧亚一体化进程更为复杂,克里姆林宫在原苏联居民中笼络人心、吸引人才的任务将难上加难“。千方百计扩散所谓俄罗斯可能吞并俄族居住地的恐慌,正是西方反俄宣传战的工具之一,它在俄与盟友之间竭尽挑拨离间之能事。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马也
马也
0
2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