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耀邦:奥巴马与华尔街
奥巴马与华尔街
(加)马耀邦著 林贤剑、吴杨荷译,林小芳校
2007年6月,也就是2008年总统选举之前,在一家著名的华盛顿饭店的一间包厢,强大的华尔街金融精英开始了对候选人巴拉克·奥巴马(Barack Obama)的审查。除了希望成为美国总统的、来自伊利诺斯州的年轻参议员奥巴马之外,出席这次秘密会议的还有雷曼兄弟公司首席执行官迪克·富尔德(Dick Fuld),具有影响力的对冲基金黑石集团总裁拉里·芬克(Larry Fink),美国最大经纪公司美林公司二号人物格雷格·弗莱明(Greg Fleming),高盛公司资深主管盖瑞·柯恩(Gary Cohn),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Warren Spector)和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Paul Volcker)。1
在这次会议上,奥巴马“阐述了其对美国未来的构想,美国是个没有历史、政治包袱,金融部门和资本主义繁荣兴盛的国家。”2奥巴马很快展现出其演讲才华,“变色龙的品质使他可以尽其所能地满足所有人的需求。”2作为一个政客,奥巴马给人的印象是稳健、中庸,同时极具亲和力。
奥巴马没有论及美国政府资助的医疗卫生和收入分配问题。他提到了“帮助不幸运的人”,“控制医疗卫生成本”,以及“需要强有力的金融部门”。奥巴马“称,他尊重这个国家的立国原则,包括勤奋工作的美德和商界的贡献,尽管他具有左翼背景。”2到会议结束时,奥巴马赢得了所有华尔街银行家,“因为他留下的印象是,他前途光明,对各种思想和开明建议持开放态度。”2
实际上,华尔街银行家还有其他选择,但他们认为,共和党候选人约翰·麦凯恩(John McCain)“过于暴躁和独立”3,因为他已经在竞选活动中宣称,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是华尔街”,他将改变华盛顿和华尔街的经营之道。麦凯恩承诺,“他将杜绝鲁莽的行为、腐败和肆无忌惮的贪婪,正是它们造成了华尔街的危机。”3
至于另一位民主党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Hillary Clinton),与奥巴马会面的这些金融精英同样认为,她“过于独立,一旦她在政治上得势,就会马上抛弃华尔街。”在纽约纳斯达克总部的一次演讲中,希拉里抨击华尔街称,“华尔街将风险从知情者转移到了不知情者。”3
因此,华尔街中意的2008年总统候选人就是奥巴马。在身为律师和政治战略家的杰克·伯克曼(Jack Burkman)看来,华尔街精英的支持是“奥巴马胜选的关键。奥巴马从一些个人筹集了许多钱,但华尔街最初的支持才是其成功之关键。如果没有华尔街最初的支持,他就不具备公信力。这就是为何当奥巴马开始寻求华尔街的支持时,希拉里感到非常震惊的原因所在。华尔街为奥巴马出资举办大规模集会,以动员其支持者。它使球滚动起来,从而使奥巴马能够获得更多的支持者,筹集到更多资金。这一系列结果的发生都离不开华尔街的支持。这一点毫无疑问。没有华尔街,奥巴马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当政。”4
在总统竞选过程中,华尔街共为奥巴马筹集1亿美元。即使在金融危机和华尔街银行濒临崩溃之时,这些资金还是源源不断地流进奥巴马的竞选金库。高盛集团是奥巴马的第二大资助人,但这笔钱花得值。事实上,“下注于奥巴马可能已经成为华尔街在2008年的一笔最佳投资,也许确实如此。”5
的确,奥巴马没有让华尔街失望,因为他“对银行家的期望给予了回报,在政府关键职位上安排了他们的代理人,包括财长蒂莫西·盖特纳(Tim Geithner)和总统首席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Larry Summers)。奥巴马政府迅速制定出在未来两年强化底线的政策,进一步强调了如下观念: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保留大银行。”6
这些政策,包括接近于零利率的政策,其最大收益者是华尔街,因为低利率使华尔街银行能够从美联储借入资金,再以购买国债的方式放贷给政府,从而获得可观的利差。高盛、摩根斯坦利等投资银行如同商业银行一样,被允许通过美联储的贴现窗口借入资金,因为自金融危机以来,它们就被视为商业银行。
进而,奥巴马政府宣称,将不改变小布什政府时期制定的“太大不能倒”政策。该政策为华尔街银行发行的证券提供了隐含的政府担保,使其借款成本更加便宜。
为了证明这些政策的正当性,奥巴马政府宣称,银行业的健康是国家利益之所在。奥巴马经常声称,如果没有大银行的金融实力,美国中小企业将无法获得贷款和创造就业机会,从而美国就不可能有经济复苏。问题在于,高盛和摩根斯坦利从来不向小企业发放贷款,它们的大部分收益是通过交易政府债券、货币和金融衍生品、期货、期权等其它债务工具获得的。至于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等其它大银行,它们不过是复制了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的商业模式。7
2009年,华盛顿还采纳了其它有利于华尔街银行的措施:美联储在公开市场购买了1.3万亿美元的有毒资产;改变了会计准则。金融危机期间,“按市值计价”会计准则迫使华尔街的公司根据实际市值标记资产,这几乎将华尔街的公司推至崩溃的边缘。随着“按市值计价”准则的取缔,银行能够避免大幅度地减记资产,只要这些证券没有售出,留在其资产负债表上。7
因此,2009年第二季度,在金融危机引发的大萧条期间,“高盛掷出骰子,创造了当时交易利润高达83亿美元的记录,足以推动整个公司产生31亿美元的季度利润。”8其它华尔街银行都经历了一个赢利可观的季度,因为它们效仿了高盛模式。
遗憾的是,与小布什政府和奥巴马政府所阐明的救助银行的既定目标相反,这些收益不是来自于美国经济生产性部门的投资,而是来自于上文所述的投机活动。
到2009年底,美国普通民众对华尔街精英的怒火不断升级,因为失业率依然维持在两位数,而华尔街正在讨论数十亿美元红利的分配。毕竟,正是“华尔街精英们为这个国家带来金融灾难。他们要求进行问责,并希望奥巴马兑现其关于希望与变革的承诺。”9
于是,奥巴马选择了进行一次电视访谈,“以强有力的言辞,来区别他与破坏美国经济的那班人。”10而事实是,那班破坏美国经济的人也正是其竞选总统的资助人。虽然奥巴马政府的政策使华尔街的公司能够在危机后不久就迅速地致富,但奥巴马“说起来似乎是,他与所有人一样,对事情的发展变化感到困惑和愤怒。”10他抨击高盛公司等奖金过多,严厉批评银行家的贪婪。“他表示,他的当选不是为了帮助那班华尔街‘肥猫’赚钱,而让这个国家其他人遭难。”10不难理解,奥巴马没有披露,正是那班“肥猫”将他推上台执政,他一直定期与这班人私下会面。
事实上,在访谈播出后的第二天早上,奥巴马总统就与这些肥猫成员,也就是华尔街银行首席执行官们举行了会谈。会上,总统的语调与电视访谈迥然而异,因为他仅仅强调了企业贷款的重要性,并没有点名批评。他没有一次提及高盛,甚至还开了一些玩笑。显然,奥巴马的严厉措辞只是说给普通民众听的,在面对华尔街时,他谨言慎行。华尔街精英得出结论,“总统虽然说了很多阶级斗争的话语,但他很清楚,华尔街收益对美国经济及他本人是多么重要。与所有优秀政治家一样,他希望获得连任。”11
实际上,对华尔街来说,奥巴马是最有吸引力的选择,因为银行首席执行官们清楚,如果麦凯恩当选,他既不会选择与华尔街有联系的政策顾问,又不会允许华尔街如同以往那样地经营——购买债券,而不放贷给企业。麦凯恩也不会继续任命伯南克为美联储主席,正是因为伯南克,美联储才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一直维持零利率。毕竟,正是由于奥巴马的政策,华尔街才得以在大萧条和银行紧急救助期间获得了创纪录的利润。在一些参与会面的首席执行官看来,总统在那次会议上不愿采取对抗的姿态,这是一个信号,表明他希望与他竞选总统时的主要金融支持者“修复关系”。一位摩根大通的公共关系高管认为,“他很清楚,他获得连任是需要我们的。”11这次会面后,可以很有把握地得出结论,“华尔街意识到,来自普通民众和来自政治家的大多数负面的民粹主义言辞,只不过就是言辞罢了。”12
然而,在选举中未保住在特迪·肯尼迪 Teddy Kennedy来自马萨诸塞州前参议院席位以及意识到其民意支持度较低之后,奥巴马总统试图借助金融改革修复其信誉,开始倾听其经济顾问之一保罗·沃尔克的意见。沃尔克曾被奥巴马忽视了一年多时间。一系列的金融改革包括沃尔克规则,沃尔克规则禁止华尔街银行通过自营交易从事投机活动。沃尔克规则进一步将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排除在银行之外,因为银行存款受到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保护。
纳入沃尔克规则的消息令华尔街银行家感到气馁,因为近些年来,金融投机已经成为他们的主要业务。然而,财长盖特纳、白宫首席经济顾问萨默斯,这两位奥巴马内阁中与华尔街关系最好的朋友,暗地里安慰华尔街首席执行官们,“他们已经扼杀沃尔克提议中最具破坏性的部分:要求禁止自营交易;限制华尔街公司投入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的自有资本额度。”13
从而,正是由于盖特纳和萨默斯,当前形式的沃尔克规则实际上已经走到尽头。同时,奥巴马总统毫不犹豫地搬出其一贯的言辞,公开抨击银行,私下里却继续贯彻其奥巴马经济学:“银行家赚大钱,而其他人遭殃。”14
悲哀的是,美式民主风靡于美国,许多总统候选人非常乐意于响应最富有和最有权势者的召唤,他们对美国政治体系的政策问题拥有最终的发言权。遗憾的是,奥巴马总统与华尔街的关系充分验证了上述论断。
注释:
1.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17.
2.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P. 38-40.
3.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P. 19-20.
4.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44.
5.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40.
6.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50.
7.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57-59.
8.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54.
9.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116.
10.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P. 166-167.
11.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173.
12.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179.
13.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194.
14. Gasparino, Charles: Bought and Paid For—the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Barack Obama and Wall Street, Sentinel, 2010, P. 190.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