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

作者:张利军 来源: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 2013-07-07 801

  2011年对于日本而言,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3月11日,东北部仙台市近海发生9级强烈地震,地震海啸灾害几乎吸引了人们全部的注意力,日本全国全年都忙于地震灾区的复兴和重建。8月30日,日本内阁再次易相,民主党首相菅直人宣布辞职,野田佳彦上台执政。野田内阁成立不久,提出增加消费税的计划,以拯救日本政府庞大的债务,这在日本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仅成为日本政界各政党政治斗争的焦点,而且消费税与普通国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也引起一般国民的强烈关心。消费税的增加将加重普通人的生活负担,加剧日本的贫富分化。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将目光再次投向了工薪阶层的贫困问题。与此同时,过去的一年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许多动荡,英国伦敦骚乱、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欧洲债危机等也再次引起了学界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讨论。2010年中国的GDP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这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许多马克思主义者对中国的发展更加关注。本文将结合有关马克思主义学者、主要机构和日本共产党的学术活动和学术出版,对2011年度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状况进行归纳和分析。

  一、学术出版

  1、相关学术成果

  从2001年至今,以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关于书籍及论文相关检索得到的数据为基准,其中,分别以"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关键词检索有关著作,得出如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著作(2001-2011)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

  以国立国会图书馆关于杂志论文的数据库为基准,分别以"马克思"、"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作为关键词检索2001年至2011年有关论文,可得到如下相关结果,如表2所示:

  表2: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术论文(2001-2011)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

  从表1和表2中,有如下启示:1)从2001年至2011年间,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具有稳定的趋势,从成果看,2001年起至2007年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以上述三者为关键词检索的结果均具有稳定的数量,变化幅度不大,或者说基本在水平的状态下发展。题名中出现"马克思"和"社会主义"的著作每年均基本保持在30部左右,而出现"资本主义"的著作每年保持在40部左右。论文中出现前二者的数量每年均约为150篇左右,出现"资本主义"的论文数量每年约为250篇左右。2)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时,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著作和论文均有大幅度的上升, 2008、2009、2010年3年有关的研究数量均有大幅上升。有关著作在2009、2010年两年一度达到了近70部。之后又出现大幅度下降,2011年再次回到了金融危机之前的水平。标题中出现"资本主义"一词的论文在2009年一度达到了近400篇,尽管之后在2010年出现了下降,降为300篇以下,2011年再次回落到了往年的水准,约为250篇,但如此的规模足以说明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的活跃。3)在日本这样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每年在马克思主义研究方面能够取得如此多的成果本身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这说明了在日本具有一支稳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队伍。正如日本经济理论学会会长柴垣和夫所言,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仅经济学领域就约有2000人,且尚不包括其他学科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这一规模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是领先的。

  2、主要杂志

  (1)《前卫》,作为日本共产党的机关杂志,在宣传党的理念、方针和政策的同时,也为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主要栏目有"特别关注"、"时评"、"论点"、"生活之窗"、"读书"、"书架"等构成。本年度共刊载论文276篇,主要关注点为"日本大地震的复兴与日本共产党的作用"、"核电站爆炸与日本共产党的作为"、"消费税增税与国民的生活"、"冲绳美军基地搬迁"、"日本的贫困阶层"等。该杂志本年度在推介经典著作方面,主要介绍了"贫困问题与《资本论》"。此外,编辑部还组织了两次座谈会,分别讨论的是"救援、复兴、受害者的援助和日本共产党的作用"、"废除核武器与地方自治体的作用"。

  (2)《经济》是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刊载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由与日本左翼力量关系密切的新日本出版社主办,其宗旨是"探索时代的问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经济"。本年度共刊登论文144篇,主要关注点为"财政危机与现代资本主义"、"《资本论》的劝言"、"日本的大赈灾"、"能源政策的修正"、"复兴的焦点"、"从学校看儿童的贫困"、"工人的状况与日本社会"、"社会保障的焦点"等。另外,杂志编辑部每期都组织一次座谈会,主题包括"工人联合起来与非法解雇进行斗争"、"3·11所暴露出资本主义的矛盾"、"变化中的亚洲与世界"、"受灾者所希望的生活重建"、"美国经济的复苏与新的增长战略"。

  (3)《社会主义》是日本左翼力量发表其观点和评判时局的重要平台之一,主要的撰稿人仍然是来自社会民主党关系密切的各工会领导人、学者、社民党和共产党的党员或其支持者。2009年度共刊载论文144篇,与2010年主题集中在"社会经济政策"、"社会保障"、"春季斗争"等相比,2011年杂志主要关注点是"地震与复兴"、"核电站爆炸与能源政策"、"民主党执政问题"、"日本的政党发展"等,同时为了纪念社会主义协会成立60周年,编辑部还出版了纪念特刊,回顾了社会主义协会60年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规章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

  (4)《经济理论》与《经济科学通讯》

  经济理论学会的机关志《经济理论》(季刊),致力于从社会和历史的视角,对经济理论的发展做出贡献,不仅关注狭隘意义上的经济理论,而且集中探讨了近代与当代经济政策、当代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以及其他社会形态的基本结构、政治经济学和政治社会学发展的新领域以及古典理论。本年度出版的4期主题分别为"米哈尔·卡莱斯基(Michal Kalecki)经济学的现代评价"、"社会经济体系的变革与政治经济学的问题"、"广松物象化论与经济学"、"如何看中国的经济"等。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的机关志《经济科学通讯》(季刊)在本年共刊载了54篇论文,主题有"苏联式社会的本质"、"地震灾害、核电站爆炸灾害与地区重生"、"灾害复兴与当前经济"。

  从过去一年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主要杂志所关注的主题中可以发现:第一,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较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不公正问题,事实上左翼学者的这些研究对于促进日本当政者发现和解决社会问题,提供更好的社会治理具有重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3·11大地震后,岩手县、宫城县和福岛县主要灾区民众的生活和灾后复兴以及核辐射危害等是各马克思主义杂志研究的重点,其呼吁对于灾后救援无疑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第二,不断坚持理论创新,难能可贵的是在日本高度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直坚持批判的态度,对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中不断产生的矛盾提出疑问,分析过去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力图构建更具有说服力的分析架构。

  二、关注焦点

  1、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

  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性分析是全世界马克思主义学者传统的关注焦点,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也不例外,尤其是过去的一年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一系列社会动荡,如英国伦敦骚乱、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以希腊为导火索而引发的欧债危机等等事件的此起彼伏,重新唤起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对当代资本主义本质和发展前景的再思考。一些马克思主义学者中的激进派对此进行了激烈地批判。例如,筑波大学的高桥乘宣和同志社大学的浜矩子认为,"伦敦骚乱和占领华尔街运动显示了以欧美日主导的世界经济发展秩序已经达到了极限,如今发达国家普遍面临的高债务、低增长的困境,这样的困境将会持续下去。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做法,即政府在危机时通过借款来刺激经济发展的政策已经难以为继,这样的时代已经过去,由于雇佣状况的恶化和贫富差距的扩大,未来世界的发展将面临失去效仿的模范和模式的时代。"[1]与上述资本主义悲观论者不同,也有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为何资本主义的危机不断,但仍保持强大的生命力,不断发展。相反,社会主义社会在苏东剧变后,现有被称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越南、朝鲜和古巴等国家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但仍面临巨大的困难这一问题抱有强烈的兴趣。越来越多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对于当今世界资本主义为何越来越强大,而社会主义为何越来越弱小这一传统问题再次进行了探讨。北海道大学的西部忠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基于竞争的原理,社会预算倾向于投资于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开发,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往往能够引领社会发展的技术优势。然而,社会主义社会强调分配公平,重视平均和均衡,因而社会预算相对流向分配领域。对于技术创新方面,多以模仿和仿造为主,这就造成了社会主义在科技和信息技术领域一直落后于资本主义,因而,资本主义社会越来越强,而社会主义越来越弱。"[2]

  是否资本主义多样性的发展模式为其提供了生命力的源泉?究竟如何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不同发展模式,即关于资本主义比较论近10年间在日本也得到了发展,相关的研究者多是马克思主义学者中的温和派,他们往往能够正视资本主义发展的成就,与激进派比较而言,观点相对温和,缺乏激烈批判的口吻。与Albert提出的"盈各鲁撒克逊资本主义(英、美)和橄榄形资本主义(德、日)"以及Dore提出的"证券式资本主义(英、美)和福利型资本主义(德、日)"不同,明治大学的饭田和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特质表现为两种发展模式的并存,一种是19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这种模式推动了当今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起飞。同时,当代世界存在另一种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同于传统的英国模式,即与'原始资本积累--产业革命--产业资本主义'模式不同,而是在全球化和国际产业分工日益发展的情况下,通过实行出口主导型的工业化政策,实现经济的起飞。主要以1980年代的"亚洲四小龙"和1990年代后的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工业国家为代表。"[3]另有学者针对当前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指出,"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有四点:即动态性、市场和资本、企业、不确定性。所谓动态性是指资本主义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革新技术、创造新产品。同时,不断破坏原有的社会制度。这种动态性以市场和资本作为手段,以企业为主体,将社会的一切均作为商品来交易,劳动力也不例外。动态性、市场和资本、企业均是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宝贵财富。然而,各企业为了获得利润的最大化,积极将资金和人才投入对新产品的开发,利润的无限追求和产品过剩的矛盾在当今的资本主义世界仍是难以克服的矛盾,因此,资本主义的不确定性仍根深蒂固。"[4]

  2、日本工人劳动时间与贫困

  在对世界资本主义研究的同时,日本的马克思主义学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在对传统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对如何认识本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一直持有永恒的热情。自从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社会的贫富差距,工人的贫困问题就越来越严重,日本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学者对此尤其关注,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从马克思主义研究的主要杂志《前卫》、《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科学通讯》等在2011年全年的出版情况看,有关社会贫困的研究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足见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关注程度。

  如今,大量的舆论调查显示,日本的社会贫困问题越来越严重,表4所反映的是主要发达国家在1985年和2005年贫困率情况。从中可见,无论是1985年,还是2005年日本在主要发达国家中的贫困率仅次于美国的17.9%和17.1%,分别为12.0%和14.9%,早在1985年其贫困率就高于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意大利。可见日本的社会贫困问题,并不是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不景气导致的,而是在其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末期就已经开始显现出来。

  表4[5]:日本与部分国家贫困率比较(%)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

  对于上述现象,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柴垣和夫认为,"宇野经济理论致力于追求克服资本主义局限性,创造新的社会主义,当然,这里的社会主义不是前苏联时代没有民主、生产手段国有化的社会主义,而是抓住《资本论》中论述的资本主义的本质是将不是商品的人的劳动能力商品化,只有废止这一点,才能实现社会主义。""基于这样的理解,如今资本主义社会中强调生存权和劳动基本权的动向,其实就是去劳动力商品化的蠕动"。"如今,日本社会没有正式职位的劳动者增多,短期雇佣导致的贫困现象日益严重,归根结底是将劳动力商品化的缘故,如果如今资本主义社会中保护生存权和劳动基本权利的动向能够不断发展,并长期持续下去的话,那么客服了上述资本主义的根本症结,社会主义也即可以实现。"[6]另有学者指出,"如今越来越多的日本人之所以感到日益贫困和不安,主要是因为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进行的结构改革导致以医疗保险和退休保险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出现动摇,与此同时,结构改革的结果导致了传统的雇佣体系的崩溃,工人的工作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短期雇佣现象常态化。社会保障和雇佣制度的改变最终导致了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日益贫困。"[7]

  日本工人除了贫困日益加深外,工作时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比较长,森冈孝一研究指出,"以2000年为例,各国工人每周超过50小时劳动时间的比重情况,日本为最高28.1%,依次是新西兰21.3%、澳大利亚20%、美国20%、英国为15.5%"。[8]由于劳动时间的增加,工人的过劳死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热点话题。如下表所示:

  表3[9]:日本工人过劳死数量(2000-2008)

  

日本马克思主义研究报告(2012)

  自从2002年后,日本全国的过劳死数量从前一年的58件骤升到160件,之后到2008年一直保持较高的数字,均在150件左右。这说明,日本工人的劳动时间较高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没有丝毫的缓解和改善。

  难能可贵的是,日本共产党和马克思主义学者对社会贫富分化、市民贫困问题并非只是一味地进行批判,而是提出了许多真知灼见,因此,许多研究被日本执政者所重视,不少马克思主义学者都成为了政府的建言者。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较早开始研究日本的贫困问题,他们的研究对政府很有帮助。例如,专门讨论贫困问题,并致力于解决贫困问题的社会活动家汤浅诚对日本政府的影响力就相当大。

  3、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

  作为日本的近邻,中国经济的发展自然引起了日本马克思主义学者的关注,尤其对其性质的认识不尽一致。如今,对中国经济持"普遍性"认识的人较多,而持"特殊性"认识的人较少。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后,对日本政界、知识界和普通人的心理和精神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00多年来,日本一直以中国为师,直到近代中国开始衰落,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超越了中国,100多年来日本优越于中国的心里天平正发生移动,政界和民间对中国经济的印象是蒸蒸日上,但问题较多。知识界中多数人印象,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共产党统治下的某种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前景,"经济崩溃论"、"落后于日本经济40年说"、"资本原始积累阶段论"等在日本也有相当普遍性的影响。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大西广和山田明人分别称之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资本主义"。加藤弘之、久保亨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既不是美国式的资本主义,也不是北欧的社会民主主义,也不是苏联式的社会主义,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主义"。[10]少数左翼学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持支持态度,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自己的特点。例如,伊藤诚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成主要有,"土地国有"、"生产手段的公有为主体与经营管理的多样化"、"协商型的劳资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未来发展的经济基础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将市场经济作为补充,中国的经济体制将在21世纪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11]青山学院大学的中兼和津次指出,"在海外,至少在日本,像伊藤诚那样真正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感兴趣的人较少,人们在将苏东国家,尤其是俄罗斯的'休克疗法'与中国的'渐进改革'和'增量改革'进行比较时,更容易发现后者的优点。中国无疑是渐进改革的代表者、成功者,而俄罗斯则是休克疗法的失败者。"[12]

  三、学术活动

  1、经济理论学会第59届年会

  经济理论学会作为日本最有影响的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者的组织, 至本年度会员总数约有1000名。9月17、18日,学会在东京立教大学经济学部召开了第59届年会。本次年会的主题为"全球化背景下经济金融危机与国家--立足于新财政和金融政策的展望",这是该学会继2008年以来连续4年持续将金融危机作为大会主题,与前几次不同,本次大会主要讨论了金融危机下国家的作用与局限性。本届年会较前两年规模有所减小,大会分21个专题分科会进行了讨论,80名学者发表了个人相关研究成果。专题讨论的主题涉及到"社会主义与劳动"、"信用理论与金融的不稳定性"、"资本积累与所得"、"数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资本论》研究"、"战后世界与日本资本主义"、"环境政治经济学"等。与往年比较,涉及的内容广泛,讨论的主题变化并不大,只是在当年的热点问题上对有关主题进行微调。会议仍是按照传统方式,在第一天和第二天上午进行了分组讨论,第二天下午举行了全体讨论会,由柴田德太郎、相泽幸悦、池上岳彦三人分别做"美元的流动性危机与国际通货的变更"、"全球化下连锁泡沫的形成和崩溃"、"经济、社会、政治危机与现代财政"主题报告,与会学者围绕世界金融、财政危机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探讨。[13]

  2、唯物论研究会第34届年会

  2011年10月15、16日,日本最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会唯物论研究会第34届年会在札幌大学举行。来自东京学芸大学、法政大学、名古屋大学、千叶大学、昭和女子大学等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按照惯例,会议第一天上午进行的是北欧分会、性别分会和环境分会的分组讨论。然后召开了全体大会,主题为"社会再生的民主主义"。来自名古屋大学的小池直人的"以纠正世界发展方向为目的的民主主义"、千叶大学佐藤和夫的"作为社会创新的民主主义"和昭和女子大学木下武男的"马克思的工会理论与劳动运动再兴的民主主义视角"等报告是与会学者讨论的重点。第二天上午分三个会场,但并没有主题的限制,为个人提供自由表达研究成果的机会。下午的讨论主题为"从福泽渝吉看日本的近代化"、"区域的再兴与教育",为参会学者提供了讨论交流的平台。

  3、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第34届年会

  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日本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机构,总部设在京都,该研究所成立于1968年,主要致力于继承和发展日本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传统。现有会员超过300名,出版《经济科学通讯》机关杂志,至今已经出版了128期,本期的主题为"欧洲的金融危机与世界经济的未来"。前任会长为大西广,现任会长为京都橘大学教授中谷武雄。2011年10月8、9日,该机构在立命馆大学草津校区主办了第34届年会,主题为"地震灾害与现代经济,其复兴与未来社会的展望"。

  本年度除上述较大马克思主义团体的活动较活跃外,一些规模较小学会的活动瘫痪,力量小的马克思主义流派频临消亡,许多甚至不了了之。从京都大学转职于庆应义塾大学的大西广曾呼吁,日本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联合会应该走向世界,学习中国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做法,经济理论学会应该勇敢承担起责任,建立"日本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联合会"。这种状况的确是越来越严峻,从本年度一些较小学会的活动就可以看出,日本目前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情况的确是学会分散,缺乏统一的组织。现实亟需对日本国内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力量进行整合,勿使一些力量小的马克思主义流派消亡。在日本这种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马克思主义学者在被自由民主包围的资本主义氛围中,克服意识形态和资金上的各种困难,不断以批判的视角推动马克思主义的学术研究,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许多马克思主义学会和研究机构虽然各方面条件都有限,但仍坚持在学术研究的基础上,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和通俗化,定期举办各种面向一般市民的学习会、报告会和讨论会。例如,基础经济科学研究所在其规章第5条中指出为了促进经济学研究的发展,开设"自由大学院",面向普通市民举办讲座。笔者参与的东京《资本论》学习会的一次学术活动中,有来自工薪阶层的青年、已退休的普通市民等20余人十分认真地探讨古巴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无论是有关马克思主义学术组织认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精神,还是学习者的一丝不苟的精神都让人不得不敬佩,难以想象在日本这样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仅具有一支队伍相当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而且,马克思主义在日本不是空虚、束之高阁的抽象理论,而是实实在在扎根于许多普通的市民中间,被普通人学习,并作为认识社会的工具。

  除了这些主要由大学和科研机构学者组织的学会的学术活动外,日本共产党也不懈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研究与传播,长期以来孜孜不倦,除了利用其主办的机关报《赤旗》宣传有关的理论知识外,还创办各种杂志,如上述机关杂志《前卫》以及《女性广场》、《学习月刊》、《议会与自治体》等宣传有关的政策。此外,其中央委员会的附属机构社会科学研究,是日共中央的理论研究机构,现任所长不破哲三为原日共书记、中央委员会委员长、中央委员会议长,被认为是日本著书最多的政治家。不破哲三在本年度定期举办了9场冠名为"古典教室"的现场与远程报告,涉及的主题包括"工资、价格和利润"、"马克思的《经济学批判序言》"、"恩格斯的《从空想到科学》,一些地方支部,如枥木、青森、爱媛等支部的学员参加了学习。

  注释:

  [1]『資本主義経済大精算の年になる』,高橋乗宣、浜矩子,東洋経済新報社,2011年11月,22-23ページ。

  [2]『資本主義はどこへ向かうのか』,西部忠,NHK出版,2011年02月,93ページ。

  [3]『グローバル資本主義論』,飯田和人,日本経済評論社,2011年02月,267ページ。

  [4]『どうなる私立ちの資本主義』,平井俊顕,上智大学出版社,2011年03月,2ページ。

  [5]资料来源:『軍拡と貧困のグローバル資本主義』,中野洋一,法律文化社,2010年09月,93ページ。

  [6]『マルクス=宇野経済学とともに』,柴垣和夫,日本経済評論社,2011年4月,147-148ページ。

  [7]『グローバル資本主義論』,飯田和人,日本経済評論社,2011年02月,192ページ。

  [8]『強欲資本主義の時代と疎の終焉』,森岡孝一,桜井書店,2010年04月,234ページ。

  [9] 同上,245页。

  [10]『進化する中国の資本主義』,加藤弘之、久保亨,岩波書店,2009年02月,202ページ。

  [11]『体制移行の政治経済学』,中兼和津次,日本経済評論社,2010年03月,291ページ。

  [12]同上,130页。

  [13]経済理論学会ホームページ:http://www.jspe.gr.jp,2012年6月25日访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