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17-02-18 288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

中央宣传部《党建》杂志2017年第一期封面,刊发了这样一张照片,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紧紧围绕在习近平总书记身边,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封面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

2016219日,一个所有人民网员工铭记的日子——当天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考察,专门走进人民网演播室,同正在两千公里之外的福建宁德赤溪村采访的记者视频连线,与赤溪村干部群众交流。令大家兴奋不已的是,总书记还和编辑记者合影留念并提出殷切希望。

祝愿乡亲们的日子越过越好

赤溪村过去是个特困村,多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和指导下脱贫成效显著。

乡亲们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激动的鼓掌,热情的向总书记打招呼。总书记也挥手向乡亲们问好。

村党支部书记杜家住汇报了赤溪村令人惊喜的变化,全村的贫困率从上世纪80年代的92%下降到现在的1%。《闽东日报》原总编辑王绍据深情回忆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下乡的日子。

总书记说,看到宁德乡亲们很高兴、很亲切。“中国扶贫第一村”的发展变化,凝聚着大家的心血和汗水。滴水穿石、久久为功、弱鸟先飞,你们的实践印证了现在的扶贫方针,就是要精准扶贫。扶贫根本要靠自力更生,要靠强劲的内生动力。赤溪村的历程也是全国扶贫历程的缩影,要不断总结,不断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继续努力。党和国家一直会关心你们,幸福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总书记的话,铿锵有力,鼓舞人心,北京和赤溪的连线现场被掌声、欢呼声溢满。

8分钟的连线结束后,我看到年过花甲的王绍据兴奋得像个孩子,感慨总书记还是像以前一样那么有亲和力,一点都不生分。”在赤溪村现场的人民网记者许博感受到。

总书记温情暖暖,乡亲们深情切切。8分钟的连线,延续了习近平总书记与赤溪村乡亲们30多年的深情厚谊,搭建了国家领导人与百姓网络视频交流的桥梁。

许博说,看到赤溪村村民通过网络媒体收到“回信”的喜悦,我意识到什么才是打动人心的金钥匙!什么是真正的接地气!现在,每天上班看到“人民日报”这块牌子的时候,我越来越认识到“人民”这两个字的意义和分量!

总书记和我们在一起

总书记来了!人民网的编辑记者们沸腾了!

“总书记您好”“欢迎总书记”“总书记辛苦了”……在新媒体大厦,此起彼伏的欢呼声汇成热情的海洋。

人民网员工争相伸出手,激动地向总书记问好。总书记微笑着同大家一一握手。

“总书记,能和我们合张影吗?”几位年轻的编辑齐声邀请,总书记的大手有力地一挥,让大家一下子簇拥在总书记周围,镜头里留下了总书记和人民网员工在一起的珍贵瞬间。

“总书记的手,很厚实、很温暖!”

“现在回想起那天仍像是做梦一般,总书记的手温暖有力,就像慈祥的长辈一样。”

“总书记很亲切和蔼,领袖风范、领袖魅力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合影时我就紧挨着总书记,感到了总书记的温情温暖。合影之后,总书记又跟我握了一下手,我说欢迎总书记再来。总书记微笑着点头。”

看着封面上的合影,回忆起当天的情形,大家沉浸在幸福的回忆之中。

牢记总书记嘱托,不负职责使命

今年11日,是人民网创办20周年纪念日。在人民网创办20周年座谈会上,人民日报社社长杨振武指出,去年2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视察,对人民网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人民网是“网上的人民日报”,人民日报编委会高度重视人民网的建设和发展,提出要“做最好内容的网站、做最好服务的平台”,并把人民网作为推动媒体深度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战略资源,举全社之力,集全社之智,支持人民网做强做大。

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网把宣传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当作首要职责。党报姓党,人民网也姓党,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根本遵循,努力践行党的新闻工作者的职责使命,是人民网永远澎湃的“初心”。在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建设新型主流媒体的时代变革中砥砺前行,人民网正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