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习近平“四点主张”: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文明关系的重要准则
“人类只有肤色语言之别,文明只有姹紫嫣红之别,但绝无高低优劣之分。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15日在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发表主旨演讲时如是说。
复旦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志敏教授在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分论坛上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现场响起热烈掌声,因为习近平主席说出了在场所有人的心声。大家都不愿意看到所谓的文明冲突论被随意套用,希望能摆脱这种所谓文明冲突,拥抱文明互鉴和共同发展。”
在近30分钟的演讲中,习近平回溯了亚洲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成果,以及亚洲先人们早就开始的文明交流互鉴,进而就深化文明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提出四点主张,即:坚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坚持开放包容、互学互鉴;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陈志敏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理事长吕舟均提到“坚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他们认为,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中坚持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的思路,是在此前“美美与共”基础上的提升。
谈及中国和大多数亚洲国家还处于发展中阶段,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维护自身文化遗产的自主性,在独特文明基础上进一步走向未来,陈志敏认为,大多数亚洲国家面临这样的挑战,即国与国之间、文明和文明之间如何通过相互学习,促进各自的创新发展,共同维护文明多样性。
吕舟则强调,创新和发展的基础是传统文化的延续。在此基础上的创新才能不断繁荣和发展,才能真正对这个世界有所贡献。
在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王石看来,一种文明或者一种文化要实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的程度。而创新从何而来?内部的活跃探讨,以及与外部的交流互鉴,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事实上,交流融合会产生新的多样性,会产生新思想、新品种、新类别、新样式和新风格。
在现场聆听了习近平演讲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于丹向中新社记者表示,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不仅是亚洲文明内部的交流,也是亚洲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对话。
她说,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展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同未来。“习主席在讲话中以亚洲文明作为例证,体现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交流所持有的态度。”
王石亦表示,“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才是该有的文化态度。”他说,在文化探讨和文明交流中,尊重和平等是基础,在此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承认。要承认别的文明有可交流可借鉴之处,才能从内心真正做到平等相待。
谈及未来,王石认为文化不应该成为冲突的工具。虽然人类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冲突还会持续很长时间,但是文化应该担当对话、沟通乃至化解、消弭矛盾的角色。“习近平主席讲的四点主张,可以说是在全球化时代处理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思想准则。”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