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足迹,习近平走出“中国减贫路线图”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20-01-22 1617

    云南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因中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今年春节前夕的到访,被外界记住。

  8年来,像这样因习近平到访而被记住的中国村镇还有很多。这些以前鲜为人知的地方,却是中国减贫奇迹中名副其实的主角,并且大多是脱贫攻坚中的“硬骨头”。习近平用8年来春节前夕的考察足迹将它们串联起来,也为外界勾画出了一份中国减贫路线图。

新春足迹,习近平走出“中国减贫路线图”

  从贫困样本到发展样板 足迹划出新重点

  在中国人心中,农历春节有着特殊的意涵。对于中国领导人来说,春节前的国内考察是中国特色的政治传统,也有着深刻的符号意义。观察习近平8年来的新春足迹,“脱贫攻坚”是他这些年春节前夕重要考察活动的突出主题。

  2013年习近平来到“苦瘠甲于天下”的甘肃中部,走访了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临夏回族自治州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在与甘肃领导干部座谈中,习近平说,“要多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多到发展最困难的地方去打开局面。”

  2014年习近平冒着零下30多度的严寒,来到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伊尔施镇;2015年习近平回到曾度过7年青春岁月的陕西延川县文安驿镇梁家河村;2016年,他走进江西省井冈山老区茅坪乡神山村;2017年,他到访河北省张北草原小二台镇德胜村;2018年,习近平则深入到大凉山深处,来到汶川地震灾后重建新村镇……这些地方既包括了深度贫困的典型样本,也反映出实践精准脱贫的多种路径。

  今年1月19日,习近平出现在位于云南腾冲的两个边陲村镇:一个是民族文化保存完整的原生态古村落司莫拉佤族村,一个是“边极之地”有明清建筑活化石之称的旅游胜地和顺古镇。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村镇,一个是已实现整族脱贫的少数民族村落,一个是如习近平所说“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发展样板。有观察指出,今年对考察地点的选择,既与往年关注基层脱贫一线保持了一贯,也有兼顾发展样板的变化,或可视作习近平对2020年脱贫攻坚工作划出了新重点。

新春足迹,习近平走出“中国减贫路线图”

  从“察看”到“算账” 细节推动减贫进程

  在历次新春考察中,每到一地,习近平都要“察看”细节:掀开锅盖亲眼看看农家饭,亲手摸摸被子够不够厚,询问农户喝的水从哪里来、电视能看多少频道,在院子里走上一圈看看羊圈、鱼池、水冲厕所……

  几乎每到一户,他还会跟主人一起算一算他们的生活账。在四川,习近平在彝族贫困家庭中帮他们盘算收入、产业成本;在河北,习近平看着张北县徐海成家的收支清单,从粮食综合直补、退耕还林补贴等收入项,到生产支出、家庭花销、子女学费等支出项,帮他精心计算;在江西,习近平走进一家贫困户,从一年的进出、栽种养殖到吃穿住行,他都细细询问。

  这些看似细末的一桩桩“小”事、一笔笔小账背后,折射的是民众生活质量的大事和减贫的大账。“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正是从一个个细节入手,推动着中国的减贫进程。

  在这次云南考察中,习近平走进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已经脱贫的李发顺家,仔细察看居住环境、询问脱贫情况,并在院子里同李发顺一家制作当地节日传统食品大米粑粑。

  习近平特别关注李发顺家能否稳定脱贫,他专门走到猪舍旁,察看李发顺一家稳定脱贫的重要抓手——发展养猪。习近平还详细了解两个上学的孩子是否还会给家里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一家人还有没有返贫的隐患。

  有观察认为,习近平对贫困家庭“有无返贫隐患”的关注,显示随着中国的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工作重点也在从精准脱贫更多向稳定脱贫上转移。

新春足迹,习近平走出“中国减贫路线图”

  督战“双决”之年 脱贫只是“第一步”

  2020年是中国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之年。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脱贫攻坚是习近平多次提及的一个关键词。他指出,“我们要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而借此次新春考察,习近平无疑再次向全国发出了督战重音。

  21日,在与云南省领导干部座谈中,习近平强调,要决战脱贫攻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工作难度大的县乡村,按照“五个一批”的办法,强化分类施策、挂牌督战,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严格验收。

  随着脱贫攻坚进入收官阶段,习近平更加关注“脱贫之后”。他多次强调,不能马上撤摊子、甩包袱、歇歇脚,要做到“四个不摘”: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他反复提醒各级官员,“脱贫攻坚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决不能搞急功近利、虚假政绩的东西。”

  此次在三家村,习近平了解该村2017年实现全村脱贫后的各项发展情况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此前,习近平也曾多次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显示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目标的决心。

  “司莫拉”在佤语里是“幸福的地方”。习近平在考察时表示,乡亲们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可见,在习近平的中国减贫路线图上,脱贫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如何稳定脱贫,与乡村振兴无缝衔接,将是中国减贫路上的下一程看点。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