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段对话读懂习近平对基层党建的思考
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题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的重要文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反复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同时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厦的总骨架。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扎根基层的460多万党组织无疑是这座大厦最坚实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对于基层党建一直有着深刻认识与思考,让我们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的这段对话一起来学习领悟。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在听取代表发言时,一段对话蕴含着总书记对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深邃思考。
——“我们村距离新洲主城区27公里,村民1326人,其中武汉城区返乡人员就有447名。说实话,一开始大家心里都有些慌。”
——“这次疫情考验了我们基层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水平,也进一步凸显我们街道和社区、乡镇和村基层组织的作用。”
这位曾经心里“发慌”的代表是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潘塘街陈玉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文喜。战“疫”期间,在这位村支书的带领下,5名党员干部召集下沉干部、志愿者,组建了24人的队伍分别包保,挂横幅、播喇叭、敲锣喊,发动群众筑起抗疫“铜墙铁壁”,最终做到了全村无一例确诊、无一例疑似,成为战“疫”期间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抗疫的生动缩影。
张文喜在汇报中还向总书记反映了基层治理存在“村、社区干部人少事多任务重,待遇也没跟上,有能力的人引不进来、留不住”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表示:“从平战结合的角度,要有一个基础、有一套机制体系。关键时候能拉得出来、顶得上去。”
坦诚的对话,凝结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基层党建的重视与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是党执政大厦的地基,地基固则大厦坚。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从基层成长起来的习近平,深知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性。
在福建,他调整不适应、不协调、不健全“三不”班子,给福州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送“昔日纸褙军门前,今日文明一枝花”对联,借此褒扬军门社区以党建创新推动社会管理的好做法。
在浙江省淳安县下姜村党员活动室,他给大家讲述郑九万同志的故事,勉励广大农村党员“要做生产发展的带头人,要做新风尚的示范人,要做和谐的引领人,要做群众的贴心人”。
在上海,他冒雨前往静安区,专题考察国企和基层党建情况,关切地询问:“党员服务中心工作条件怎样?” 总书记提出一个大命题:上海作为一座特大型城市,如何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具有上海特大型城市特点的基层党建新路子。
…………
担任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后,从党政机关到农村、社区,从国有企业、高校到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从科研院所到基层连队,处处留下他与党员群众促膝谈心的身影。
“无论农村社会结构如何变化,无论各类经济社会组织如何发育成长,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战斗堡垒作用不能削弱。”
“社区虽小,却连着千家万户。社区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千方百计使群众生活更方便一些,使群众表达诉求渠道更畅通一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
…………
习近平总书记曾语重心长地说:“做好基层基础工作十分重要,只要每个基层党组织和每个共产党员都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责任意识,都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我们党就会很有力量,我们国家就会很有力量,我们人民就会很有力量,党的执政基础就能坚如磐石。”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下,基层党组织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福祉的强大推动力。
人们看到,在扶贫攻坚第一线,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脱贫摘帽的主心骨和“领头雁”。
在改革发展主战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勇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
在民生保障最基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扑下身子,踏实苦干,把群众冷暖放在心上。
面对疫情大考,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筑起坚实堡垒。红色党旗,绿色军装,白衣战袍,迎难而上,传递胜利希望。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越是在困难面前,组织力越能得到体现,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越能得到彰显。
如今,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殷殷叮嘱:“基层党组织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要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抓紧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的各种短板,把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实现党的领导的坚强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在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前行路上,46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正在成为460多万个战斗堡垒,9000多万名党员正在成为9000多万名干事创业的先进模范,密切着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汇聚成不可阻挡的磅礴力量。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