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进行时|习近平心中的“14.1178亿”
【学习进行时】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人口问题。作为14亿分之一的你,有多重要?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为您解读。
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发布。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1178亿人,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率为0.53%。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问题始终是一个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人口问题的重要性。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人口状况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国情,人口普查是摸清人口“家底”的重要手段。
去年11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正式开启,全国700多万普查员走入千家万户开展普查登记。
习近平在北京中南海参加全国人口普查登记,带头申报。他按照普查登记要求,逐一回答了普查员的询问,并在申报人签名栏中郑重签下自己的名字。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新时代开展的一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也是党和国家工作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意味深长地说。
近年来,我国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显著变化,既面临人口众多的压力,又面临人口结构转变带来的挑战。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这次人口普查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制定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统计信息支持。
人口普查,一个都不能少。大国点名,有你,有我,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
14亿分之一的你,有多重要
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人口共14亿多人。作为14亿分之一的你,有多重要?
因为有你,中国创造了“脱贫奇迹”。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指出,我们广泛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及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向贫困宣战,举国同心,合力攻坚,党政军民学劲往一处使,东西南北中拧成一股绳。正是因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才取得全面胜利。
因为有你,中国书写了“抗疫史诗”。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热情赞颂了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同甘共苦的团结伟力。他指出,“面对生死考验,面对长时间隔离带来的巨大身心压力,广大人民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以各种方式为疫情防控操心出力”“14亿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肩并肩、心连心,绘就了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
……
你只是奋斗在中国的一个“1”,但中国却因每一个“1”的累加而伟大。
2020年9月,习近平在基层代表座谈会上强调,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
正所谓“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中国能不能飞得更高、跑得更快,决定于14亿个你我他。
你的素质,决定中国的未来
人口问题是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问题。你是全国14亿多人口中的一员,你的素质,影响着中国的未来。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问题,既是人口发展规律使然,也是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基。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首先要提高人口健康水平。3月,习近平在福建考察时指出,健康是幸福生活最重要的指标,健康是1,其他是后面的0,没有1,再多的0也没有意义。他还特别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增加医疗资源,优化区域城乡布局,做到大病不出省,一般病在市县解决,日常疾病在基层解决,为人民健康提供可靠保障。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显示,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与2010年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8930人上升为15467人,15岁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由9.08年提高至9.91年,文盲率由4.08%下降为2.67%。
受教育状况的持续改善反映了10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以及扫除青壮年文盲等措施取得了积极成效,人口素质不断提高。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全面提升人口素质,重在教育。习近平强调,教育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
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提升人口素质的重要一环。习近平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要靠每一个中国人来实现,你我他的素质,决定了中国的未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