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习话】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 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作者:佚名 来源:央广网 2023-02-02 125

  习近平:要凝聚珍爱湿地全球共识,深怀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减少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守住湿地生态安全边界,为子孙后代留下大美湿地。

  这段话出自2022年11月5日习近平主席在《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开幕式上的视频致辞。

  湿地以水为魂,水草丰茂,生态富足,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蓄洪防旱、调节气候、改善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在我国,人们所熟知的湿地有若尔盖湿地、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等。今天,我国有不少城市已经与湿地融为一体,水清岸绿、风景优美的城市湿地公园成为居民休闲游憩、锻炼身体、放松心情的好去处。这说明,湿地不仅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还紧密影响着我们生活的舒适度和幸福指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湿地保护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协同发力、多措并举,从加强立法、执法、管理、治理等方面有力推动我国湿地保护修复和高质量发展。2022年6月1日,中国首部专门保护湿地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实施,为强化我国湿地保护修复提供了坚实的法律保障。近年来,各地坚持生态优先、保护第一,对当地湿地开展常态化巡护执法,依法依规拆除湿地内的违规围网,清退湿地内的非法采砂、环湖造纸等污染源企业,以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的干扰破坏。同时,各地因地制宜移植花草树木幼苗,通过人工修复和自然恢复相结合的方式,使当地的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功能逐步得到恢复。有的湿地通过引进人工饲养的麋鹿等动物,并对其进行野化训练,逐步恢复湿地内的野生动物种群。不少地方湿地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开展巡查工作,有效保护和营救在湿地内迷路、受伤的鸟类等动物……

  今天,湖南洞庭湖候鸟鸣唱,江豚欢跃,麋鹿奔跑;山东黄河三角洲芦苇荡漾,天鹅、丹顶鹤展翅飞翔;广西防城港,大片红树林与碧海蓝天交相辉映……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全国湿地面积达到5635万公顷,共有64处国际重要湿地、29处国家重要湿地、1021处省级重要湿地,以及2200多个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在全球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我国占13个,数量位居第一。

  湿地保护成果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接续努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健全湿地保护体系,提升对湿地的管理水平和治理能力,更有力有效地推动我国湿地保护高质量发展,助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本期解读:陈锐海 央广网评论员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