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边疆建设的历史成就

作者:邓昌豫 卜祥记等 来源:毛邓理论研究 2024-06-04 768

新中国边疆建设的历史成就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创新之路

邓昌豫  卜祥记

摘要: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具体言之,自成立以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始终肩负着屯垦戍边的重大使命,在“维护边疆安全、巩固西北边防”“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交融、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先进产业体系、推动新疆经济发展”等方面作出巨大历史贡献。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治疆方略的确立明确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更好发挥“维稳戍边”的新时代职责使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作用和功能的新时代定位,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续写创新之路、创造新的辉煌确立了新方向。

新中国边疆建设的历史成就

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要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要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兵团改革,建设高素质兵团队伍。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从“屯垦戍边”到“维稳戍边”重大使命、四大调节作用和三大功能(“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时代新定位,既是指导新时代兵团建设工作的纲领,也为回顾新中国边疆建设历史成就和兵团建设创新之路提供了思想路向。

一、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

1954年,中央政府命令驻新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第五、第六军大部和第二十二兵团全部集体就地转业,脱离国防部队序列,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开始承担屯垦戍边的职责任务。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战略布局与新疆特殊的地理区位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面临的严峻形势密不可分。从地理区位看,新疆与8个国家接壤,有着长达5600多公里的陆地边境线,紧邻一些国际政治宗教热点地区。新疆和平解放后,溃逃境外的国民党军残部不断袭扰边境地区,“19世纪60年代后的新疆形式,是强邻窥伺,虎视眈眈,始终存在着外来的强大压力”。从社会形势看,原国民党新疆政府官员、被改编的原国民党部分军官、“民族军”中的民族分裂者以及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历史遗留的民族矛盾发起多次武装叛乱,严重威胁新疆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从经济形势看,新中国成立初期新疆经济落后、粮食短缺、运输成本高昂,近20万驻疆部队的吃饭问题难以解决。对此,彭德怀在1949年12月29日“关于新疆问题给毛泽东的电报”中谈及,“新疆目前最严重的问题是财政经济问题”,入疆部队、民族军和陶峙岳部及地方行政人员共有24万多人,70%以上的财政需要必须中央拨付,迪化(乌鲁木齐)、吐鲁番、奇台的粮食只够维持两个月。但是,不仅从内地帮助新疆困难,而且即使从粮食较多的南疆运粮到北疆也有两千多公里路程。新疆的财政经济问题不解决,“不仅影响到入疆部队的存在,而且对新疆民族问题,对民族军团结问题和对陶部改造问题也将发生严重影响”。

1949年12月,中央军委发布了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为响应中央军委号召,新疆军区于1950年发布全体军人一律要参加劳动生产的命令,要求全新疆部队十九万三千人中的十一万人开赴屯垦种地的农业生产战线;1950年,在“军委关于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中,毛泽东发布了关于军队参加生产建设的指示;1952年1月,中央军委总政治部发布了“关于调拨建制部队转业建设的政治工作指示”;1952年2月1日,毛泽东下达“军委关于部队集体转业的命令”,批准人民解放军部分师转为生产建设师;1953年春,驻疆部队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并于6月18日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新疆军区南疆军区生产管理处”;1954年8月6日,总参谋部批准新疆军区关于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请示;1954年10月7日,新疆军区公布“以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与二十二兵团合并,组成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的命令;1954年12月5日,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式成立。

作为“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安边固疆的稳定器”,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甫一成立就肩负着“屯垦戍边”的职责使命。“屯垦”服务于“戍边”,“屯垦”是为了更好地“戍边”。兵团充分体现人民军队“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也是生产队”的作用,为保卫边疆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西汉以来历代王朝都非常重视西域屯田,并设置了相应的管理机构以拱卫边防。东汉时期的“三罢三置”证明了“屯垦兴,则国防固,屯垦废,则边防乱”的道理。新中国成立前军阀割据,屯垦戍边式微,为新疆的民族治理和边境安全问题埋下祸根。20世纪60年代,随着中苏关系恶化,西北边疆尤其是新疆边境安全形势日趋严峻。据统计,从1964年10月到1969年3月,由苏方挑起的事端多达4189起。在平息边境事端、维护社会治安和边境安全的方面,兵团根据中央指示迅速恢复社会秩序、履行“三代”(代耕、代牧、代管)工作,有效发挥了战斗队、工作队和生产队的作用。与此同时,党和国家对兵团戍边体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创新:一是沿中苏边境建立国营农牧林场带,形成了生产与战斗相结合的兵团军民联防新体制。边疆团场建设始于1962年9月,至1972年已在新疆2019公里的国境线上建成农场58个,形成了纵深10—30公里的边境农场带,构建起屯垦戍边的国防屏障,改变了中苏边境有边无防的局面,为保障边境安全奠定了社会基础和军事基础。二是加强民兵建设,在基干民兵和普通民兵基础上组建具有野战军性质的民兵值班连队,设立民兵组织管理培训机构,提高兵团戍边能力,完善兵团戍边体制。从1964年上半年至1965年底,民兵值班连队从315个增加到446个(共5万余人),基干民兵连达到189个(共3万多人)。民兵值班连队既熟悉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又了解分裂分子和恐怖分子的习性和活动特点,对分裂恐怖活动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威慑力和打击力。

至1975年3月,相比于中苏边境一线其他地区,新疆驻防力量最为薄弱,边疆驻防更多的是依靠兵团。20世纪50—60年代,兵团始终站在反对民族分裂主义斗争的最前沿,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无法逾越的屏障。即使后来转为农垦总局,原兵团在维护边疆安全、巩固国家边防中依然发挥重要作用,正如王震在接见新疆农垦国营农场经营管理会议全体代表的讲话中指出,“生产建设兵团就是两个任务,一是屯垦戍边,二是一支产业大军。生产建设兵团也好,农垦总局也好,还是要执行毛主席的指示,永远执行‘三个队’的任务”。

苏军入侵阿富汗造成的西北边疆局势紧张,再加上兵团撤销后经济连年亏损,为了更好发挥兵团屯垦戍边的作用,中共中央于1982年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制,由新疆农垦总局领导改由国务院与自治区双重领导,从而进入二次创业、再造兵团辉煌的时期。由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建设兵团体制中唯一传承至今的组织。邓小平高度评价兵团作用,称其不可替代,是稳定新疆的核心。1998年,江泽民在视察新疆时提出,要“把兵团屯垦戍边工作放到边疆历史长河中,放到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中、放到新疆稳定和发展大局中加以观察”。2006年,胡锦涛要求兵团更好发挥“三大作用”,即“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更好地发挥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极端宗教势力复萌的影响,西北边疆的安全问题已经由传统的政治军事领域转向社会领域。为适应新形势,兵团一方面全面深化改革,改变传统以计划经济为基础的政治性屯垦戍边模式,建设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屯垦戍边新模式;另一方面,把激发经济活力、壮大经济实力与维护边境安全和社会安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农牧团场的经营体制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和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极大提高屯垦戍边能力,在繁荣边境贸易、维护边境安全方面作出巨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对兵团的战略定位、历史使命和现实功能提出了更高要求。就兵团工作大局,习近平指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关系全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关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也是新疆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就兵团工作战略定位,习近平指出:“在新疆组建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兵团,是党中央治国安邦的战略布局,是强化边疆治理的重要方略。新形势下,兵团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在事关根本、基础、长远的问题上发力。”就兵团历史使命,习近平要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科学处理屯垦和维稳戍边、兵团和地方的关系”,“要壮大兵团综合实力,提高维稳戍边能力,促进兵地融合发展,全面深化兵团改革,建设高素质兵团队伍”,“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实现从“屯垦戍边”向“维稳戍边”历史使命的新时代转化。就兵团的现实功能,习近平指出:“要发挥好兵团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等特殊作用,使兵团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兵团工作的重要论述,既是指导新时代兵团工作的根本方针,也是立足“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历史高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历史意识,为适应新疆新形势新变化,对“屯垦戍边”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二、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

2022年7月,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不可分割的成员,要格外珍惜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56个民族拧成一股绳,保持定力、脚踏实地,同心协力、踔厉奋发,在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继续奋斗。”2023年8月,在听取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习近平指出:“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加强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的统筹结合,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

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是党中央赋予兵团的光荣使命和工作职责。历史上,民族团结始终是新疆社会稳定的政治基础。居住新疆的47个民族中,历史悠久的主要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兹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13个民族,他们大都有不同的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并与周边国家有着复杂的民族宗教关系。

加强民族团结是兵团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必要前提,也是兵团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自成立至今,兵团始终贯彻党的民族团结政策。从“不与民争利”、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到“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兵团为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作出重大贡献。

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就要求人民军队要成为“三个队”,其中“工作队”的主要任务就是做好民族团结工作。在1951年12月12日“给西北各族人民抗美援朝代表会议的复电”中,毛泽东指出:“帝国主义过去敢于欺负中国的原因之一,是中国各民族不团结,但是这个时代已经永远过去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天起,中国各民族就开始团结成为友爱合作的大家庭,足以战胜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并且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为繁荣强盛的国家。”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把处理好民族关系看得极为重要,指出:“我们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

根据党中央指示,兵团在成立之初就制定了一系列维护边疆民族团结、支援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政策。1955年,兵团党委先后发出《进一步贯彻互助合作增产运动的指示》《关于援助新疆地区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定》;1957年,发布《关于支援农业社争取1957年农业大丰收》的指示;1959年,又颁发《关于拥政爱民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纲要二十条》。伊塔事件发生后,毛泽东在1963年9月27日召集周恩来、朱德等部分中央负责同志和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一书记王恩茂同志的谈话中进一步提出,“要注意搞好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1963年11月,自治区党委召开会议,研究进一步加强和落实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团结,特别是生产建设兵团、支边青年同少数民族人民的团结。

在支援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兵团作出重要贡献,新疆各民族关系由此进入融洽和睦的良好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兵团充分发挥科技力量强、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派出大量技术人员指导地方科学种田,推广农业科技新技术和高产优质良种,培养地方管理人员和农业技术人员,为地方支援了大批农业物资和先进农业机具;兵团各师、团场医院每年组织医疗队深入农村和牧区开展巡回医疗,为各族群众防病治病、培训医护人员;为更好地支援地方建设,兵团在1964年至1965年每年拨出800万元,支援地方“五好新村建设”,在1963年至1966年投资2390.95万元支援地方实施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的“五好建设”;兵团还大力帮助地方发展工商业,在1952年至1955年将19个工矿企业移交地方。在1975年兵团撤销时,又将82个企业移交地方。在贯彻为各族人民大办好事二十条纲要期间,兵团主动为地方出让开垦好的土地70多万亩、草场47处、粮食700多万公斤、牲畜260多万头、房屋300余间。兵团成立之初,少数民族人口在兵团总人口中占比仅3.63%,但到1975年兵团撤销时,少数民族人口已达到近15万人;到2015年,少数人口达到392720人,占比14.20%;到2021年,少数民族人口达60.07万人,占比达到17.2%。截至2010年,兵团175个农牧团场中,少数民族人口占30%以上的少数民族聚居团场有37个,58个边境团场中也有11个是少数民族团场。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党委聚焦建设南疆少数民族聚居贫困团场和边境贫困团场,推进到村(连)到户到人精准帮扶,贫困人口由16.1万人减少至2018年的0.6万人,贫困团场数量由77个减少至4个,贫困发生率由9.1%下降至0.4%。

在兵团建制暂时转为新疆农垦总局期间,兵团依然在维护民族团结、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后,兵团体制恢复,为进一步做好改革开放条件下的民族工作提供了体制机制保障。兵团不仅设立专项资金支援地方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而且制定了以精神文明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和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民族团结政策。1982年至1992年及之后很长一个时期,兵团持续开展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一家亲”“访惠聚”(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等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在打击恐怖暴乱活动中作出重要贡献。

“冷战”结束后,“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利用各种手段公开或隐蔽支持新疆民族分裂势力,给新疆的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兵团严格执行“中央对加强新疆的反分裂斗争、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加快新疆经济社会发展,巩固各民族大团结,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等”的一系列部署,全面开展以“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维护社会稳定”“加快经济发展,不断改善各族人民生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等为核心的民族团结工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兵团民族工作紧扣“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坚持贯彻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五条基本原则,“更好地发挥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以建设屯垦戍边新型团场为契机加快少数民族聚居团场发展,以人才优先为抓手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区人才资源开发和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以深入贯彻民族宗教政策为基础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以兵地团结为平台促进兵地融合发展,有效维护了民族团结和社会政治稳定。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确立了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把民族平等作为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终结了旧中国民族压迫、纷争的痛苦历史,开辟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纪元。我们全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保护和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获得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进步”。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坚持推进“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习近平立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出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的时代任务,并形成了以“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系统论述。

针对新疆民族问题和兵团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使命,2014年,习近平指出:“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新疆的问题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兵团不仅要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还要成为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2020年9月,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创造性地提出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新时代治疆方略,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各民族大团结。要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要坚持新疆伊斯兰教中国化方向,实现宗教健康发展。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这为新时代兵团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确定了根本纲领。2022年7月,习近平在新疆考察时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为推动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巩固国家边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要求“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兵地一盘棋,重大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全面推进兵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干部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2023年8月,习近平在听取新疆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时强调: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事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局。对此,要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加强抓稳定和促发展两方面工作的统筹结合,以稳定确保发展,以发展促进稳定;要着眼长治久安,高举法治旗帜,用好法律武器,提升法治化水平,筑牢稳定的法治基础;要完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机制,把开展反恐反分裂斗争与推动维稳工作法治化常态化结合起来,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施策,加强源头治理;要深入推进伊斯兰教中国化,有效治理各种非法宗教活动;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抓细抓实各项工作,巩固来之不易的社会稳定局面。

三、成为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了新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把“文化润疆”作为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2022年在新疆考察时,习近平明确把充分发挥发展“先进文化示范区”作为新时代兵团应当发挥的“三大功能和作用”的重要方面。这是在总结党的十八大前70多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兵团文化建设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新时代新疆和兵团文化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

自西汉以来,屯田戍边不仅发挥了稳定西域的作用,也推进了中原与西域文化的交流融合,出现了“回鹘衣装回鹘马”“秦汉乐源出西域”“龟兹乐盛行魏晋”等文化现象。回顾70年的光辉历程,兵团在推动民族文化交流、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推进少数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文化戍边”构成“屯垦戍边”的重要补充和有力支撑。

在创业奠基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的大发展时期,兵团以“兵团文化”和“兵团精神”为引领,大力发展兵团文化建设,加强兵地文化交流融合,宣传党的民族政策,传播社会主义新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边疆安全和社会稳定。“兵团文化”从本质上而言,是古屯垦文化、革命年代的红色军旅文化、社会主义文化、五湖四海原籍文化、中原文化和新疆本地民族文化的高度融合。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的 “兵团精神”,不仅成为凝聚军垦战士、推进军垦事业的精神支撑,而且在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中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

兵团与地方呈现出点状块状交错融合的空间布局和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在民族文化交流融合方面具有地理和社会空间优势。早在1949年,战声文工团和十七师文工团就分别进入哈密和乌鲁木齐,演出过《刘胡兰》《血泪仇》《白毛女》《赤计卜河》等现代歌剧;兵团在成立初期曾派出数千干部帮助地方开展土地改革、建设人民政权、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宣传贯彻执行党的民族政策,培养出一大批少数民族优秀分子。为更好宣传先进文化,兵团不断加强教育文化设施建设。从教育事业看,兵团教育虽然起步低,但发展快。1954年,兵团仅有小学24所。1956年,兵团办起第一所中学(兵团石河子中学)。1966年,兵团已有小学1183所,其中民族小学26所、普通中学81所。之后,兵团相继创办了专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塔里木农垦大学和兵团医学院,初步建成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体系。从文化事业看,1954年,兵团仅有7个文工团和5个戏曲剧团,演职员仅有727人。1961年已建成专业剧团19个,演职员达到1792人;1959年,成立了绿洲电影制片厂,1962年电影放映队由兵团成立初期的21个增加到152个,放映机由44台增加到174台,年放映场次增加到41482场;1964年,兵团的有线广播站(室)由1955年的35个发展到259个,在兵团范围内初步形成全覆盖的收听网络。借助于迅速发展的文化教育设施体系,兵团为农场职工和各族人民群众提供了完整的教育体系和丰富多彩的文化节目,充分发挥了以社会主义新文化凝聚民心、引导推动民族交流融合发展的文化主渠道作用。

在兵团恢复后的二次创业时期,兵团文化建设得到恢复发展。立足于改革开放大局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局,兵团坚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不断提高各族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指示精神,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把“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机融合,积极开展“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努力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用先进文化引领和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正确认识新疆历史、反对民族分裂,“更好地发挥建设大军、中流砥柱和铜墙铁壁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新疆发展和兵团“维稳戍边”使命中的地位,要求兵团充分发挥好“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2014年5月,习近平强调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做好新疆工作事关全国大局,“全党都要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来认识新疆工作的重要性,多算大账,少算小账,特别要多算政治账、战略账,少算经济账、眼前账”。针对新疆先进文化建设,习近平提出“要在各族群众中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首次提出要“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次提出兵团要“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

2020年9月,习近平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了文化建设在新疆和兵团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在新时代确立的党的治疆方略中,“文化润疆”成为重要组成部分,首次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研究,充分挖掘和有效运用新疆各民族交往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文化遗存,讲清楚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要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把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扬光大”。2022年7月,习近平再次强调,“要以增强认同为目标,深入开展文化润疆”,指出“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要端正历史文化认知,突出中华文化特征和中华民族视觉形象。要多角度全方位构建展现中华文化共同性、新疆同内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事实的话语体系和有效载体,让中华文化通过实物实景实事得到充分展现、直抵人心,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他要求,“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新疆历史特别是民族发展史,树牢中华民族历史观,铸牢中国心、中华魂,特别是要深入推进青少年‘筑基’工程,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围绕兵团工作,习近平强调“兵团人铸就的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用好这些宝贵财富”,要求“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充分发挥兵团作为安边固疆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努力形成新时代兵团维稳戍边新优势”。2023年8月,习近平明确指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抓实。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把是否有利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考虑。要坚定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逐步提高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能力。要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要加强对青少年的现代文明教育、科普教育,引导他们积极融入现代文明生活。”

习近平关于党的治疆方略中的“文化润疆”和兵团要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示范区”功能作用的重要论述,是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的新时代发展与创新,是对如何正确处理稳定与发展、经济与文化、生活富裕与凝聚人心等关系的理论总结,是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新时代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思想创新,是指导新时代兵团做好文化工作的根本纲领。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教育事业发展突飞猛进。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文化认同为目标,以兵团文化引领文化润疆新发展,兵团全方位开展“四个认同”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示范区的功能作用,聚力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打造先进文化示范区和凝聚各族群众大熔炉。截至2021年末,兵团教育文化事业取得显著成果,各级各类学校达到635所,其中高等教育院校10所,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03%,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100%,初中学龄人口毛入学率104.91%,少数民族中小学及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覆盖率100%。

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示范区

习近平指出:“兵团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条件好,在粮棉油、果蔬生产等方面优势明显,要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落实好党中央支持兵团发展的政策,发挥兵团优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因地制宜发展优势农产品、壮大优势产业,促进农牧业绿色高效发展。”“兵团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在实现新疆工作总目标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坚持兵地一盘棋,重大基础设施同步建设,全面推进兵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干部人才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实现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兵团“发展先进生产力示范区”的功能作用。

兵团成立之初,党中央明确赋予兵团“屯垦戍边”使命。“屯垦”的直接任务就是发展经济,解决驻疆部队的经济财政困难,为“戍边”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在1963年9月28日召集部分中央领导与王恩茂的谈话中,毛泽东明确指示“新疆要做好经济工作和增强民族团结”,提出“新疆要做好经济工作。农业、畜牧业、工业要一年比一年发展,经济要一年比一年繁荣,人民生活要一年比一年改善”。在履行“屯垦戍边”使命同时,兵团在各时期发挥了先进生产力示范作用,有力推动和支持了地方经济发展。

在艰苦创业阶段,兵团人在茫茫戈壁屯垦造田、兴修水利、建设正规化农场、率先采用农业机械、培育推广高产良种,积极支持地方农业发展,为新疆农业发展发挥良好示范作用。1966年,兵团的粮、棉、油、甜(菜)产量分别占新疆的21.7%、31.4%、16.8%和90.5%。在工业建设方面,兵团先后建成了八一钢铁厂、六道湾煤矿、芦苇湖发电厂、新疆水泥厂、七一棉纺厂、十月汽车修配厂、八一面粉厂等42个工业厂矿,结束了新疆没有工业的历史。1952年,兵团根据中央指示将上述企业中的19个移交地方——它们成为新疆工业的骨干企业,为新疆现代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此后,兵团又相继建成一大批骨干企业,初步建成以农副产品加工、电力、煤炭、建材、化肥和机械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在许多行业填补了工业空白,在生产技术和产品质量上也处于领先地位。1966年,兵团共有工业企业297个,完成工业总产值6.12亿元,工业增加值比1954年增长8.1倍,占自治区工业总产值的42.5%。

在二次创业再创辉煌时期,兵团开启体制机制创新之路,在团场全面推行以“一主两翼”为主要内容的改革,建立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全面推行“两费自理”、租赁承包、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等多种生产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业经济。1999年,兵团支柱农产品棉花的产量达到61.23万吨,占全新疆的45.7%、全国的16.5%。在工业领域,兵团全面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积极引进技术资金,并自1990年国家对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后,积极推行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改革。1999年,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兵团抢抓机遇,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至2008年初步形成了“种植、畜牧、果蔬”三足鼎立格局,在棉花产量继续保持领先地位的同时,将人均生产总值提升至20291元,比自治区高出398元,充分发挥先进生产力示范区作用。同时,兵团各师团还充分发挥科技优势,派出大批技术人员指导各族群众科学种田并给予财力物力支持。1983年至1987年,兵团投入9232万元支援地方建设;1988年至2002年,兵团每年拨付200万元作为支援地方的专项资金。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兵团在新疆和全国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1981年,邓小平在视察新疆石河子垦区时看到地膜覆盖技术产生的良好效益,称赞王震在新疆带了一个好头,希望该技术能迅速在全新疆推广开。1998年,江泽民在听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作汇报的讲话中提出,“兵团要做生产建设的模范、安定团结的模范、民族团结的模范、稳定新疆和巩固边防的模范”。2007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壮大兵团经济实力,发挥兵团特殊作用”,要“发挥兵团集约化生产优势,重点支持优质棉花和粮食生产,建设节水灌溉示范基地、农业机械化推广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兵团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的32.5:37.4:30.1调整为2022年的21.2:39.8:39.0。其中,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产业体系日趋完善,农业信息化、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2022年,兵团高效节水灌溉总面积达到2061万亩,占播种面积的83%,滴灌规模世界第一。兵团农机装备水平先进,机耕、机播、机收作业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工业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兵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三去一降一补”,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工业发展总量扩张和结构转型并存,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增长转向质量效益型增长,发展动力从传统要素转向创新驱动,开始步入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2022年,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分别占比2.9%、2.4%和2.8%。

2014年,习近平指出:“做好新疆工作,必须把兵团工作摆在重要位置。”2020年,习近平要求新疆和兵团“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把新疆自身的区域性开放战略纳入国家向西开放的总体布局中,丰富对外开放载体,提升对外开放层次,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2022年,习近平强调兵团要利用自己的先进生产力优势,深化兵地融合,全面推进兵地经济融合发展,通过“设施共建、资源共享、深度嵌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兵团先进生产力示范区的功能和作用。2023年,习近平再次来到新疆,听取新疆和兵团工作汇报,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面临新机遇,要有新作为。要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构建体现新疆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新疆迈上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同全国一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根据资源禀赋,培育发展新增长极”,要“加快‘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使新疆成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近年来,兵团积极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新疆和兵团工作的新要求,抢抓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创新开放型经济体制、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加快构建体现兵团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增长极;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积极推进兵地融合,更好发挥兵团作为先进生产力示范区的功能作用。

(作者:邓昌豫,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兵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卜祥记,上海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石河子大学绿洲学者,博士生导师;胡明钦,兵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助理。本文原载《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24年第2期)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5
0
1
2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