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读《北京日报》“重温《论持久战》”有感
“更充分的就业、更高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
01
中美贸易战,正处于一个关键阶段。
当然,用“贸易战”来为这场世纪博弈来命名,不过是遵从“约定俗成”罢了。
实际上,大家都知道,斗争是全方位的,“贸易战”只是其中的一个战场。
并且,斗争的结局是决定性的,不仅将决定中华民族的命运,也将决定人类的命运。
这样的局面,的确令人感慨万千。
真可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跟着美国走”一度曾经是“共识”,至少是主流精英的共识,没想到,跟着跟着,人家不让跟了。
说到底,还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判断,更符合美帝国主义的本质。
目前的阶段,如果要拿抗日战争做比较,约略相当于“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
这个阶段打好了,对后面的战略相持、战略反攻,都会有积极影响。
在这个节骨眼上,《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锐评”《今天,有必要重温〈论持久战〉》。
读过之后,击节称叹。
文章写得好,时机也选得恰到好处。
这个时候,只有毛主席的著作,才能让我们心明眼亮,看透这场世纪斗争的本质,看清它的前途和结局。
更重要的是,只有从毛主席著作中,才能找到正确的方针,坚定必胜信心。
在1965年上映的军教片《地道战》中,有这样令一代人耳熟能详的桥段:
高家庄在地道战中,一开始只是单纯注重隐蔽,还想“御敌于村庄之外”,结果吃了亏。
民兵队长高传宝,在困惑与痛苦中,挑灯夜读毛主席的《论持久战》,越读心里越亮堂,不知不觉中,东方泛起鱼肚白,长夜已过,他起身下炕,打开门扉,阳光立即闯进屋里。
此时,歌声响起:太阳出来照四方,毛主席的思想闪金光……
从小到大,已经记不清楚看过多少遍《地道战》了。
但每次看到这一桥段,仍然心潮激荡,热血澎湃。
这段情节,高度艺术化,也高度反映了历史的本质,揭示了抗日战争胜利的最大“秘密”。
今天,《北京日报》“重温《论持久战》”,又何尝不是一次高传宝式的“挑灯夜读”呢?
02
重温《论持久战》,最重要的,是要找到克敌制胜的真正法宝。
曾任李宗仁将军秘书的程思远先生,在《我的回忆》这样写道:
“毛泽东《论持久战》刚发表,周恩来就把它的基本精神向白崇禧作了介绍。白崇禧深为赞赏,认为这是克敌制胜的最高战略方针。后来白崇禧又把它向蒋介石转述,蒋也十分赞成。在蒋介石的支持下,白崇禧把《论持久战》的精神归纳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并取得了周公的同意,由军事委员会通令全国,作为抗日战争中的战略指导思想。”
白崇禧,小诸葛,在国民党军政高层中,属于比较聪明,比较有头脑的人物。
但是,他读《论持久战》,也只能达到入门和初级水平。
没办法,这是阶级立场决定的。
《论持久战》中,最关键的“内核”究竟是什么?
其实,毛主席已经写得明明白白了——
“兵民是胜利之本。”
“战争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了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战争困难的前提。”
简言之,就是人民战争。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请在微信客户端打开
蒋介石、白崇禧,虽然也拿到了《论持久战》,恐怕还反复研读过,但是,他们也只能学到一点皮毛,而不能真正实行。
为什么呢?
要“动员全国的老百姓”,就必须“让利”给老百姓,既要减少搜刮和盘剥,还要增加人民的政治权利。
对蒋介石和国民党顽固派来说,这简直等于要他们的命。
所以,绝对不行。
今天,中国要赢得目前这场已经激烈进行中的贸易战,就要吸取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失败的教训,“动员全国的老百姓”积极参与。
特朗普的高关税,相当于对“中国制造”关闭了美国市场的大门。
但是,美国3亿人口,中国有13亿人口,为什么不能创造一个比美国更大,更有活力、更繁荣的市场?
把《论持久战》的思想,人民战争的理念,用于贸易战中,直接的结论,就应该是:让老百姓有能力消费、敢于消费!
这也包括这样几个方面:更充分的就业、更高的收入、更完善的社会保障。
高传宝读了《论持久战》,豁然开朗。他做出了改进,战胜了日本鬼子,活捉了鬼子队长山田。
今天,我们重温《论持久战》,也要做出相应改进,要超越白崇禧,让亿万人民成为贸易战和这场世纪斗争的真正主角!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