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118次空袭,1937年南京空防战中的坚守与牺牲

作者:经盛鸿 来源:炎黄春秋杂志社 2025-08-16 95

历经118次空袭,1937年南京空防战中的坚守与牺牲

1937年中国空军在上海上空抗击日军空袭,史称“八一四”空战。此战中,中国空军击落日军战机3架,击伤1架,取得了抗日战争初期空中作战的首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的抗战士气。为纪念此次胜利,国民政府后来将8月14日定为“空军节”。

从1937年8月15日到12月13日,日本侵略军的战机空袭南京118次,造成南京军民3000余人伤亡,财产、房屋、文化古迹损失则难以计算。但日机的疯狂轰炸和空中屠杀并没有吓倒南京军民。他们一方面与空中强盗进行英勇的斗争,一方面大力支援上海前线的抗战。在周恩来、叶剑英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在日机空袭下的南京处处闪耀。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一个多月,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日军将侵华战争主要作战方向从华北地区移向上海方面。在猛烈进攻上海的同时,日本当局下令日本海军所辖航空队在1937年8月15日上午撤走日本驻南京使馆和日本侨民后,当天下午开始对南京进行空袭。

日机对南京的疯狂空袭,旨在实施对中国军民的恐怖威慑

1937年8月15日下午2时50分,日本海军航空队的16架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冲破中国战机的拦截与地面防空火力,强行冲入南京市区上空,对明故宫机场、大校场机场等军事设施进行轰炸和扫射,同时对八府塘、第一公园、大行宫、新街口等商业区与居民区进行轰炸,造成大量市民伤亡。

历经118次空袭,1937年南京空防战中的坚守与牺牲

日军战机在中山陵上空肆虐

日机对南京商业区和居民区的轰炸,违反了国际公法,引起世界舆论的谴责。此后,日机对南京的空袭连续不断,并日益加剧。8月26日,日机猛烈轰炸南京的中央大学、中大附中、革命遗族学校及志成医院,位于南京北极阁下大石桥畔的中央大学实验学校被日机炸毁。中央社8月28日电讯《敌机掷弹毁灭我文化机关》,报道了日机轰炸中央大学的惨痛景况,揭露日本当局“毁灭我中华民族文化之有计划的残暴行为”。日机还再次野蛮轰炸了八府塘地区,这是没有任何军事设施的城市贫苦平民居住区。诗人沙雁亲身经历了八府塘地区遭受空袭的惨景,以满腔的悲愤写成叙事诗《忆八府塘血火》:

一带贫苦者的家,

一带劳动者的街巷,

没有财富,没有银行,

没有楼厦,没有会堂,

没有闹市,没有大商,

没有机关,没有库房,

没有军事设施,没有大炮机枪,

没有重兵官佐,没有军需堆藏,

没有轰炸目标,没有施放燃烧弹的对象。

然而,“这地方,终于变成残暴者的屠场,那天是,八月二十六日的午晌”:

轰!轰!轰!

雷般的爆炸声响,

震动了整个石城,

撼摇了百万市民的心房!

之后,紧接着,……墙塌,屋倒,

惨叫后尾余的死亡!

巷北的瓦,飞上南街的路上,

粉碎了人家的脑浆!

这边死者的残躯,飞入了远远一家的楼窗!

一霎间,天空里只见……

砖,瓦,血,肉,泥土交杂着飞扬!

绝叫声中,可不是又燃起了冲天的火光!

八府塘,就这样遇了难,遭了殃!

无数间茅屋,火烧得凄凉,

百余条无辜的生命,

全数在炮火中埋葬!

全数在敌军惨绝人寰的炮火中埋葬!

1937年9月19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日机自早晨8时至下午6时许,轮番轰炸。当时家住南京城中心国府路(现长江路)207号的吴野,在晚年回忆了这天他家遭受的巨大灾难:“中秋节这天,国府路207号张灯结彩(为儿子办婚事),圆圆的月亮刚刚在梧桐树梢上露出脸孔,没有想到,噩耗说来就来,日机在国府路扔下3枚炸弹,一枚落在骂驾桥邓府巷吴家老宅的水塘,另一枚落在国府路207号老宅婚房,弹坑有一丈多深。骂驾桥六爷爷家26岁的正庠叔携他的两个女儿,正打算到国府路207号这边吃喜酒,炸弹落下来,三人倒在血泊中。大伯母李洁卿,40岁,被土掩埋,当场窒息,抢救无效。三爷爷家的诚堂兄是个10岁的小神童,……这天,棋兴正浓时,屋顶却塌了下来,死的时候,手心里还捏着一颗棋子。一枚炸弹,瞬间夺去了5位亲人的生命。……国府路周边不止我们一家遭难,街边摆着一具具尸体,成了露天的停尸场。”

历经118次空袭,1937年南京空防战中的坚守与牺牲

日机轰炸后无家可归的南京难民

1937年9月25日上午9时半至下午4时半,先后有96架日机分5次空袭,投炸弹500枚,轰炸的多为文教卫生机关和公用设施,如中央大学、中央通讯社、中央医院、下关电厂、首都电灯公司、首都自来水公司、下关难民所等,以及江东门、三条巷、中山东路等居民住宅区。南京居民伤亡达600人。

从1937年8月15日到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在这约4个月中,据保守估计,日机空袭造成3000人以上南京军民伤亡,造成的财产、房屋、文化古迹损失则难以计算。

日方对南京日益加剧的野蛮空袭,其目的除了摧毁南京的军事设施外,更重要的是实施对中国军民的恐怖威慑,摧毁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使中国政府迅速屈服投降。1937年9月,日海军第二联合航空队下达作战命令,赤裸裸地向执行空袭的日军飞行员宣布:“轰击无须直击目标,以使敌人恐怖为着眼点。”

日机的轰炸没有吓倒、压垮南京民众

面对日军空袭,南京民众在开始阶段曾一度恐慌,很快,他们空防经验逐步丰富,利用南京傍山近水的自然地理优势,在屋内屋外建造了防空洞等各种防空设施,对日军的空袭应对有方,表现出英勇的斗争牺牲精神。

被时人称为“江南才子”的南京著名学者卢前一家,住在南京中华门东侧城墙下的小膺福街。他在自家院子里造了一座可容纳20人的“小型地下室”。他记述说:“‘窜地洞’成了我们每天必有的工作。我集了两句古语作为地下室的门联,道:‘见机而作,入土为安。’朋友们反笑我这样的闲情逸致。”这副独具匠心的对联形象生动、真实而又乐观地表现了南京人民在日机轰炸下的生活状态和心理状态。

1937年8月26日,中央大学实验学校被日机炸毁。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指着被毁的校舍说:“敌能毁之,吾能复之!”他始终留在中央大学,与师生们护校支前。诗人沙雁则在叙事诗《忆八府塘血火》的最后部分,以坚毅的语调发出了南京人民不屈的声音:

如今……我痛心地向人们哭诉残酷的时光!

虽然,八府塘的血火已经熄灭了,

但是八府塘的血火,

却永远的,永远的,留在中国人的心上!

像热铁烙上光滑的木板,

像污墨水洒落白纸,

像钢刀刻在铜印上!

告诉您,

野蛮的猖狂的暴寇,

不只伤亡我大中华无辜的人民,

实在世界的和平、自由、文化,

无不遭受重大的威胁、重大的恐慌!

我全人类爱好和平、自由、文明的朋友,

快一齐起来,

起来捕捉这人类中的豺狼!

9月25日,中央社设在南京新街口洪武路寿康里1至3号的总部遭到日机的空袭,房屋全毁,数名员工受伤。总社社址遂迁至中山东路馥记大楼,迅速恢复工作。由著名作家张恨水创办与主持的《南京人报》,克服困难,艰苦支撑,宣传抗日。报纸没有广告收入,陷入经济困境。全报社人员主动提出,除饭食外工薪全免。张恨水家住郊区上新河,他每天步行十几里路上班,敌机一来,他就趴在田坎下,或是掩伏在大树下,待警报解除立即奔向报馆,着手编辑当天的稿件。不到一个月,他就病倒了。但他继续坚持出报,因为他知道,在这时,人民特别需要听到报纸的声音。直到1937年12月南京沦陷前数天,他才撤离南京。

历经118次空袭,1937年南京空防战中的坚守与牺牲

张恨水

在空袭下,南京市民不顾危险,大力支援上海前线的抗战。当时上海战场的伤兵大量运到南京,“伤兵集中于南京者过众,而当地军医院床位短缺”。10月初,政府卫生署决定,在南京中央大学的校园内开办“首都医院”,因该校早就停课,正在组织西迁,遂把学校的大礼堂、科学馆、体育馆、图书馆、教学楼、学生宿舍等全部改成病房与手术室等。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医护人员有300多人,从事各项杂役工作的人员有400多人,设置病床5200张,每日平均大小手术在二三十次左右,被誉为“伤兵医院之冠”。南京市民为该医院捐赠了大量物资,许多人踊跃到这里义务担任救护工作。该医院一直工作到11月中旬才奉命撤离,在这一个多月中,救治了3000多名伤员,还收治了两名日本战俘。

当时正在南京与国民党谈判的中共代表周恩来、朱德、叶剑英,在日机轰炸下,不顾危险,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们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向国防会议提交了《确定全国抗战之战略计划及作战原则案》,并与国民党谈判国共第二次合作事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遍访在南京的各方面人士,会晤了冯玉祥、于右任、白崇禧、黄琪翔、龙云等,共商抗战大事。由于工作需要,8月16日,朱德离开南京,周恩来则与叶剑英一起,同国民政府方面就西北红军主力的改编,在南京、上海、兰州、武汉等地设立中共代表团办事处,以及南方8省的红军游击队的改编和释放政治犯等多项重要问题,进行会谈。在他们的努力下,以第二次国共合作为核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不畏强敌的空军英雄

为了保卫南京,中国年轻的空军飞行员不畏强敌,在自己战机的数量、性能、航速等方面都不如日机的情况下,以保家卫国的满腔热忱,与日机展开殊死搏斗,涌现出许多空军英雄。高志航被誉为“抗日天神”,刘粹刚被誉为“中国的红武士”,乐以琴被誉为“江南大地之钢盔”“空中赵子龙”。

历经118次空袭,1937年南京空防战中的坚守与牺牲

陈怀民

数百名飞行员血洒长空。1937年9月19日,40多架日机空袭南京,陈怀民驾机迎战,重伤一架敌机后被四架敌机包围,他以一敌四,击落一架日机,但他自己战机的油箱被敌机打中起火,从空中急速下降。为了保全战机,他在离地面仅百余米时才停掉螺旋桨,进行滑翔,迫降在南京江北江浦县一片小树林的空地上。战机撞到一棵大树,陈怀民被弹出座舱,夹在一棵大树的树杈上,昏迷过去。当地乡民纷纷赶来救援,先把他送往江浦县医院,后转送到南京中央医院。陈怀民伤愈后,立即重上蓝天。

1937年11月12日,上海失守,日军分三路包抄南京。南京国民政府一边调配兵力防守南京,一边部署疏散撤退。从1937年11月16日开始,南京的各机关、工厂、学校以及大量市民开始了悲壮的大迁徙。中央大学农学院的教工排除万难,将做实验的动物也全部迁走,步行万里,历时一年多,到达重庆。

1937年12月初,日军迫近南京。中国空军战机消耗殆尽。中国空军飞行员乐以琴坚定地表示:“敌人可以凭借优势的武器取得暂时的胜利,但他们永远不能磨灭我们抗战的坚强意志!”12月3日,30多架日机进犯南京,乐以琴和战友驾驶两架战机升空,拼命冲杀。当多架日机将其包围时,乐以琴前飞后翻,不仅让敌机的攻击一次次扑空,而且使两架敌机相撞。激战中,乐以琴座机的油箱被击中起火,失去控制,乐以琴被迫跳伞。他深知日军强盗的凶残,常常违背国际公法,射击跳伞的中国飞行员,因此,他想快速下降到低空时才张伞降落,不料降落速度太快,待要开伞时,身体已触及地面,这位20多岁的空军抗战英雄壮烈殉国。2014年9月1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乐以琴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