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伟:对标“三个务必”,如何让优良作风落地生根?
一、赓续优良作风,奔赴新的征程
“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这句掷地有声的话语,深刻地道出了作风建设对于我们党的极端重要性。从烽火连天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时期,再到波澜壮阔的改革年代,优良作风始终是我们党攻坚克难、不断前行的有力武器,也是我们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生动写照。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更需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
二、以理论联系实际之笔,绘就发展蓝图
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胜利的重要法宝。马克思主义理论犹如一座明亮的灯塔,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但要将理论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就必须与实际相结合。在新形势下,我们既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掌握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又要立足国情、省情、市情,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以乡村振兴战略为例,各地应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人文特色,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地发展的道路,而不是盲目照搬其他地区的经验。只有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决策更加科学,行动更加有力,事业更加兴旺。
三、以密切联系群众之弦,奏响和谐乐章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从土地革命时期“打土豪、分田地”,到抗日战争时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再到新时代的脱贫攻坚战役,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倾听群众的呼声,了解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通过畅通民意表达渠道,搭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让群众的声音能够及时传达到决策层。只有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我们的事业才能根基稳固,行稳致远。
四、以批评和自我批评之镜,正身明心前行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勇于自我革命的体现。在工作中,我们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只有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避免小问题演变成大问题。在开展批评时,我们要本着对同志负责、对事业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在接受批评时,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要将批评和自我批评常态化、制度化,使之成为我们改进工作、提升自我的重要途径。
五、以艰苦奋斗、求真务实之基,铸就事业辉煌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求真务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在革命战争年代,正是靠着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领导人民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和平建设时期,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作风依然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反对铺张浪费,倡导勤俭节约,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同时,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搞形式主义,不做表面文章,真抓实干,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业绩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三个务必”的提出,为我们在新征程上加强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们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新的征程中,让我们以党的优良作风为指引,坚守初心,勇担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让党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作者简介
范晓伟,山东菏泽人,现任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共党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学会理事。作为著名社会活动家、当代中国智库创始人,他长期致力于中共党史教育及党的基本理论研究工作,在党史宣传教育领域取得显著成就。
在学术研究方面,范晓伟同志曾担任《信仰的力量——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主编,并主持编纂《大国小康——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等重要理论著作。他创新性地运用中共党史教育网、党史教育微信公众号等融媒体传播手段,通过开展"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创了党史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特别是面向社会大众和青少年群体进行党史、新中国史的宣传,有效扩大了党史教育和理论研究成果的社会影响力,为新时代党的思想宣传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