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阳光虽然灿烂,却比不上公平正义的光辉照耀神州;春天的生命虽在萌动,却比不上改革创新的精神引领时代。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两会到广西代表团参加审议时强调,要“打开孩子们通过学习成长、青壮年通过多渠道就业改变命运的扎实通道,坚决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身虽在庙堂,心却关天下。习近平同志的一番讲话就是要告诉广大民众,共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贫富悬殊也不是社会主义,唯有为贫困地区群众创造更多机会,引领广大民众共同致富,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阶段性目标。
全面小康,既要小康,更要全面。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中国经济不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同时,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还存在着“真贫”的“深水区”,在偏僻的边远山区还存在着“赤贫”的“硬骨头”,在很多的革命老区还存在着“返贫”的“慢性病”。解决这些问题,离不开国家政策扶植、资金投入,也更需要创造弘扬公平正义、鼓励改革创新的环境。
贫困群体,只有先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光辉,才能够获取改变命运的勇气。公平正义,不应是一句套话、一种说辞、一个虚词,更应落到实处。而推动实现教育公平,既是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又是创造良好社会环境的重中之重。可以看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我们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撤点并校,让更多的山区孩子能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异地高考,使更多的农民工子女减少了奔波的劳苦;自强计划,为更多的农村子弟提供了进入名校的机会。然而,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些许的成绩不值得炫耀,更多的困难还在前方。在未来,我们更要着力加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建设工作,改善贫困地区的教育硬件和软件配置;进一步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水平,保证每一个贫困家庭学生不因经济问题而辍学;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学生进入重点高校的机会,让名校梦不再遥远。
打破地区之间的“隔离带”,推倒人与人之间的“透明墙”,这既需要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更需要深化改革、勇于创新的气魄。只有改革创新,才能打破阶层固化的藩篱;也只有改革创新,才能筑就代际流动的通道。不可否认,当前我们社会上还存在诸多就业歧视的现象。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来不断引领扶贫事业。要不断提升贫困群体的文化素质和就业能力,让每一个人都有生存发展的能力;要不断为贫困群体提供多种就业渠道,让每一个人都有施展才能的机会;要不断为贫困群体提供更良好的创业环境,让每一个人都有发挥自己能动性、创造力的空间。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推动我国扶贫事业顺利开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固然离不开国家政策的支持,但更需要贫困地区的广大民众有豁达的态度、广阔的胸襟、高远的视野,以大无畏的精神为自身开拓出通往富裕生活的坦途;还需要先富的群体能够不忘初心、同舟共济,带动更多的人为幸福生活而不懈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中华民族在苦难中铸就辉煌,在贫弱中走向复兴。
(作者单位:求是杂志社)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