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建大厦的倒塌问题:用深化倒塌来解决

作者:云淡水暖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100

论在建大厦的倒塌问题:用深化倒塌来解决

云淡水暖


那日在宾馆看电视,忽闻一句“上海一座在建13层高楼整体倒塌”,顿时倍感惊讶,农民在宅基地上建屋,请“三无”队伍,用廉价劣质建材,无勘察设计施工,造成在建房屋倒塌的事件不时有所耳闻,但居于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的,售价达到1万4千多元/平方米的高达13层的现代建筑也整体倒塌,还说大厦已经进入“内部装修阶段”,只等入住了,忽然就有曹雪芹笔下的诗句“忽剌剌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所描述的场景扑面而来。

马上盯住荧屏,果然见到一幢外部色彩竭尽现代元素的,以娇柔的粉红色为基调,加配奶白色修饰线条的,犹如“空间音符”般动人的躯体,无助地躺平在地上,悲乎?叹忽?痛乎?

在悲、叹、痛之余,还见网民们在口诛笔伐,群情激动,说三道四。草民觉得,痛定思痛,还要从“深层次”上解决问题,故借得“新八股”之文体,来一个总结剖析。如下:

住房制度改革若干年,崛起在全国大小城镇的楼市,深刻改变了一个个古老或者不古老的城镇都市的脸面和躯体。大厦林立,豪宅光彩,房价高居不下,房地产业首富迭出,地方GDP对房地产的依赖度越来越大,房地产市场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有目共睹。

这场住房市场化的深刻变革,因为利益调整的层次较深,力度较大,从传统的僵化的福利分房,大步跨越到贷款买房,做房奴要坚持数十年;涉及面较广,上到贤达富豪,下至贩夫走卒,都无法摆脱。在加快推进住房市场化、城镇化步伐和房价自由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对住房市场化,只看到矛盾和问题,对辉煌成就视而不见,是一种偏见;只讲成绩经验,忽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也会失之片面。

正视13层在建大厦倒塌的问题很重要,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更重要。当前的13层在建大厦倒塌的问题,在住房市场化前是未曾显现的,是随着房价的逐步推高而逐步凸现出来的。比如,在房价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买不起房群体和拥有多套住房的群体之间的差距有拉大的趋势;在高楼大厦迅速林立起来的同时,质量、监管、反腐败等环节的相对滞后,出现了质量纠纷增多、购房者维权难的问题,等等。

对13层在建大厦倒塌的问题,我们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敷衍塞责。单纯通过查倒塌的技术原因来解决,只能触及在建大厦问题的局部或表面;回避体制和机制就事论事,也无法从根本上来解决在建大厦的质量隐忧问题。正是因为清醒地看到了这些,我们在坚持住房制度市场化方向不动摇的同时,必须鲜明提出要让在建的大厦不再倒塌的决策的科学性,努力使在建大厦从决策到入住兼顾到各方面利益、照顾到各方面关切,要反复强调增强在建大厦防倒塌措施的协调性,统筹好高房价的受益方和其他方面的防倒塌的体制改革,统筹好防倒塌所涉及的各项工作。

特别是这些年来,从银行、地方政府为房地产不断注入金融新血,从不断为炒房者提供明里暗里的贷款宽松环境,从陈绍基、许宗衡们不断涉嫌被房地产商拿下,从倒塌的13层在建大厦涉及的房产公司名单中出现了多名政府官员的“同名同姓”者……现实中潜在的问题,正在深化到在建大厦倒塌的程度在逐步暴露。这也充分说明,认识和解决13层在建大厦中的种种问题,归根到底靠这幢在建大厦的倒塌,这是悲剧,也是现实。

这样的例子,历史上是有的,鲁迅先生说过,“听说,杭州西湖上的雷峰塔倒掉了,听说而已,我没有亲见。但我却见过未倒的雷峰塔,破破烂烂的映掩于湖光山色之间,落山的太阳照着这些四近的地方,就是‘雷峰夕照’,西湖十景之一。…后来我长大了,到杭州,看见这破破烂烂的塔,心里就不舒服。…从崇轩先生的通信(二月份《京报副刊》)里,知道他在轮船上听到两个旅客谈话,说是杭州雷峰塔之所以倒掉,是因为乡下人迷信那塔砖放在自己的家中,凡事都必平安,如意,逢凶化吉,于是这个也挖,那个也挖,挖之久久,便倒了。…”

诚如雷峰塔一样,倘若为商的,为官的,都只把自身的私利摆在第一,为一蝇头小利或者巨额暴利,就将在建、不再建的,有形的,无形的各种各样的形态的大厦的砖石你挖去一小块,他再挖去一小块,何愁大厦之不将倾。

在建13层大厦不仅是住房市场化中种种“挖砖”行为的的必由之果,也是反映在建大厦中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归宿。在房地产业金融风暴袭来,内需不振的情况下,再次把房价拉高,为经济形势的“回暖”作出重大贡献进入关键时期的重要时刻,13层在建大厦的倒塌,使房地产业平衡较快发展受到严峻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处理一像在建13层大厦倒塌这样的具有历史和现实意义的问题,更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防倒塌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通过深化倒塌,进一步了解和提出应对倒塌的方针政策,使关系防止倒塌全局的重大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落实防倒塌体制机制,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高房价问题、房屋质量问题、官商勾结的腐败问题,真正做到防倒塌的成果由人民共享。

只有在建13层大厦的倒塌才能暴露房地产市场的健康问题。为了拉动内需,为了伟大的GDP,我们毅然开启房地产市场化的伟大进程,由此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具有20~30倍房价收入比。今天,虽然一座13层在建大厦倒塌了,我们唯有把对倒塌的追究推向前进,才能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可遇不可求的负面实践的宝贵经验,也是我们开辟更为广阔发展前景的必然选择。

马儿小跑中出现的问题,要用四蹄狂奔来解决,13层在建大厦倒塌中暴露的问题,要用深化倒塌来解决,这也许算是矛盾的辩证统一?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云淡水暖
云淡水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