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川玉:杏花村外贾家庄

作者:常川玉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7-12-17 2562

杏花村外贾家庄

常川玉

常川玉:杏花村外贾家庄

贾家庄名片

贾家庄村隶属于山西省汾阳市贾家庄镇,位于吕梁山东麓、汾河水西畔,与汾酒之都杏花村相毗邻。全村总面积4.2平方公里,居民800多户,近3000人。解放以来,贾家庄一直是全国农业战线的先进典型。20世纪50年代坚持走合作化道路,治水改碱拔穷根,受到山西省委省政府的表彰;20世纪60年代以发展农业机械化,被树为“全国农业机械化十杆旗之一”;20世纪7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受到国务院的嘉奖。近些年来,贾家庄村坚持从本村实际出发,用滚雪球的方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走共同富裕和谐发展的道路不动摇,在一无矿产资源、二不毗邻大城市的条件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形成建材、酒业、绿色农业、旅游等四大支柱产业,2015年全村经济总收入突破2.5亿元,实现利税5000万元,人均纯收入突破1.5万元。贾家庄先后荣获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美德在农家示范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首批旅游模范村、全国全民健身户外营地、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村等荣誉称号。

2016310日,著名青年导演贾樟柯在距离故乡山西汾阳5公里左右的贾家庄村宣布,他将在贾家庄建造集影院、剧场、展览厅为一体的“贾樟柯艺术中心”。同时,贾樟柯投资的“山河故人”晋菜餐厅,也将在贾家庄的三晋民俗文化体验地——贾街开业。不仅如此,贾樟柯的成名作品《站台》,也是在贾家庄取景的,甚至决定以后他只要来山西拍摄作品,贾家庄是必去之地。

作为一个声名鹊起的国际知名导演,为何对吕梁山下的贾家庄情有独钟?贾家庄又是怎样的一个村庄?

贾樟柯表示,贾家庄是汾阳的骄傲,从他记事起,就总是听父亲说起贾家庄里那些奋斗的人,振奋的事,“贾家庄是汾阳的骄傲,作为一个汾阳人,选择贾家庄首先是个感情的问题。”的确,不仅是贾樟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著名的人民作家马烽就长期生活在贾家庄,在这里创作出《我们村里的年轻人》《三年早知道》等许多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作品。一代文豪郭沫若更是赋诗赞美:“杏花村外贾家庄,红旗高举在汾阳”。

所以,对于所有汾阳人来说,贾家庄与杏花村酒一样,都是汾阳人的骄傲。

“百把镢头闹革命”  集体经济兴贾庄

贾家庄是一个有着辉煌历史的村庄。贾家庄的辉煌还要从上世纪50年代说起。

贾家庄解放前曾是汾阳县有名的穷村子,当时曾流传着“村西湿泽村东干,村南贾家庄村北碱荒滩”“春天返碱白茫茫,夏天雨涝水汪汪”“有女不嫁贾家庄,嫁到贾庄受恓惶”的民谣。然而,集体主义的精神却悄然在这一方热土上生根、发芽。

1952年,贾家庄在老队长邢宝山的带领下,办起了汾阳县第一个初级生产合作社。1953年,为解决牲口不够用的问题,贾家庄男女老少齐动员,组织100个劳力用100把镢头刨地,白天黑夜连着干,终于在当年喜获丰收,粮食总产创历史新纪录。这就是贾家庄名扬省内外的“百把镢头闹革命”的故事。

之后,贾家庄人治理盐碱地、整理沼泽滩,凝心聚力搞生产,并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机具改革运动,从而赢得“全国农业机械化一面旗”的美誉。1965年,贾家庄粮食平均亩产达到816斤,成为北方地区第一个粮食产量跨长江的村庄,被誉为富庶精致的北方江南。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包产到户的浪潮席卷全国。贾家庄经过老一代共产党员的奉献和开创,已经积累下百万元的资产。如果往下分,应该怎么分?而分下去之后,就会成为一个“空壳村”,再发展就没有动力了。巨大的压力摆在了贾家庄村年轻的党总支书记邢利民面前。

在历史抉择的紧要关头,邢利民一边组织贾家庄党员认真学习中央相关文件精神,一方面组织人进行考察论证。他立足于贾家庄实际,认为改革不能搞“一刀切”,也不能只切一刀。1982年,邢利民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层经营的新鲜管理经验,决定实施“一集中、五统一、三田到户”的战略性决策,形成了土地公有、分户承包、统分结合、责权利明确、联合服务的格局。

在这种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机制下,贾家庄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983年,贾家庄人均纯收入仅300元,1986年就达到600元,3年翻了一番。但是,贾家庄也出现了让邢利民担忧的问题:一是干部与群众、群众与群众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党员干部和村里一些能人富裕起来了,而大部分村民只会在地里“死受”,有的农户收入还下降。二是出现大部分劳力闲置,群众思想混乱,出现了“各人顾各人”的现象。三是村集体收入太少,没有经费搞村庄建设和为村民服务。

这些情况在以前大集体时期根本不会出现。邢利民有些困惑了,他悄悄带着两个干部到河南、河北、天津等地如大邱庄一些发展好的农村考察。考察回来后得出“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的结论。他认为,贾家庄要实现共同富裕,必须发展集体经济,集体没实力一切都是空话。于是,他提出“亏了我一个,富裕全村人”“不当百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的口号,让党员干部把个人承包的企业统统折价归集体,定期还本,作为发展集体企业的基础,干部们扑下身子搞集体的企业。邢利民带头把自己经营的年盈利二三万元的塑料厂回归村集体。

同时,他们从实际出发,利用已有基础和条件,采取“滚雪球”的办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一步稳扎稳打。到1994年,贾家庄村办企业发展到20多个,固定资产达3000万元,总产值达5000万元,发展速度和效果远比个人经营时期好。

1995年,邢利民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贾家庄发展也开始向大企业、大项目转变,先后投资数亿元建成了特种水泥厂、盛世酒业有限公司、混凝土搅拌站、文化体育广场、四星级裕和花园酒店、贾家庄展览馆等项目。

共同富裕谱新篇  乡风文明写华章

与许多集体经济明星村一样,贾家庄虽然走的是共同富裕道路,但是村里不搞平均分配。在贾家庄,大部分劳力在集体企业上班,按劳分配拿工资,同时以奖励代替福利分红。奖励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激发村民的集体主义精神。其中70%的家庭每年能得到奖励四五千元,差一点的也能得到近千元。

在贾家庄,集体利益高于一切,集体价值就是村民的根本价值。邢利民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也毫不避讳地说,贾家庄就是运用集体主义精神来领导村庄发展的。

对党员干部来说,从1995年开始,贾家庄坚持21年不间断地深入开展了“树形象、举红旗、创大业”活动。活动中,建立了党员干部“一岗三簿”考核制度。“一岗”是党员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凡是贾家庄的党员干部,都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制定出详细的岗位目标责任,并与党委签订责任状。“三簿”是党员树形象办好事登记簿、党员举红旗办实事考核簿、党员创大业、实绩登记簿。通过多年来扎实开展这一活动,全村的党员干部为村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为转变提升村风民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27月,贾家庄村党委因此被中组部授予“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单位”。

对村民来说,从1991年起,贾家庄村组织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型农家竞赛活动。2006年升级为社会主义新世纪和谐家庭竞赛活动。竞赛内容共10大项26条,对每个家庭成员的思想觉悟、道德行为、劳动表现等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考评标准,使条框式的《村规民约》得到了进一步的细化和量化。截至目前,已有650户受到了表彰奖励。25年来,活动对全村民风的提升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为大家公认的“社会稳定剂”“家庭润滑剂”“邻里调节剂”和“团结向上的兴奋剂”。

此外,贾家庄大力实施“文明主题活动提升”工程。他们充分利用村办的广播站、电视转播台、《腾飞报》、贾家庄网站等媒体,围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建文明村”主题进行大力宣传,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鼓舞身边人。同时,他们编写了荣获首届全国村歌大赛“十大金曲”奖的村歌《腾飞之歌》,成立了“学雷锋志愿者”队伍,建立了“学习雷锋奖励基金会”,发放了抵制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不良风气的倡议书,举行了由1300多位村民参与的征文大赛,并组织开展了“关爱孤寡老人、共享幸福生活”“传播正能量、弘扬真善美”“接地气、办好事”“为文明经营店挂牌”等系列文明主题活动。通过培育和选树各类先进典型,推动建立村民和谐关系,以家风文明带动民风文明,全村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生态文明添福祉   城乡一体美家园

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党和政府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作为依靠集体工业富裕起来的贾家庄,对生态文明的理解是深刻的。为了进一步发展生态绿色产业,贾家庄以壮士断腕的气魄和背水一战的精神,果断关停了铁厂、焦化厂、水泥厂等十几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企业,使村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彻底改善。

同时,他们先后筹资数亿元用于村内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投资2000多万元,为村民建起了8幢五层居民住宅楼,实施了打井饮水战略工程,高压线路低压电网的改造工程,拓宽了腾飞路、富民路、青年路几条高标准文明街,改扩建了中心小学和幼儿园,建起了益智图书苑、卫生院等工程。2015年,又投资500多万元全面完成了新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项目工程,建成污水处理站一座、生活垃圾中转站一座,对全村污水管网进行了改造,对垃圾实施了分类管理,全村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另一方面,贾家庄大手笔实施“绿色生态”工程。他们从废砖厂改建生态园开始,每年都要投入几百万元,栽植更新树木,仅近两年就栽植红叶李、国槐、金丝槐、银杏等60多个品种的树木9000多株。同时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护工作责任制,用制度调动全村人员参与发展和管理绿色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全村基本形成了人在花中游、鸟在林中唱、时时处处都生活在一个园林化的景观之中。目前,贾家庄的绿化覆盖率已达到45%,成为全省少有的绿色生态福地。

2015年,经全国50多家媒体联合评选,贾家庄荣获了“中国最美(生态旅游)村镇奖”称号。

“三大工程”开新路   文化旅游树品牌

贾家庄在发展中探索,在探索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进入新世纪,底气十足的贾家庄推出了“富裕是肌体、文化是张力、生态是保障、旅游为羽翼、幸福是目的”的“五个特色”贾家庄建设体系。特别是文化建设方面,贾家庄响亮地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创意文化产业”“民俗文化产业”三大工程,三位一体,互为犄角,形成强势合力,发展已入佳境。

集体主义、共同富裕、和谐发展是贾家庄著名的红色元素。为充分挖掘贾家庄特有的红色基因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贾家庄于2012年专门投入2000万元,建起了贾家庄村史展览馆。展览馆的建成让外界有了一个了解和感受贾家庄文化和艰苦创业精神的主要窗口,同时也为汾阳市乃至山西省增添了一处了解北方农村农耕文化、农民生活的青少年教育基地,更是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基地。2014年,贾家庄村史展览馆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近几年,文创产业风生水起,贾家庄经过考察和论证,果断将水泥厂转型建成了文化创业园区。20158月,在贾家庄第15届商贸旅游节上,建在贾家庄特种水泥厂上的贾家庄文化创意园正式投入运行。文化创意园面积42000平方米,分为红色休闲区、工业记忆区、书画创意区、电影沙龙区、体能游乐区和拓展培训区6个区域,集艺术创作、展览展示、新媒体、文化传播和身体素质训练为一体。贾樟柯的艺术中心就建在文化创意园内。贾家庄文化创意园使原来单一的工业经济转向更具活力、更有潜力、更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产业。

汾阳素有秦晋旱码头之称,是晋商去往陕甘宁蒙的重要通道。贾家庄恰处于该通道的中心节点。为重现古代街市风貌,让人们感知善贾情缘,追寻梦里乡愁,更好地体验三晋民俗,贾家庄村打出了民俗文化产业牌,大手笔建成了三晋民俗体验地贾街,并于20162月正式开张营业。贾街占地约180亩,是在原村落的基础上打造的明清传统风情的古街,包括有民俗文化展示街、地方特色小吃街、手工作坊街以及酒吧街等。截至目前,贾街已接待游客50万余人次。贾街的建成将吸引更多的游人走进贾家庄,使贾家庄村真正形成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最终形成以游促农、以游惠农、以游强农的美丽乡村一体化新格局。

2014年,与贾家庄感情深厚的贾樟柯,专程为贾家庄创作编导了《贾家庄,一个来了就忘不了的地方》微电影,全方位地讲述了贾家庄的昨天、今天及充满希望的明天。这个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文明村”“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诸多“国字号”荣誉为一身的贾家庄,真的会让你去了不但忘不了,而且还不想走!

 

邢利民治村名言

亏了我一个,富裕全村人;不当亿万富翁,要建亿万富村。

过去贾家庄是有名的穷村子,“百把镢头闹革命”,起初只是为了不误农时,组织100个劳力用100把镢头刨地,解决了合作社牲口不够用的问题。这件事让人们认识到,只有组织起来,才能战胜前进路上的各种困难,慢慢地就演变成了一种意志、信念和精神。这也是贾家庄几十年的反复实践,走出的一条依靠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1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