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专访张伯礼:张院士哭了,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作者:佚名 来源:悬壶济世群 2020-03-26 1138

央视专访张伯礼张院士哭了,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3月22日晚,央视《面对面》专访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1月27日,年逾七旬的张伯礼赶赴武汉,参与新冠肺炎的救治工作。2月12日,张伯礼率领209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中医医疗团队进驻江夏方舱医院。年逾古稀临危受命,轻伤不下火线,连续奋战五十多天,他有着怎样的心愿?抗击疫情的哪个瞬间,触动了他的泪点?一起了解!

3月19日,已经在武汉抗疫前线奋战了50多天的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迎来了72岁生日。同一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张伯礼说,这是最好的生日礼物。

央视专访张伯礼:张院士哭了,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临危受命“这份信任是无价的 绝对不能推”

1月26日,大年初二晚上,正在天津忙于指导疫情防控的张伯礼,接到了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飞赴武汉的通知。1月27日,作为中医医疗救治专家,张伯礼随中央指导组乘机抵达武汉。说到来武汉时的情形,张伯礼一时哽咽难言。张伯礼:知道当时武汉的疫情很重,也有思想准备要来,甚至自己想申请来,但是来那个瞬间。这么一下触到泪点上了。

记者:为什么说到这个时间的时候,您反应会这么大?

张伯礼:一个是悲壮,因为当时武汉情况已经是很严重的,并且当时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了解远远不像现在了解那么多,我这个岁数本身在这摆着,说明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央视专访张伯礼:张院士哭了,疫情很重才让我来负责,否则不会让我这个老头来!

记者:您可以说不来吗?

张伯礼:绝对不能说,没想到不来,一点都没想过,不紧张不会叫你来,这是一个。第二个领导叫你来就是一份信任,这份信任是无价的,绝对不能推。

针对当时医院人满为患,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四类人员”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的状况,分层分类管理,集中隔离成为中央指导组的决策。2003年,张伯礼曾组建中医医疗队,抗击非典。17年后,他临危受命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提出了在西医没有特效药、疫苗的情况下,对集中隔离的疑似患者实行中医治疗,“中药漫灌”一是别错失治疗时机,二是安慰情绪的建议,被中央指导组采纳。

在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的推动下,武汉开始征用学校、酒店作为隔离观察点,并为集中隔离的疑似患者普遍服用以治湿毒疫为主要功效的中药袋装汤剂。张伯礼:刚开始中药推得很难,有人说中药没效,所以我说这次特别感谢中央指导组,特别感谢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决策,支持中药,要不我们也不敢那么大胆去做。当时我开出方子来,试着给湖北一个叫九州通的企业打电话,我说现在有那么个事,能不能帮忙做点药?他说没问题,你说做多少我们都能做,我们都全力配合。我说没有钱,现在不知道谁给钱,因为这个事不是短期煮几天,可能是长期的,我相信政府最后会埋单。人家不问价钱,直到现在也没问。第一天3000袋,第二天就10000袋,我当时说的名不好听,“中药漫灌”,就是全都给。

令人欣慰的是,通过普遍服用中药,集中隔离的很多发热、疑似患者病情得以好转,效果不错。张伯礼:从疑似病人里最后确诊的病人开始能确诊到90%,隔离以后喝中药七八天以后再检查,这些确诊的病人里边大幅度下降,下降到30%。服用中药还起到了一个隔离、安抚人心、鉴别的作用。有的病人几天好了,不烧了,这是治愈了。他可能就是个流感,因为那时候也正是流感的季节,所以他可能就治好了。还有的病人虽然不烧了,但一检查核酸是阳性的,这可能就是个确诊病人,就到定点医院把他隔离开。还有一个我觉得最大的问题不是治疗问题,是恐慌,那时候给我关在里边不给我任何药吃,我觉得是无助的。没有药,跟一天吃几副药吃两袋药不一样,让病人觉得最起码我吃药了。中医“承包”方舱医院 564个轻症患者无一人转重

2月初,在中央指导组推动下,武汉着手将会展中心、体育场馆等改造为14家“方舱医院”,集中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张伯礼与同是中央指导组专家的刘清泉教授写下请战书,提出筹建一家以中医药综合治疗为主的方舱医院。2月12日,经中央指导组的批准,张伯礼作为名誉院长,率领由来自天津、江苏、湖南、河南、陕西等地中医医疗团队组成的“中医国家队”,进驻武汉市江夏方舱医院。

张伯礼:我在湖北中西医结合医院、武汉中医院已经收治过轻症病人,用中药治疗完全能治好,但我们最后也说中西医结合。我这里边也有西医的仪器设备,一些急救的药物也有,这样病人也放心,我们也放心。

据统计,从2月14日开舱,到3月10日休舱,江夏方舱医院在26天运营中,共收治新冠肺炎轻症和普通型患者564人,其中治愈482人,82人包含14名有基础病的患者按照休舱要求转至定点医院,所有患者中没有1例从轻症转向重症。张伯礼:564个病人里没有转重的,按照一般情况这些病人里边有6%到10%要转成重症,我们一个没有。病人退烧了,有些人还是模棱两可,但很重要的是,血里的指标变了。冠状病毒对人的伤害很大,损害人的免疫功能,免疫功能表现在你身体的白细胞数量都在下降,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下降,淋巴细胞在下降,所以造血的功能都受到影响。但是我们发现这些病人好转以后,他的淋巴细胞数上去了,白细胞数上来了,就是症状改善了,血里的生化指标在改善。自己签字摘除胆囊 “绝对不能撤离前线”

除了江夏方舱医院之外,后来,在武汉市投入使用的全部方舱医院的治疗中,中药的使用率超过了90%。那段时间,指导临床、进入隔离病区察看患者、亲自拟方、巡查医院等等,张伯礼不分昼夜高负荷工作。2月15日凌晨,张伯礼胆囊炎发作,腹痛难忍,中央指导组的领导强令他住院治疗。2月19日凌晨,张伯礼接受微创胆囊摘除手术。手术之前,张伯礼让医院不用征求家属意见,自己签字。手术很成功,但手术之后,张伯礼的双腿又出现血栓,必须卧床。

张伯礼:两个腿要伸直待着,最少要待两个星期,我说两个星期可真不行,实在是不行,我尽量听话,一个星期,多给点药,之后住了一个星期。

记者:如果不听话,您会跑到哪儿去?

张伯礼:定点医院你不去啊,方舱你不去吗?

记者:您想干吗去?

张伯礼:我想指挥战斗。我说我听话,在房间里待着,在房间里就可以处理很多事了。腿的事我第一次说,我跟学生都不说。

记者:您为什么不想让别人知道?

张伯礼:动摇军心,在这期间国家中医药局一直往回赶我,让我回天津去。

记者:为什么当时让您来三个月这时候又赶您?

张伯礼:他说你有病了,你那么大岁数了,人家都挺害怕你在这出点好坏谁担责。

记者:您想回吗?

张伯礼:绝对不可能的,我是绝对不回。刚铺开打仗,你怎么就撤离战线了。儿子也来支援武汉 电话儿子“干你的活儿 不许来看我”

也就是在张伯礼手术后的第三天,2月21日,他的儿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执行院长张磊带领天津市第十二批援汉医疗队来到了武汉。按照张伯礼的要求,张磊没有去探望父亲,而是直接去了江夏方舱医院驻地。

记者:在这么非常特殊而且很危险的疫情严重地区,你们两个做同一件事情,想不想跟你父亲见面啊?张磊:想,中医药局的领导也允许我可以先去协和医院看看父亲。

张伯礼:他说来,我说你打住,我说你来了不就问候问候吗?你又不能帮我治疗,又不能减轻我的痛苦,你问候电话里问候就可以了,坚决不能来。

记者:爸爸在医院里,为什么不可以看看呢?

张伯礼:不来好,那边队伍是给你派活的,你来了以后,你到这看耽误时间。

同在武汉20多天 父子相见10分钟 “我没想到他瘦了15斤”

之后,虽然同在武汉,但因为各自忙于工作,除了电话沟通之外,父子二人并没有见上一面。3月10日,江夏方舱医院休舱,父子俩在武汉共同抗疫20多天后首次见面,见面时间仅有10分钟。张磊:我看他瘦了,但我没想到父亲瘦了15斤。当天下午2点出舱,我们天津队全体队员在方舱医院对面照合影,正好大伙儿看见我父亲,他们都喊他张校长。我的队员就告诉我,队长,校长过来了,咱能请校长来照张相吗?后来我就跑过去请他过来,他也特别高兴,说应该陪天津队员们照张相。我问他,身体还行吧,他说挺好的,不用管,回去带好队伍。在抗疫前线过72岁生日 “武汉清零就是最好的祝贺”

除了在轻症患者身上普遍使用中医中药之外,在武汉,中医也进入ICU,辅助西医参与重症救治,中医药治疗新冠的经验成为中国方案的亮点。

按照统一部署,3月17日,张磊与天津市第十二批援汉医疗队返回了天津,但张伯礼依然坚守武汉。他说:“这回我把胆留在了武汉,更加与武汉市民肝胆相照了!”

张伯礼:中医是能解决一些重大问题的,我应该多干一点,好的东西应该为中国人健康服务,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医和西医优势互补,是中国人的福气。

我们采访的当天,也就是3月19日,“封城”第57天,武汉新增确诊病例、新增疑似病例、现有疑似病例第一次全部归零。这也是张伯礼特殊的生日礼物。张磊:大家都非常高兴,我估计您回天津的日子也应该不远了,您在武汉注意身体。今天是您72岁生日,生日快乐。

张伯礼:武汉清零就是最好的祝贺了,告诉整个天津医疗队的同志们,第一个赶紧休整好,第二个总结好,跟家里人团聚,赶紧回到医院正常工作,并且还要做好准备。现在海外需要中医药,你们都有一线经验了,还要准备去海外。

张磊:我们也有这样的准备,去了一定完成任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9
23
0
0
1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