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益民:日本--中俄能源合作的搅局者

作者:白益民 来源:环球财经 2013-07-05 635

  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一直是其觊觎的对象,中日两国围绕俄罗斯能源开发和能源出口问题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夺也远未停止

  2013年3月23日,俄罗斯石油公司与中国签署协议,将出口中国的原油数量提高一倍以上,同时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为俄罗斯石油公司提供美元贷款,这项协议让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国俄罗 斯与最饥饿的原油消费国中国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

  然而,不得不提的是,作为同样是能源需求大国的日本来说,俄罗斯远东地区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一直是其觊觎的对象,中日两国围绕俄罗斯能源开发和能源出口问题这场旷日持久的争 夺也远未停止。

  此次中俄能源合作大单,能否让中日两国在东北亚地区的能源争夺暂时告一段落?在东海地区与中国剑拔弩张的日本会否为中俄能源合作背后捅刀?这一切都尚未可知。但是可以看到的是 ,日本堪称中俄能源合作的最大破坏者。

  “两线”之争

  中俄大规模能源合作早在1996年4月俄罗斯时任总统叶利钦访华期间就已提上日程,此后两国就铺设从俄罗斯通向中国的输油、输气管道问题进行数次磋商,并签署多项协议。 2001年7月, 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应邀访问俄罗斯,与俄罗斯签署了《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协议》等文件。同年 9月7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访问俄罗斯,与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在圣彼 得堡正式签署《中俄输油管道可行性研究工作总协议》,正式对双方输油管道合作的相关事宜做了具体规定,确立了铺设从俄罗斯安加尔斯克到中国大庆的输油管道(安大线)的计划。

  安大线的即将实施让日本极度紧张,日本认为一旦安大线修建成功,中国不仅获得了稳定而长远的石油供给,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而且中俄关系将随着双方石油供 求机制的形成与巩固而得到提升,使中国在俄罗斯远东地区的影响力进一步得到提高。相反,日本相应的利益和支配地位将被削弱。

  正是基于此原因,2003年1月10日,日本前首相小泉纯一郎火速飞抵莫斯科,与普京签署了《日俄合作行动计划》。在该计划中,小泉向俄罗斯提交了“修建安纳线(安加尔斯克到俄罗斯远 东港口纳霍德卡),原油流向日本”的管道建议。小泉在建议中承诺,日本每天从俄罗斯进口 100万桶石油,还准备提供50亿美元贷款协助俄罗斯开发油田及修建输油管。

  小泉的出现使得俄罗斯政府关于石油管道该修往何方的决策开始倾向日本。美国著名的国际关系研究机构布鲁金斯研究所的俄罗斯能源问题专家菲奥纳·希尔博士认为,对于俄罗斯人来说 ,能源行业不只是一个商业问题,而是国家政治问题。

  若按“安纳线”计划,北线包含美、日及东南亚诸多国家,不仅可以解决俄罗斯本国远东地区的工业用油问题,而且油管出口在纳霍德卡,从这里再向中国、日本、韩国出口原油,俄罗斯 在政治和经济两方面的利益就可以得到兼顾。“这无疑符合俄罗斯能源外交最大化的方向。”希尔博士如是说。而且“安大线”若建成运营后,油管出口在中国,俄国对在石油价格与供油量 方面可能失去主导地位也不无担忧。

  在经过俄能源部以及俄各大石油公司的仔细研讨之后,2003年3月12日,俄政府经审议后基本确定了“一线双向”的石油管道“折中方案”,即修建“安纳线”的同时修建“安大线”分管道 ,并决定先修“安大线”。 5月18日,俄总理卡西亚诺夫宣布“折中方案”基本通过。俄提出的“二并一”方案实际上是对争论不休的“中俄方案”和“远东方案”的折中,是俄政府在分别 支持两种方案的力量之间作出的一种妥协。

  “日元炸弹”伎俩

  俄罗斯提出的“折中方案”并不能让日本满足,因为日本深知短期内俄罗斯的石油生产根本无法保证供应两条管道,这一明显有利中国的“折中方案”让日本朝野震惊。随即,日本再次对 俄罗斯进行了新一轮“能源外交”,全力以赴游说俄罗斯优先建设安纳线。

  2003年4月,日本经济产业大臣平沼赳夫率领一个庞大的经济代表团赴俄罗斯游说,以进行大规模经济技术合作为诱饵,要求俄罗斯优先进行安纳线的建设。 2003年6月,日本前首相森喜朗 和外务大臣川口顺子赴俄游说。他们在访俄期间声称,如果俄罗斯同意优先修建“安纳线”输油管道,日本方面将提供 75亿美元的资金,协助俄罗斯开发东西伯利亚新油田。日本还愿意再追 加10亿美元的投资,承担寻找及开采俄远东石油的成本,在必要时会派日本地质专家帮助俄罗斯勘探东西伯利亚地区的石油,这无疑对缺乏资金、技术的俄罗斯有着巨大的“诱惑力”。

  很快,日本的金钱诱惑奏效。当年6月20日,俄高层领导人表示“安大线”与“安纳线”各有优势,最终方案要在对西伯利亚储油量及经济技术可行性等问题进行全面论证后才能决定。同时 ,俄罗斯向中国提出无限期推迟原定于 2003年8月25日举行的两国政府能源分委会会议。媒体对此纷纷发表评论,认为“最后拍板确定将延到 2004年3月俄总统大选以后”。

  为了进一步打动俄罗斯优先动工安纳线。2003年7月,日本政府再次派遣能源厅长官冈本严来游说俄罗斯。冈本严转达了日本政府将提供低息贷款支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油田的开发,并表示 愿意提供日本石油开采技术。通过不懈的努力,日本终于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有关人士表示,俄罗斯方面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很有可能同意首先铺设日本石油 管道,日本对此充满信心。

  2003年10月20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曼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峰会”上进行了会晤,日本同意出资 50亿美元,资助兴建全长4000公里的安纳线石油管道,另外 再为开发西伯利亚油田追加20亿美元的资助,而其中的部分资金为低息贷款。日本准备资助油管建设的大部分费用,并答应不要求俄罗斯政府提供担保。双方还同意就东西伯利亚原油管道开 发合作加快专家级谈判。

  政治上的游说、金钱上的收买、利益上的诱惑,不可否认日本“明枪暗剑”花样翻新的手段已经奏效。日本曾承诺以10亿美元的高价,帮助作为“安纳线”出海口的滨海边疆城市进行经济 开发和环境保护,而这座城市顺理成章地成为“安纳线”的忠实拥护者之一。与此同时,当时已包括布利亚特州、赤塔、哈巴在内的“安纳线”沿途 7个州都支持日本石油管线方案。很显然 ,石油管道谈判的天平已经严重倾向了日本方面。

  2003年11月13日,俄罗斯自然资源部副部长扬科夫在“俄公司生态项目会议”上称,自然资源部已否决了尤科斯公司提出的“安大线”石油管道建设项目。而这也宣布,经过大半年从政治 、经济、新闻媒体、民间等各个层面对俄发起强大攻势,日本终于动摇了俄罗斯决策者修建安大线的决心。

  俄罗斯的如意算盘

  安大线的被否使得有利于日本的安纳线成为俄罗斯惟一的选择,随即,2003年12月 15日至17日,俄罗斯总理卡西亚诺夫访问日本。12月16日,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与卡西亚诺夫会谈 时表示,日方将为建设连结东西伯利亚和远东纳霍德卡的石油管道提供合作,解决资金和环境方面的问题。当天下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首相官邸与卡西亚诺夫也进行了会谈,并且发表了 共同声明称推进日本与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石油管道具有重要意义。

  最终,2004年3月3日,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公布了远东石油管道“新方案”,计划修建两条管道,一条通往纳霍德卡,另一条分管道通往中国。管道起点是贝加尔——阿穆尔铁路的枢纽泰 舍特,途经阿穆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的 4个地区,总长度约4100公里,建设周期4年。

  “泰纳线”的出台标志着日本排挤中国并自己利用俄罗斯石油的战略目的已经初步实现,而此时令俄罗斯政府没有想到的是,日本开始以种种借口推迟当初许诺投资的资金。其中最主要的 借口就是称:日俄两国的北方四岛争端还没解决,使得提议遭到日本公司的反对。日本希望通过管道的投资获得领土谈判的主动权。但日方在领土问题上固执己见甚至提出新的领土要求,使 俄方意识到日本政府的投资仍是烫手山芋。

  日本的得寸进尺似乎让俄罗斯方面失去了耐心,2005年4月5日,俄罗斯总统助理伊万诺夫率领代表团访问北京时表示俄罗斯政府已基本敲定建设“泰纳线”中国支线。紧接着, 4月11日, 负责“泰纳线”石油管道设计、修建和管理的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总裁西蒙-瓦什托克突然表示,日本提供的贷款对该公司来说无足轻重,公司将依靠自有资本,以及向美国和亚洲国家发行债 券的方式解决 115亿美元的建设资金。

  俄罗斯的新主张无疑让日本政府更加担心,在当月举行的日俄部长级会议上,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强烈要求俄罗斯首先修建通往太平洋 (601099,股吧)海岸的油管。他强硬地表示, 如果俄方在修建“泰纳线”时不充分考虑日本利益,先修建中国支线,日方绝不会给这个项目提供任何经济援助。但与此同时,中川昭一也对参会的俄罗斯工业与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示好 ”,称日本已经做好了为该项目提供融资支持的一切准备。

  但是,由于上次日本消极投资的经验教训,此次日方的杀手锏“日元外交”似乎失灵了。2005年4月 26日,俄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签署命令,决定第一阶段先将远东石油管道修建至 离中国边境70公里左右的斯科沃罗季诺,第二阶段再考虑修建至太平洋港口佩列沃兹纳亚湾(滨海边疆区)的输油管道。

  祸根凸显

  经过漫长的项目论证后,2009年2月17日,在中俄能源谈判代表第三次会晤后双方共同签署了关于修建中俄原油管道、长期原油贸易、贷款等一揽子合作项目协议。根据协议,俄罗斯石油公 司将通过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管道的中国支线每年为中石油供应 1500万吨石油,期限20年。而作为交换,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将为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提供 250 亿美元的贷款,用于石油开采运输和石油管道的建设。

  然而,项目还未完工,中国就先赔了一大笔。2009年底,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出台了一项新政策,单方面宣布对东西伯利亚——太平洋石油运输管道( ESPO)征收关税。这项规定是俄 方单方面制定的,并且是在当初的协议履行之后新增加的,明显违反了双边协议精神,俄罗斯单方面的不义之举也为日后中日能源合作纠纷埋下了祸根。

  2011年4月20日,俄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也加入了与中石油谈判的行列。该公司发言人新闻发言人伊戈尔·杰明称:“我们可能在伦敦仲裁法院起诉中石油付款不足,但在此之前,双方会在 5 月份举行会谈。”伊戈尔·杰明还表示,由于中方付款不足,俄罗斯国家石油管道运输公司每月损失金额略超过2000万美元。

  这场无厘头的纠纷很明显是因俄罗斯的单方面提价而引起,但是前期投入巨资修建管道的中国却只能被动接受。2011年 6月13日,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爱德华·胡代纳托夫表示,“截至今 日俄中双方所有输油协议均已达成。一切分歧都已消除。”

  出处:《环球财经》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白益民
白益民
日本财团研究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