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跑侵略者,建设新家园: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战后重建

作者:郑怀盛 王吉宁 来源:中国国防报 2020-11-06 983

打跑侵略者,建设新家园: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战后重建

郑怀盛 王吉宁

打跑侵略者,建设新家园: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战后重建

志愿军帮助朝鲜人民进行战后重建

打跑侵略者,建设新家园: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战后重建

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联欢

在打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朝鲜停战协定签订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巩固防守的同时,还帮助朝鲜人民建设新家园,与朝鲜人民结下深厚情谊。如志愿军第21军在承担海岸防御任务期间,就帮助当地朝鲜群众解决了生产、生活等方面的诸多问题。

1954年4月,第21军接替第15军担负朝鲜东海岸防御任务。1955年10月,第21军移防朝鲜西海岸接替第24军在肃川地区的海岸防御任务。这一阶段,第21军主要帮助当地朝鲜群众解决了下列问题。

一是帮助朝鲜群众解决过冬问题。第21军党委不间断地要求部队发扬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把我军拥政爱民的优良传统在驻外条件下发扬光大。具体是将改善当地贫困群众的过冬生活与冬防冬训任务结合起来。为当地群众盖茅草房,保证当地群众有房住、有柴烧、有饭吃,使他们能够安全过冬。

二是帮助朝鲜群众春播春种和秋收。第21军党委下达指标任务:要求所有指战员在春种插秧期间,必须出满3个劳动日。军里有许多青年学生,从未干过农活,但为了朝鲜群众早日过上稳定的生活,从插秧、除草、田间管理到秋收样样学,样样做,当起了穿着军装的农民。

部队还积极主动地为当地群众修建和完善各种农田水利设施。全军大力开展“送温暖,做好事”运动,为当地群众送衣、送粮、送药、送文具、送玩具等。

志愿军的行动换来朝鲜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支持。在第21军几乎所有连营团驻地,当地妇女不计寒暑、数年如一日地自发为指战员们拆洗被褥、清洗衣物、打扫卫生。

三是为当地群众诊疗治病。战争结束后,朝鲜群众的生活极度困难,缺医少药的现象十分严重。为此,第21军专门派出医生和卫生员在当地乡镇为群众开展巡诊、义诊活动。据统计,仅62师在1954年就接诊群众6781人次。在1958年7月1日至21日仅20天时间里,63师某卫生连就接诊驻地群众1130余人次。

第21军的上门送医送药活动,极大改善了当地群众的医疗条件,使患病人数大大下降。

62师助理军医王世志用针灸治疗聋哑病的事迹,被朝鲜《劳动新闻》报道后,朝鲜最高人民会议的一位李姓副委员长立即带着患聋哑病的19岁女儿来到62师找到王世志,请求为其女儿治病。经4个月治疗,他的女儿恢复了听力,并且能说出“阿爸吉”“阿妈妮”等简单用语。在王世志回国时,李副委员长握着他的手说:“你们中国人民不但出兵帮助我们打败了美国侵略者,而且还帮助我们战后恢复家园,现在又精心治好我女儿的病,这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我们朝鲜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四是为朝鲜基础设施建设作出极大贡献。1957年4月,第21军先后出动12.7万余人次同朝鲜人民一起修建云井水渠、龙山水渠、双溪水渠等平南水利工程。

到1957年底,第21军共帮助朝鲜修建平壤内阁综合办公厅、中央综合医院、金策工业大学、人民经济大学、遗子女学院等432座公共建筑,283所中小学校,22座小型工厂,27394间普通民房,修建包括大同江桥和清川江桥在内的大小桥梁1382座,37个火车站,贝龙、泰川等8座水库,平南灌溉工程、胜湖里灌溉工程等1399条水渠,艾江山1384座堤坝。仅军直属各分队就为当地群众制作1323件农具,为朝鲜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为表彰在平壤灌溉工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第21军指战员,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将22枚国旗勋章和军功章授予62师副师长冯福林、185团卫生连指导员沈光英等人。

1958年2月14日,应朝鲜政府的邀请,周恩来总理率中国政府代表团到朝鲜进行友好访问,金日成首相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了一系列会谈,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撤离朝鲜回国的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决定志愿军在1958年底前分3批全部撤离回国,同时任命第21军军长谢振华为第二批回国代表团团长,第54军副政委汪易为副团长。

在第21军各部队前往肃川火车站和平壤火车站,准备乘火车返回中国时,道路两旁簇拥着成千上万前来送别的朝鲜群众。

朝鲜的妇女们,一个劲儿地往志愿军指战员怀里塞吃的,热情地拥抱着,哭着告别着……在长鼓舞和箫笛的伴奏下,欢送队伍载歌载舞,朝鲜群众将鲜花彩带撒在指战员的身上。有的朝鲜群众还为志愿军战士背背包,或把志愿军战士扛在肩上往前走。

火车缓缓开动了,可送别的人群仍不愿离去,男女老少眼含热泪,挥舞着长条彩带,跟随开行的火车缓缓移动。在车站站台上,许多得到第21军治疗而康复的朝鲜群众,拉着志愿军指战员们的手,跟着火车向前缓行,久久不肯放开。还有一位曾得到第21军治疗而痊愈的朝鲜老大爷,在火车开动时,跪倒在站台,哭着向恩人们挥手告别。

“再见了,阿爸吉!”“再见了,阿妈妮!”歌声、口号声、呼喊声、哭声、锣鼓声响彻整个站台,汇成中朝友谊的“交响曲”。中朝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友谊,万古长青!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3
0
1
6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