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模范伏击战”:全歼鬼子“精英”大队

来源:新周报 2025-07-06 244

导读

1939年8月,八路军115师在鲁西梁山地区全歼日军一支装备精良的“王牌”大队,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这场战斗创造了抗战史上八路军首次以同等兵力和劣势装备消灭日军成建制部队的“模范歼灭战”。

01

日军皇族少佐冒进“扫荡”

1939年初,为支援山东人民抗日斗争,根据中共中央和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八路军115师师部及343旅以东进支队的名义,在代师长陈光和政委罗荣桓的率领下,迅速挺进山东,转战至鲁西平原,在山东抗日武装和人民群众支持下很快站稳脚跟,建立和扩大了抗日根据地。

同年3月,陈光指挥杨勇所部在郓城地区向日伪军展开攻势作战,拔除敌伪重要据点,给当地日伪军以沉重打击。5月,陈光带领主力继续东进,威慑津浦铁路中段的日军,粉碎了山东敌酋尾高龟藏亲自纠合5000人马发动的九路围攻,迅速开创了鲁西地区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八路军的作战行动大大震动了山东日军,他们没有想到在迅速击溃国民党军后,会遇到更强劲的对手。尽管日军情报部门通过“努力工作”,事先得到了八路军115师挺进山东的情报,其谍报专家和作战指挥部门的高参们还经过“潜心研究”,专门给部队下发了《对115师作战研究》的指导手册,但实际上对八路军的战略战术却依然是一无所知。

为了巩固其占领区,“消灭敢于与皇军作对的共产军”,1939年6月,驻津浦路日军第三十二师团决定对其心头之患的八路军展开“扫荡”行动。7月底,该师团从日军中抽调了1个野战步兵大队担任“扫荡”任务,还特地加强了部分骑兵和炮兵,组成了一个混成大队,企图一举将115师部队“驱逐出山东境内”,以“确保整个占领区的治安”。

来犯的日军指挥官名叫长田敏江,出身日本皇族(注:有史料称他是日本天皇的一个外甥),所以备受日军高层的重视,是日军将校军官的“重点培养对象”。来华前,日本天皇还专门召见了他,鼓励他在中国战场“好好锻炼”。

为消灭新出现的“共产军”,为自己在皇室家族中“露脸”“建功”,长田敏江便主动“请缨”率队前往扫荡。这位年轻气盛的皇族少佐自侵华作战以来,基本未遇到过像样的抵抗,压根没把新对手八路军放在眼里。从驻地出发后,连前哨警戒都不派,就这么大模大样地直向我鲁西根据地开来。

此时,陈光所率的115师主力已开赴鲁中南地区开辟新区,鲁西仅留有师直特务营和686团第三营两个连,总兵力不足600人,总兵力与来犯日军大体相当,但装备却远远落后于日军。

在紧急作战会议上,少数人对能不能打这一仗有所顾虑,甚至有人认为部队大都是经过长征的红军骨干,如果再受损失,不好向中央交代。但陈光经过仔细分析研究后认为,可以下决心以现有兵力歼灭这股骄狂冒进的日军。罗荣桓政委也十分赞同陈光的意见,大家很快统一了思想,决心歼灭来犯之敌。

02

八路军设计引敌入瓮

8月2日清晨,长田敏江率领他的大队人马,耀武扬威地开进了梁山地区。为了向八路军“示威”,他在距离八路军根据地还有几里地时,就命令架起野炮,漫无边际地乱轰了一气。

担负“迎客”的八路军特务营二连迅速让开大道,隐蔽在两侧的高粱地里,待日军大队人马通过后,暗暗跟了上来。

为了将日军引入预定的围歼地域,富有“表演才能”的八路军特务营侦察排长还扮成“维持会长”的模样,领着几个装扮成“顺民”的小战士打着“药膏”旗,提前到路边迎候日军。他们热情地将他们“忽悠”到了前集村。

走得人困马乏的日军进村后正准备休息,却发现这里没有一个村民,刚才身边“笑容可掬”的“良民”也都突然消失。长田敏江感到有些蹊跷。正当长田敏江疑惑之际,担任袭扰任务的八路军两个连队突然从南北两面向日军发动了袭击,日军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稀里糊涂报销了1个中队长和10多名士兵。而八路军打完后,又迅速消失在了青纱帐中。

吃了这次亏后,这位“长田君”再也不敢大意,派出骑兵和伪军进行搜索,掩护整个大队随后跟进。当日军折腾大半天并未“发现敌情”后,长田敏江这才放心地带领其人马,进到了梁山西南突出部的山脚下。

不料,早已等候在此的八路军再次向日军发起了第二轮突袭,打得日军猝不及防,当即又有数十人毙命。

长田敏江被打得晕头转向,他实在搞不清作战对手究竟在哪里,采取的是什么“新战术”,顿时肝火大升,一面命令炮兵向四周发炮轰击,一面指挥步兵大队火速占领前面的独山村和村外的乱石岗。

陈光见日军已进入到了预定的围歼地域,诱敌任务已经完成,便命令部队迅速撤出战斗。长田敏江又派出了搜索分队在四周“网”了一遍,结果不但未找到我军的去向,连村里“失踪”的老百姓也一个没有找到。于是,命令伪军到村外的乱石岗担任警戒,把日军全部拉到独山村休息。

午夜时分,随着一颗信号弹的升起,已将日军悄悄包围的八路军迅速向敌发起了猛烈攻击。八路军骑兵连首先从西北角冲进村子,一顿马刀劈杀,就将日军警戒分队全部“报销”。接着,八路军主力部队从四面杀了进来,将措手不及的日军打得屁滚尿流。与此同时,在村外乱石岗担任警戒的1个连的伪军还未来得及作任何反应,就被包围,在一片“缴枪不杀!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喊声中未作抵抗就缴械投降了。

03

敌酋命丧黄泉

经过几个小时拼杀,日军伤亡惨重,军官几乎全部战死。长田敏江感到末日来临,于是把剩余官兵集中起来,抢占了乱石岗下的几个旧石灰窑和两处马车店进行拼死顽抗。这时,在群众支援下,八路军向日军残余发起了最后攻击,经过猛烈的火力突击和惨烈的肉搏战,终于消灭了占据石灰窑和马车店作困兽之斗的顽抗之敌。

长田敏江深知,此次失败让日本皇族颜面丢尽,回去不仅无法面见日本的“江东父老”,而且在一群好战的同僚面前也抬不起头来,于是,便在覆灭之前,切腹自杀向天皇“谢罪”了。

战斗结束,日军这支前来“扫荡”的精锐野战大队除24人被俘外,其余全部覆灭。

长田大队的覆灭和长田敏江的死亡,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战后,日军对此次战斗和长田敏江的身份始终秘而不宣,但却连续召开了多次作战“检讨会”,一大批军官相继被追究了责任。日军从此对作战对手八路军不得不“另眼相看”。

1939年8月7日和8日,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和副总司令彭德怀,联名向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接连发出两封电报汇报战绩,在对日作战中连连失利的蒋介石,此时正急需各地抗战的“利好消息”,接电后马上给予复电,对“陈师”的出色战绩深表嘉奖。

这次战斗,八路军115师创造了八路军在劣势装备和兵力同等情况下,全歼日军一个成建制混成加强大队的出色战例,被八路军总部和国民政府誉为“模范的歼灭战”。

此战胜利结束后,陈光和罗荣桓的威名很快在山东各地流传开来,军民们尊敬地将115师称为“陈罗”。随后“陈罗”和山东地方党组织紧密配合,在各地迅速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粉碎了日军无数次“扫荡”,部队以挺进山东时不到一旅之众,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0余万大军。

据《解放军生活》、《党史博览》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1
2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