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达州通川区找到了一把壮大集体经济密钥

来源:农村集体经济研究 2025-07-22 359

四川达州通川区找到了一把壮大集体经济密钥

全力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乡村振兴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各地均有不同的办法。在长期实践中,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找到一条切实有效的办法。

去年以来,通川区针对各村及农村社区,进行了一场全覆盖的“三资”(资产、资源、资金)管理的深度改革。首先是摸清家底,村里到底有多少资产、资源和资金,让群众不再面对一本“糊涂账”;然后严格监管,使当家人不再那么随心所欲;同时还要让“三资”运营活起来,不再空转、不再闲置、不再被贱卖,充分尊重民意基础上,尽量发挥效益。

通过一年多以来的推行,各村及农村社区集体经济逐渐活跃起来。在去年涌现出2个百万元村的基础上,今年有望出现1个200万元村和4个百万元村。

让“糊涂账”变“明白账”

脱贫攻坚结束后,通川区进行了一次村级建制调整,不少村系原来两村甚至三村合并而成。合并之前不少村就存在资产不清、资源不明、账目混乱的情况,合并之后更为严重。

现在的罗江镇金凤村,就是原来的金凤村与红营村合并而成。过去的金凤村,虽然是一个富裕村,但村“两委”班子涣散程度却在省上是挂了名的。“我们一清,发现了很多问题,最突出的是村集体资产资源被很低价格超长时间租赁出去,全村产业基础虽好,有3200亩青脆李,户均收入超过10万元,村集体竟然还负债上百万元!”村党总支书记曹动政说。

金凤村对症下药,首先把1100株村集体李子树收了回来,发帖让市民以每株300元至500元认领,结果市民认领400余株,当年为村集体创收2万多元;其余几百株村上自己经营,通过精细管理,仅赏花季停车场收费就达6万余元,李子树总收入10多万元。

“为摸清‘三资’家底,我们成立了镇党政负责人工作专班,并联合农业、财政、自然资源、水务、林业等部门,对全镇村(社区)集体资产、资源进行精准确权。”罗江镇党委副书记廖贵超说,同时聘请第三方律师团队和专业审计机构,对各村集体经济合同逐一进行筛查,然后通过村务公示栏、微信公众号及“川善治”平台予以“阳光晾晒”。

通过这样的工作,罗江镇共核准全镇村(社区)集体资产总额达4324万元,集体资源中耕地3.01万亩、林地3.17万亩、养殖水面730余亩。还整改超期、低价、权责不清等问题合同3份,追回欠缴租金2.8万元,重新发包集体资源26处,年租金增长10%。

村上事务不再由几人说了算

“对于村集体资金的运用、资产和资源的处置,现在不再是由几个村干部说了算,而是有一套严格的管理规定和运行程序。”凤北街道办事处双鱼湖社区党委书记金家忠说。

双鱼湖社区有个小组长,收到一笔集体款项,因有一笔应支款须及时付,他当即就从这笔收款中支付了,余款也没及时入集体账户,很快就被群众举报。“我们立即派人前去核查,发现问题属实,对这名小组长进行了批评教育,并责令他立即按程序入账。”金家忠说。

在双鱼湖社区,集体资金的使用,集体资产资源的处置,都严格遵循“三重一大”“四议两公开”的原则。对于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大资产资源以及大额资金,必须经过党委会提议、“两委”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居民代表会议决议,然后将决议和结果公开。

通川区整合区纪委监委、农业农村、审计、财政、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力量,构建起村级初审、乡镇终审、县级监督的三级监管模式,确保每一分集体资金都在严密监控之下。

早在10余年前,罗江镇就试行了“村财镇管”机制,如今这一机制更是在全区普遍运行。不管是村“两委”机构的账,还是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账,都得经过村财务监督小组每个人签字,报镇财政所审核,相关领导签字后,才由财政所支付到相应人员或机构账户中。

金凤村集体经济组织经营了一块100余亩的耕地,种植油菜和玉米、大豆,到了需支付务工人员工资时,他们先是将拟定的工资支付方案拿到会上讨论,然后将收集有务工人员银行账号的表册拿到会上,经财务监督小组每人认真审核签字后,才报到镇财政所审核。

“现在群众最关心的就是,‘川善治’上或者社区、小组微信群上有关财务公开的信息。”金家忠说,每一分钱怎么用的,用在哪里的,群众一看就明白,明白了就拍手称好。

盘活资产激活资源壮大集体经济

“三资”改革最终目的是什么?不管怎样摸清家底,不管如何严格监管,最终目的还是为了让每一分钱充分发挥作用,让每一处资产资源充分发挥效益,进而壮大集体经济。

双鱼湖社区处在通川区万亩青脆李产业带上,春天,绵延不绝的李花洁白如雪,夏天,络绎不绝的游客前来采摘,乡村旅游也顺势发展起来。该社区正在打造“中华李村”,发展潜力不可小觑。基于此,社区发展集体经济心中也有了数,今年能实现百万元村目标。

通过摸家底,社区将账上30余万元拿来流转了30余亩青脆李,每年产值达20余万元;因社区是原三村合并,三所闲置村小分别租赁给区农业农村局和达州市文旅公司,用作农耕文化及特色农产品展示,以及游客接待中心,每年可为村集体增加3万元以上收入。

磐石镇金龙村更是将“家底”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该村利用离城区近的优势,通过招引企业入村,共同开发资源的模式,步入一条集体经济发展快车道。

据村党支部书记刘中博介绍,村集体与四川博诚农业有限公司合作,将闲置村小和闲置土地出租,每年收租金17.5万元;村集体出资69万元,参与公司发展露营及山地越野项目,每年固定分红达5.26万元。村集体通过组织劳务,每年创造劳务收入40余万元。

村集体还出资77万元入股达州市憬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发展“鱼菜共生”项目,每年按6%比例分红,村集体可分4.62万元;如今,“鱼菜共生”已成观光项目,只见一水池中养有鲈鱼等名贵鱼种,水面漂浮的泡沫板上种植各种蔬菜,年鱼菜综合产值上百万元。

刘中博说,“五一”与“十一”举办音乐节等活动,也是一笔可观收入。今年“五一”音乐节,营业收入31.2万元。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06万元,预计今年会超过去年。

来源:农民日报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5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