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化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作者:崇沛婷 来源:吉林日报 2017-07-14 1952

以文化自信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崇沛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与文化,是我们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但在当代中国,却始终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歪曲近现代中国的历史,颠倒是非,篡改历史真相。历史虚无主义者的主要表现有:对我国的历史阶段性情况进行片面错误的分析;否定如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先辈的革命事迹;抹杀中华民族独立斗争的历史;抹黑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这些行为造成不少人们的思想混乱,不仅削减了中华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还阻碍了中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建立与发展,导致严重的消极后果。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不仅仅是在学术层面,也一定要从政治层面的角度去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过:“历史虚无主义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的历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历史虚无主义的要害,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在当今所谓的追求思想多元、追求言论自由的名义下,历史虚无主义者利用现代化的传媒平台,传播错误的历史观和价值观,这是对民族文化独立性与主体性的挑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挑战,更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挑战。

坚持文化自信就是要坚持唯物史观。面对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一个大前提就是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唯物史观为指导原则。“治史”“学史”“用史”,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科学正确地阐释历史既能通晓过去,更能获得对现实的启示。以史为鉴,才能牢记历史经验、历史教训、历史警示,为国家与民族复兴提供有益借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要求我们用全面、客观、发展的方式看待历史,要求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研究分析具体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历史背景出发,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历史的主流和本质。这样才能避免陷入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思潮中,才能真正看清中国近现代历史中的事实真相,才能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发生的必要性,理解社会主义能够在中国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才能更好地建立起对中国的历史文化自信。

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我们要增强天下为怀的责任感、使命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捍卫中华民族的光荣历史,坚定文化自信,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