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河:你知道延安文艺座谈会为何会在五月召开吗?
上世纪三十年代,红军经过万里长征来到陕北,给延安烙上了特殊的红色印记。80年前,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延安成为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发源地。
党中央落脚延安以后,随着知识青年从四面八方涌来,延安的文艺队伍在不断扩大,文艺组织、文艺刊物日渐增多。许多文艺工作者受到根据地火热斗争生活的感染和启发,创作了一些文艺作品。但是,由于他们都来自国统区的城市,创作和演出的文艺作品存在着脱离延安现实情况、脱离工农兵实际生活的倾向。有些作品的错误倾向还相当严重,甚至影响到人民军队军心的稳定。对此,不少党员文艺家对那些错误倾向的作品进行过一些程度不同的批评。
延安文艺界问题在1942年的3月份突出暴露出来并引起强烈的反响,之后,毛主席连续与数十位文艺家进行交流和对文艺问题展开深入调查研究,直到4月下旬他还约请了鲁艺的几位党员教师进行了交谈。1942年5月2日,延安文艺座谈会正式召开。
五月,是整个延安一代人心目中具有特殊意义的月份。早在1939年5月,陕甘宁边区文协就曾编辑出版过一本名为《五月的延安》的颇具影响力的书。该书《前记》说:“五月是刺激革命情绪的月份,延安是发动抗战力量的中心,五月的延安的生活,该是多么热闹,紧张,丰富,活泼的啊!”“在五月里,有着多少可纪念的日子:五一,五四,五七(即“二十一条”国耻日),五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发出《反对国民党出卖淞沪协定通电》日),五卅(“五卅惨案”),那是世界上整个的革命浪潮,特别是中国民族反日本帝国主义斗争留下的脚印。”该书中《生活在五月的热流里》一文写道:“四月的延安还是枯燥的,宝贵的绿色还埋葬在地里。但,似乎是欢迎战斗的解放的五月吧?秃山上绿草像这秃头顶上长出浅发似的布满着,枯树枝也披上了绿衣。……五月这个不平凡的时日”,“令我兴奋着”。
五月,既承载着革命的光辉历史信息,同时也承载着万木争春的自然时序信息。而这些无形的信息,对每一个参加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人来说,都有着难以忘记的体验。
五月的延安
著名女作家草明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40年之后还深情地说:“5月,是个美好的月份,她被多少诗人、歌手称颂过。她不仅把春天浓重的美妙的气息带给人们,而且,多少伟大的革命事件发生在这个可爱的月份啊。巴黎公社就在5月里度过它的最后阶段。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五一’国际劳动节恰恰在5月的头一天。世界革命人民的导师马克思的诞生也在5月。还有,我国‘五四’运动也是在5月里发生的。啊,5月,美丽的5月,红色的5月!”
著名作家周立波也说:“5月里,延安的天气不冷不热。延河解冻了,浑黄的河水,弯弯曲曲地在泥沙淤塞的浅浅的河床上奔流,杨柳转了青,刺梅花的强烈的香气飘满了山沟。5月正是延安的春天。”
著名报告文学家黄钢1977年5月21日在《解放军报》上发表的《难忘的延安之夜》中也深情地说:“延安5月的气候,是令人神往的。初夏的脚步逐渐地移近了,春寒却还没有完全消除。”
著名戏剧艺术家金紫光则直接针对1942年的5月说:“1942年5月,那正是明媚的春天。西北高原的春风吹醒了延河两岸的山花野草,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碧绿丛丛,蔚蓝的天空,不时飘来朵朵白云。”
这里,无论是人们所敬仰的浸润着鲜红色的革命五月,还是人们感佩的充盈着春天气息的自然五月,都预示着对人类生命活力的催生与激励,都预示着人类自身生命活力的萌动与勃发。总之,延安文艺座谈会一旦在时令上与5月联系起来,就已经注定这是一次生动、活泼、激越的会议,是一次极具创造性的会议。
延安文艺座谈会,解决了文艺界的重大问题。毛主席的《讲话》,指明了革命文艺的发展方向,在文艺界引起了巨大反响。延安的群众文化活动空前活跃。陕甘宁边区的新秧歌运动蓬蓬勃勃地开展起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在《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深入基层,深入敌后抗日根据地,在斗争实践中创作出《白毛女》、《兄妹开荒》、《夫妻识字》、《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王贵和李香香》等一大批深受广大劳动人民及指战员欢迎的文艺作品,中国革命文艺事业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上面提到的四位发表五月感言的著名文艺家,他们后来走过的历程,是延安文艺工作者在《讲话》指引下不断创造广受劳动人民群众喜爱的作品的一个经典缩影。
草明
草明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以后,多次提到,毛主席的文艺思想一直鼓舞着她前进。以前她写工人,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上,没有深入生活。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激励和促使她长期深入劳动人民群众生活、深入到劳动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中去。1946年起,草明开始扎根工厂体验生活,于1948年完成著名的中篇小说《原动力》;1950年写出长篇小说《火车头》。以后两年主持东北作协工作;1954年落户到鞍山,在鞍钢炼钢厂党委工作;1959年出版长篇小说《乘风破浪》。她是我国一生都在写工人的著名作家,创作了20多部长、中、短篇小说及散文集,共计600多万字,其中90%以上的作品是写工业题材,着重反映新中国工业发展和工人生活的变迁情况,1987年被全国总工会授予五一劳动奖章。
草明的代表作《原动力》是我国最早描写解放后工人阶级生活斗争的优秀中篇小说,该作品的创作灵感来自于她在牡丹江镜泊湖水力发电厂的工作经历。《原动力》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文学巨匠郭沫若、茅盾的高度评价,被誉为“中国的《士敏土》”(《士敏土》为反映苏联经济建设的优秀小说)。《原动力》后来被译为10多种外国文字。在北京第一机床厂体验生活期间,草明创作了长篇小说《神州儿女》;在鞍钢体验生活后,她创作了长篇小说《乘风破浪》,后来被改编为话剧广泛演出。草明始终坚持深入工人群众和火热的国家建设之中,从生活中捕捉、提炼和升华工人阶级的优秀品德,鞍钢工人以“延安火种钢铁魂”来赞誉她。
2013年草明诞辰一百周年时,中国作家协会在北京举行“草明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与会发言代表深情地说,回望草明的一生,我们会清晰地看到,她的足迹一直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建设的进程叠合在一起,她的笔端流淌出的真诚而明亮的文字,也总是和时代的潮音、人民的心声尤其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思想情感交融、共鸣。
周立波
周立波1944年8月随军南下,1946年10月去东北参加土地改革,每天都要往返于田间坡头,和农民们一亩一亩地处理这土地的事情,他以此为题创作了长篇小说《暴风骤雨》,获得1951年斯大林文学奖。这部小说中人物形象鲜明,成功地运用了东北方言和俚语,生动活泼,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及地方色彩。
1949年9月,周立波被调到北京,被安排在文化部编审处工作。1949年10月至1950年6月,参与拍摄纪录片《解放了的中国》,1951年,这部影片又斩获斯大林文艺奖。1955年10月,他携全家从北京迁回家乡湖南益阳,建立长期生活和创作基地,并担任了大海塘乡互助合作委员会副主任。1958年11月,长篇小说《山乡巨变》开始发表,1960年出版续篇,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好评。1979年周立波去世后,其家属遵从周立波的遗愿,将其遗物(包括平生所写的作品和稿费)捐给了国家有关部门。周立波为党的文艺事业尽了自己的最后一份力量。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的《建国三十二年历史的基本估计》指出:“文艺方面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作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在1985年2月编辑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注释本(修订)》,人民出版社于1985年9月出版发行。在注释“文艺方面创作了一大批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优秀作品”时列举了下列书目:
“例如著名的小说有:《创业史》、《红旗谱》、《红岩》、《青春之歌》、《风云初记》、《林海雪原》、《小城春秋》、《三家巷》、《三里湾》、《山乡巨变》、《红日》、《铁道游击队》、《百炼成钢》、《上海的早晨》、《金沙洲》、《香飘四季》、《欧阳海之歌》……等。中、短篇小说集《政治委员》、《三千里江山》、《风雪之夜》、《党费》、《李双双小传》、《我的第一个上级》、《春种秋收》等。”
新世纪之初,人民文学出版社曾编辑出版了“中国当代长篇小说藏本”丛书,上面提到的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和草明的《百炼成钢》均列入其中。
黄钢
抗战结束后,作为新华分社副社长的黄钢,用他的笔真实生动地报告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胜利之夜——延安回忆》、《天空属谁》、《蒋介石汪精卫“救国同心”》等作品,连同两年后在东北战场及解放上海的战斗中写就的《东北战场的一盘棋局》、《他们是胜利者》、《决裂》等报告文学,共同绘就了解放战争时期英勇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的长篇历史画卷。解放后,黄钢创作了报告文学作品《在杨根思牺牲的地方》,让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的事迹家喻户晓。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团结起来到明天》,四幕话剧《指挥员在那里》等。1963年调到《人民日报》任国际部评论员,在这一时期,他又写了大量的文艺性政论,结集成《亚洲的新纪元》、《伟大的变化》等,在国内外产生不小的影响。1980年,黄钢作为发起人之一创建了中国国际报告文学研究会,担任常务会长。
2021年10月,被主旋律电影引燃的国庆档的尾声,有一部特别的电影上映,加入了以光影讴歌先辈的致敬队伍,这就是修复版的《永不消逝的电波》。《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事迹为原型,讲述了中共党员李侠潜伏在敌占区,为革命事业奉献出生命的故事。电影将惊心动魄的革命斗争,融于平常的家庭生活中,塑造了李侠这一乐观坚毅、临危不惧、勇于奉献的共产党员形象,影响了几代中国人。影片于1958年上映,至今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但这部首次表现隐蔽战线斗争的影片长久以来一直备受影迷喜爱,无论是舞剧、电视剧等其他艺术形式的改编,还是各种红色主题影展的频频入选,都证明了这部电影经久不衰的魅力。
黄钢是《永不消逝的电波》的编剧之一。电影中“李侠”的故事以原型李白的事迹为主,当时黄钢为了找到原型李白,很费了一番工夫。上海解放后,大家都在寻找李白,但没结果。黄钢听闻上海解放前,有十余人在浦东被枪杀,便派人在坟场挖掘,并请来李白夫人通过衣料辨认,这才认出李白。黄钢在剧本创作中起到了主导作用,他还将稿酬2000元全部捐给了烈士子女教育基金会。
金紫光
金紫光1939年在延安导演、指挥了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创作指挥了《青年大合唱》,1943年在延安组织演出著名京剧《逼上梁山》,他在该剧中饰演主角林冲。毛主席曾亲笔写信,赞誉此剧“开了新生面”,是“旧剧革命划时期的开端”。1946年参与筹建我党第一个红色交响乐团———中央管弦乐团并任副团长。1947年参加了新歌剧《兰花花》的作曲与导演,是民族新歌剧的先驱者之一。
2019年9月,著名戏曲评论家张永和撰文写道:适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在这天翻地覆的70年中,中国戏曲践行“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在党和政府关怀、扶持和指导下,本着“三并举”的主旨,在优秀传统剧目的整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京剧的创作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这三个方面的成果而言,在中国京剧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剧目何止千百!要谈70年来所诞生的优秀京剧剧目,必须从两出具有“先驱”意义的剧目谈起。这两部戏编创于上世纪40年代,在戏曲舞台上影响深远,打开了一个新局面,开启了一代戏曲人创作方向。这两个剧目,一出是京剧《逼上梁山》,一出是京剧《三打祝家庄》。
2000年3月8日,新华社报道:“首都各界代表600多人3月7日来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沉痛送别著名戏剧艺术家、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原副局长金紫光同志。金紫光因病医治无效,于2000年1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李鹏、朱镕基、胡锦涛、乔石、王光英、程思远、布赫、叶选平等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对金紫光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哀悼,并向其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历史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春节团拜会上讲话时指出:“百年峥嵘追梦路,初心如磐启新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亿万中华儿女一路走来,筚路蓝缕,风雨苍黄,我们迈入了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新时代。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唯有不忘来时之路,方知革命寻路之难,方知建设探路之苦,方知改革闯路之险,方能在复兴之路上行稳致远。”
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们,特别是某些名声显赫、拥趸者甚多的文艺家,你们还记得“来时之路”吗?!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