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背后的政治力学

作者:闲言 来源:红色文化网 2013-05-02 465

中国人民银行21日发布公告:自2005年7月21日起,中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2005年7月21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升值2%。

这一突如其来的人民币升值,其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它反映了当前复杂微妙的国际关系及中国所面临的严峻国际形势,凸显了中国领导人的政治智慧。

从纯经济角度看,人民币较大幅度升值不利于中国经济,但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已势在必行。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价格优势是第一要素。由于中国出口产品大多集中在低附加值的加工行业,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从根本上破坏中国经济竞争力,使严重依赖海外市场的中国经济陷入困境。但由于中国产品现在在技术、质量等方面已形成自身特点,人民币2%的升值尚能承受。

另一方面,世界主要货币情况较十年前已有较大变化。美元长期弱势,欧元、日元的地位作用越来越突出。继续盯住单一美元,人民币政策将丧失弹性、易陷入被动。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其重要目的是为了汇率相对稳定,现在盯住单一美元已难有效维持稳定,反而可能成为不稳定之源。因此,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参考一篮子货币调节汇率已不容缓。

中国借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之时,突如其来地宣布人民币升值2%,既改善了汇率机制,又缓解了外部压力,体现出极高政治智慧。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一直在多方面施加压力,逼迫人民币升值,此轮升值幅度仅2%,显然未达到它们所预期的最低水平。但是,正是这个2%,体现了国际关系的复杂微妙以及中国领导人应对严峻棘手局面的高度智慧。

当前中国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之严峻、复杂主要表现在:

一,中美之间的结构性战略冲突难以调和,中国难以真正融入“主流国际社会”。中美两国的战略冲突是新兴大国与老牌帝国在全球既定资源利益格局下的必然,它既不会因中国“积极融入主流国际社会”而化解,也不会因中国政治制度的转型而消失。在全球资源、利益总量难有实质突破的背景下,“中国崛起”对所有既得利益国家(传统强国)都是噩梦,对美国“保持对世界秩序主导权”的战略目标更足以致命。因此,无论中国再怎么韬光养晦、委曲求全,都不可能化解美方敌意。美方对中国敌意的收敛,只会伴随着中国的衰落,而不会伴随着中国的低姿态或民主化。

在这种既定利益格局下,一味迎合无济于事。即使中国完全遵照美国的指挥棒立即大幅升值人民币或实行自由浮动汇率,仍然不可能化解美方敌意,美方很快又能从其它方面找到挑衅借口;除非中国真的由此而衰落或出现了新的、对美国更具挑战性的对手,否则美国对中国的敌意不会消失。

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中国政府强硬应对美国国会及其行政当局关于人民币升值的动议。此次人民币升值2%也与美方要求相距甚远,不仅如此,中方还一再强调汇率自主不容外部干涉,强调此轮调整是中方依据自身利益自主进行。

二,中国仍无力正面对抗美国。迄今为止,虽然中国的经济水平、综合国力已有较大增长,但仍不具备与美国正面抗衡的能力。不仅中国不具备这种能力,当今其它国家也不具备,今日世界是美国一超独大、单极化特征明显的世界。

在这种力量对比格局下,中国对美国不能硬顶,只能软磨;不能对抗,只能牵制。因此,一方面中国不能对美国一味迎合,另一方面也不能对其声音置之不理,只能在二者之间寻找既能维护自身利益又不至过度刺激美国的羊肠小道。这种走钢丝技巧是对中国领导人平衡智慧的重大考验,此次汇率调整证明中国领导人已通过考验:升值2%对中国经济影响微不足道,留下“允许汇率每天在0.3%的范围内浮动”的余地,虽然随后中国即明确否认了短期内再次调整汇率的可能,但仍然为外间留下了想象空间,让美方无话可说。实际上,由于中国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所谓“允许汇率每天在0.3%的范围内浮动”完全是在中国经济管理当局的控制之下,服从于中国的战略利益需要。

三,全力对付中国不符合美国利益。既然中美战略冲突难以调和,中国又不是美国对手,美国应该既有动力又有能力搞垮中国,那它为什么迄今未做到这一点?原因很简单,全力对付中国并不符合美国利益,世界并非只有中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在这方面,美国所受教训已不可谓不深刻,它不会轻易重蹈覆辙。冷战时美国全力对付前苏联,结果便宜了西欧、日本、中国。目前看,虽然中国是“首要潜在战略竞争对手”,但欧盟、日本、俄罗斯甚至印度都各有优势,都有可能发展成比中国更棘手的对手。在全球化时代,美国还没有强大到可独力铲平天下。要全力对付中国,就必然要以利益交换获得其它国家的支持至少是不与中国结盟,这样就必须给其它国家更大发展空间与机会;等到对付完中国后,美国或许会发现,结果只是多了几个比中国更难对付的对手,离美国自己的战略目标“保持对世界秩序的主导权”更远。

毕竟中国的威胁迄今还只是潜在而非实在,中国更有其软肋--在现代西方价值观背景下的国内政治认同。美国对付中国的最理想方案是:在中国国内,利用西化的自由派知识精英(其中多数人是不自觉地被诱导、被利用,自觉服从于美国战略意图的只是极少数),挑动民众对政权的不认同,破坏中国国家的凝聚力与社会整合力,甚至使中国因政治转型而陷入内乱,不战屈人之兵;在国际上,中国崛起必然会影响各大国的利益,美国可利用这种利益一致性组成针对中国的利益同盟。这种同盟必然是不稳定的、针对中国的遏制程度也必然有限,因为其它国家并不象美国一样乐见中国衰落,它们既不愿见中国崛起,又希望中国给美国带来一些麻烦、形成一定牵制。美国纵横捭阂于其间,可以花最小力气达到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中国的目的。

美国的视野是全球一盘棋,既要重点关注中国,又要兼顾其它。既然它不能全力遏制中国,就只能对中国既遏制,又接触。“遏制”可以使中国不能顺利崛起,或许其间就可能引发中国内乱;“接触”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推动中国政治与社会的变化,同时可利用中国达成一些其它目标,至少使中国不能被美国的其它“潜在竞争对手”所用--美国确实做到了对力量(尤其是影响力)的最佳运用,对资源的最有效配置;不仅是对它自己的,还包括别国的。

所以,虽然今年美国两名参议员在投机资金的怂恿下推出了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强硬法案,但美国行政当局并未就此对中国相煎过急。在这种相互牵制格局下,中国人民币升值2%的方案才能被视为是对各方的一个交待,才能达到预期目的。正由于国际关系错综复杂,各国之间存在多方面、多层次的相互需要,被世界霸主美国视为“首要潜在竞争对手”的中国才能够至今有惊无险,并能够挣得一定发展空间。当今之世,游戏规则虽然复杂,但同样残酷,同样服从于强者意志。中国要在夹缝中挣扎求存,就必须拥有极高的耐心、智慧与胆魄。

(欢迎光临“中间地带”,这里是各种观点理性交流的平台:http://club.cat898.com/newbbs/list.asp?boardid=24)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闲言
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