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青山:桀犬吠尧,王长江抹黑不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辉煌

作者:岳青山 来源:察网 2016-09-01 569

岳青山:桀犬吠尧,王长江抹黑不了新中国经济建设成就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提出:党校姓党,坚持党校姓党,首先要坚持姓“马”姓“共”。而“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他尖锐批评党内“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并特别指出:“过去,我听到一些反映,说一些人在党校讲课时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不好。这样的问题在党校不能发生!”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

最近,中央党校党建教研部主任、教授王长江却又一次“在党校讲课时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肆意污毛、否马,虚无中国革命,抹杀前三十年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他在党校教师资班讲课时公然说什么:毛泽东建国后【一拍脑袋瓜,就搞了计划经济。结果呢,搞着搞着,问题越来越多,走着走着,路越走越窄,最后发现,哟,走进死胡同了】。以至于毛泽东晚年【个人威望如日中天,所有的对手全打下去了,包括林彪。谁也没敢,没人敢跟他较量啊,对吧,叱咤风云。但 “经济问题”没有解决,“老百姓的温饱问题没有解决”,也就“自信”不起来了。】

这真是桀犬吠尧!

然而,事实如铁,新中国建立之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伟大成就,与日月同辉。本文仅这个问题,请历史说话,让事实作证,看看王长江的毁谤是何等无耻至极,还历史的本来面目。

一、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光辉成就彪炳史册

列宁有句名言:马克思主义的绝对要求,是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的范围。

新中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是在“一穷二白”、破烂不堪的基地上发端和起步的,正如毛泽东1954年说的,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文集》第6卷,第329页)这就是中国经济建设起步的平台。

不仅如此,建国后又遭受到帝国主义长期的严重的经济封锁,美国操纵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列出的对中国禁运的货单就多达400多项中国建设设可以说几乎没有外援。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毛泽东硬是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在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里,建设起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基本上实现了中国的工业化,把一个积贫积弱、人欺凌的半殖民地的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世界上第六大”工业化的强大国家。

1949-1979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从142亿元左右增长到4681亿元,增长32倍。与此同時,我国各工业产品的产量迅猛增长。发电量由43亿度增加到2820亿度,增加了65倍;原煤产量由0.32亿吨增加到6.35亿,增加近19倍;钢产量由15.8万吨增加到3448万吨,增加211倍;棉纱产量从32.7万吨增加到263.5万吨,增加7倍。机床由0.16万台增至13.4万台;汽车由0增至22.2万辆;铁路机车由0增至512台;水泥由141万吨增至7986万吨,拖拉机由0增至9.8万台;化肥由7万吨增至1232万吨。至此,中国许多产品的产量跃居世界先列。1978年棉纱产量跃居第1位;原煤跃居第2位;钢产量第4位……石油由过去有名的“贫油大国”一跃为“第8位”。粮食、肉类、食物油产量跃居第1或第2位;棉花产量跃居第3位。(据《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1994年出版)

在农业现代化方面,毛泽东与苏联不同,坚决贯彻以工业主导,以农业为基础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农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329.5亿元增加1979年的16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加8倍多,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平增长3.4%。这种速度明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1949年,我国年产粮食11,320万吨,到1979年增至33.211.5万吨亿,年均增长3.7%。这一年全国人均653斤,大致解决了近十亿人口的吃饭难题,创人间之奇迹!

农产品的迅速增长,是新中国大兴水利建设的结果。毛泽东时代,中国亿万农民依靠集体经济的力量,持续大兴水利建设。从建国到1981 年,我国共建成八万六千多座水庫,总蓄水量达四千二百多亿立方。其中,大中型水庫二千七百零二座。而新中国成立时,全国仅有大中型水庫二十座。我国的农田灌溉面积,从建国初期经历几千年达到的低标准的三亿亩,增长达六亿七千万亩,增加了一点二倍。1952年灌溉面积占耕地面积的18.5%,1979年增至45.2%。联合国粮农组织1980年年报指出,我国农田灌溉面积,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为印度、美国、苏联等国所不及。

至于新中国科学技术、国防现代化建设,乃至全社会的道德文明建设的光辉成就,已是有目共睹,本文不再无庸赘述。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国民收入快速增长。从1949到1979年,国民收入从358亿元增长到1978年的3350亿元,增加9倍多,按可比价格计算,30年约增长4.5倍,年平均增长15%,按人均数额计算,从66元增到343元。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也增加较快,1952年只有477亿元,1979年增加到2195亿元,增加4.6倍。扣除人口增长因素,近30年人均消费额增长1.6倍。(郑继兵、杨仑《艰难的历程——中国现代化的百年追求》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第216-218页。)

新中国坚持工业化的社会主义的方向,凸现了无比的优越性。这不仅表现在发展的速度上,而且体现为发展成果最大可能地惠及了全国的劳动大众,使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普遍提高,那時无失业之痛,亦无住房、医疗及上学之苦,社会福利,保障全民,中国古往今来绝无仅有!因之,前27年中国人均寿命的也就大幅延长。卫生部网站颁布了《2003—2007年中国卫生发展简报》显示,1949—1978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从35岁增长到68岁,其中男性公民人均66.95岁,女性人均69.55岁(到2000年中国人均寿命由68岁增加到71.4岁)。短短三十年,中国人均寿命竟延长达33年。这是经济建设成果真正惠及人民的集中体现!

总之,前30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平均每年增长7.4%,在世界上算是高速度了。毛泽东时代中国工业化的光辉伟业与日月同辉。中国作为强大国家巍然屹立于世界!这是历史的真实!

而王长江竟把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将五个落后农业国变成“世界第六大工业国”诬谓什么“走着、走着,越走越窄,结果呢,走进了死胡同了”?

二、中国工业化的光辉绩效的国际比较

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毛泽东时代中国工业化的光辉绩效,通过国际、国别比较,也就“胜于雄辩”。

先同,同时期印度经济的比较。

新中国工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起歩,原本比印度还差。按人均产量单位印度(1950年)与中国(1952年)相比:煤为97公斤—96公斤;粗钢5公斤— 2.8公斤;生铁4公斤—2公斤;电力0.01千瓦—0.005千瓦;水泥9公斤—0.014公斤;纱锭0.03枚—0.01枚。然而中印两国竞赛的结果,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印度显示了完全不同的经济增长绩效。1949-1978年,印度工业生产发展速度尽管年平均增长率6%。而新中国工业发展更加迅速,1953-1979年年平均增长达11.1%,除生铁产量外,包括钢、原煤、原油、水泥、硫酸、棉纱和发电量等在内的工业产量,都先后赶上并大大超过印度。1950-1976年,印度农业生产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5%,而我国1953-1979年这一指标是3.4%。也比印度增长也快些。(转引自《社会科学报》2002年12月19日)

再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繁荣发展时期对比。战后70年代以前是西方国家发展的黄金时代,1953-1978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速度为:日本10.9%,西德5.7%,法国5.2%,美国4.0%,英国2.5%;1953-1976年其农业年平均增长速度为:法国2.5%,日本和英国2.1%,美国1.8%,西德1.3%。而新中国大约同期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为11.1%,农业年均增长3.4%,都比发达国家高许多。

复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初期对比。美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初期的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最快,1850-1859年6.1%,1860-1869%年为8.2%,1870-1879年3.1,1880-1889年为5.5%,1890-1899年为3.3%,而我国经济正常运转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8%。

还同,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起点相近时期对比。我国钢产量从1949年的15.8万吨提高到1979年3448万吨,花了30年时间,而类似的发展过程,美国用了40年(1872年的14.5万吨到1912年3195万吨),日本用了53年(1910年的16.8万吨到1963年的3150万吨),英国1860年为15万吨,用了120多年,才达一到3000万吨。这是单项实物量的变化对照。整个工业价值量的变化对照同样能说明问题。1952年我国工业生产的总量不比1860年美国工业生产的“底子”大,1860-1880年美国工业总产值从18.9亿美元上升到53.7亿美元,20年才增长了180%;1952-195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从270.2亿元上升到650.2亿元,五年就增长了141%。中国大大地快于美国。

不比不知道,一比就明瞭。上述比较表明,新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绩效,无论是比国情相近的印度,还是比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大致相同的时段,乃至比同处于“黄金时代”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都是更快更好,凸现了社会主义的无比优越性。因之,如果说资本主义国家和印度人民常常表示对工业化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那么,中国人民更有理由为新中国工业化取得的经济成就而感到更自豪!

三、公道自在人心,“第三只眼睛”也不乏公道之论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莫里斯·迈斯纳是一位著名的毛泽东研究专家。他在《为了建设新中国》一文(原载《英才》杂志1998年第12期)里,对毛泽东时代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作出了较为客观、公正、毫不含混的评价。他说:如今中国“对于毛泽东时代取得的物质成就闭口不谈,对毛泽东时代的历史记录的污点和罪过吹毛求疵,已经成为一种风尚”。

然而,“毛泽东时代把中国从世界上最落后的农业国之一变成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为止世界第六大工业强国的过程中取得的惊人成就”,这是一个“基本的经济事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经济史是以一个小小的工业基地为发端,这个工业生产基地甚至比比利时的还要小一些:当时中国工业的人均产量不及比利时的人均工业产量的1/15。然而,在物质资源贫乏的基础上,在充满敌意的国际环境中和极少外援的情况下,中国在1/4世纪的时间内把自已变成一个主要的工业国。

迈斯纳指出,从1949到1976年,全国工业产值增长了30多倍(如果从1952年算起则增长了12倍)其中重工业增长了近90倍。到毛泽东时代结束这止,尽管大跃进“造成了工业生产的混乱,工业产量仍以平均每年11。2%的速度增长。从1953年到1957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长的百分比最大,把中国的工业生产力翻了一番还不止。其后一些年里,增长的速度尽管不稳定,但仍然很快。1966年到1976年尽管造成很大的破坏,但工业生产仍继续在以平均每年10%的速度增长。”

然后他一一列举“令人惊异的经济工业化的过程中有几个关键部门的数据”以及“两弹一星”的成就后得出结论说:“无论人们将毛泽东时代另作何种评价,正是这个中国现代工业革命时期为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奠定了根本的基础,使中国从一个完全的农业国变成了一个以工业为主的国家。”“其实,毛泽东那个时代远非是现在普遍传闻的所谓经济停滞的时代,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国、日本和俄国等几个工业舞台的几个后起之秀工业化过程中最剧烈时期相比毫不逊色。”

在毛泽东时代,农业的发展却远不如工业成就那样可观。“1952年到1975年间,农业生产仅仅增长两倍”。但“毛泽东时代中国农业的发展大大快于日本明治年间备受称赞的成功的近代工业化时期。从1952年到70年代中期,中国农业净产量增长平均每年25%,而1868年至1912年间日本工业化最强阶段的数字却只有17%……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7%,而人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人口手中。’”

莫里斯·迈斯纳最后还特别指出,“经济统计资料并非告诉我们全部事实。”他盛赞在教育、保健,卫生、全民福利保障“所有这些领域,毛泽东时代都取得了伟大的社会进步……不仅比印度、巴基斯坦等其他低收入中国家强,而且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五倍于中国的中等收入国家强。”“毛泽东时代结束之际,中华人民共和国完全能够声称,它拥有一个刚起步但相当全面的医疗保健体系,这使它在所有发展中国家都独一无二。”

这是“第三只眼”的公论!一个外国学者,如此客观、公正地论述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辉煌业绩,真是公道自在人心!

桀犬吠尧,王长江抹黑不了新中国建设伟业与日月同辉!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8
0
0
0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