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学生党员对基层党建状况的泣血之言

作者:铁 拳 来源:青年力 2017-12-08 883

一名学生党员对基层党建状况的泣血之言

  

一名学生党员对基层党建状况的泣血之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党建工作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并在报告末尾浓墨重彩地谈了青年人发展问题,党中央对青年人才培养的关切程度不言而喻。

习近平总书记也明确提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性基础工作,是全党的重大任务。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党员发挥应有作用,党的根基才能牢固,党才能有战斗力。要针对新情况新问题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改革创新精神补齐制度短板,真正使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

作为一名在校学生党员,我对此颇有感触,下面结合个人的实际经历,浅谈基层学生党组织存在的问题。

一、基层组织生活缺位、弄虚作假

我所在的党支部共有正式党员17人,预备党员1人,支部每年新发展党员1名。按照基层党建要求:基层党组织生活每学期应在2-5次,这些不包括专题学习和民主生活会。加上上级党总支部署的学习任务,每年总的组织生活次数应不少于20次。但现实中能够正常进行的组织生活不超过5次。

有些比较负责的支部书记能够做一定的落实,但完成情况也不乐观。这导致了学生对党建基础知识学习不足和党员意识薄弱,遇到问题,很难从党员的视角出发去解决。得过且过的消极态度,成为学生党员在组织生活方面的主流,不愿意参加,不愿意思考,成为学生基层组织生活的病态、常态。

组织生活弄虚作假。根据其他支部成员议论,部分不负责的支部书记在组织生活上“耍小聪明”,让一次活动分解成十次活动。如:换换座位留一组资料,算作一次活动;换换衣服留一组资料,又算作一次活动。黑板上的会议数字随意变,组织生活的纪实只有封面和日期是真实的,其他都是从网上抄过来的。组织生活变成了空壳,连形式主义都算不上。

支部会议只是为了草草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严肃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根本就不存在,更不要提党员之间交流学习经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了。

如果说学生党员在写思想汇报时抄袭网上内容只算自欺欺人,那么,整个学生党支部合起伙来欺骗组织,性质之严重,影响之深远,则难以估量。

二、新党员入党动机不明确、老党员心中无党

思想汇报靠抄、靠补,终期总结靠抄、靠补。在笔者调研范围内,80%受访的入党积极分子表示没有按时交过思想汇报,其中有60%承认在支部催交思想汇报时,有他人代笔集中写的现象。

入党积极分子没有纳入正常培养渠道。撰写思想汇报是培养自己的组织观念、提高思想觉悟的有效途径。而现实是思想汇报严重走调,总是上级党组织要清查材料时才会向有入党意向的同学催交思想汇报,经常是在一周以内完成几个月的思想汇报,书面思想汇报支部及上级党组织都是只收不看,口头汇报则是基本没有。不仅思想汇报流于形式,入党志愿书、终期总结、一些其他的党务材料也都存在同样的问题。

而入党积极分子在没有充足思想交流和考察的情况下,入党动机是很难保证的。这种情况让一部分投机分子有空可钻,使得党组织的纯洁性从一开始就难于保证。

部分党员把党员身份作为得到某种利益的条件,日常却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甚至觉悟还不如群众。部分党员忽视自身学习,一方面以党员的身份参与学校的评奖评优,另外一方面忽视党的纪律、党员责任和义务。经常不参加党支部活动,对班级工作完全不关心。

在学生党员中也大量存在着“吃饭砸锅”行为。一方面凭借学生党员身份在学校的活动中占据优势,另一方面私下则对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错误解释,更有甚者依靠道听途说的信息对一些历史事件妄加议论,在学生群众中影响恶劣。

还有部分学生党员或为获取出国签证,或为加入外资企业,刻意隐瞒党员身份。这样“心中无党”的党员对基层党建的负面影响非常之大。

三、社会调查敷衍、学术态度不端,党员欠缺应有担当

社会调查,是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习社会科学理论的必要环节,也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活动。学生党员应积极参与社会调查,作为密切联系实际、联系群众的途径。但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社会调查往往也流于形式。

一项针对人文社科类本科生及研究生的调查表明,只有不到10%的学生真正参与了社会调查,其中党员占比不超过5%,约占全体党员的26%。学校组织的“三下乡”系列活动,因有党员带队的硬性条件,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党员在基层实践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但在实际上进行时,很多人也只是挂个名。

本人于两年前,曾申请学校项目带队深入某农业基地,立项审批通过后就有党员同学找上门来,明说要求只挂名不参加。而后,这位同学为了社会实践有成绩,还是参加了社会实践小组,但在参观养殖中心时因无法忍受艰苦条件而提前退出,最后仍通过一些“途径”完成了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学生党员不愿意下基层,走进群众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

该党员同学,事后还发表了一篇洋洋洒洒的社会调查论文。应该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而现实却是编造数据,或是剽窃他人手稿,最终完成论文的照样发表。特别是部分党员,凭借党员身份要求或是挂名活动,或是挂名论文,最终不劳而获参与论文发表。

学术态度不端的问题,也存在于硕士生论文发表领域。一般来说学术成果需要经过选题——设计实验和调查——进行实验和调查——总结分析数据——得出结论——成文发表的严谨程序,推出的学术成果也是需要达到质量上的要求才能够发表在学术期刊上的。所以,想要发表一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难度是相当高的,国内大部分学校将论文发表的数量作为评定学生成绩的重要指标。

研究生奖学金备受学生关注,一般需要论文发表为条件。不少省级刊物“给钱就发”,部分学生党员原则性不强,在学术能力不足的情况下花钱发表论文,形成了一种“为了发论文而发论文”的畸形现象,单纯为了参加奖学金评定而发表论文,发表论文算作一种“学术投资”,奖学金的评定则变成了经济回报。学术的尊严何在!党员内心的原则性何在!

“学术投资”的歪风邪气盛行,造成的结果就是某学院年度发表论文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核心期刊比例之低令人咋舌。这样的庞大需求也促成了论文发表的“灰色产业链”,发表一篇论文从几百元到几万元不等。调查中发现,少数同学因为发表论文而上当受骗,钱文两空,经济损失达上万元。部分通过“灰色渠道”发表论文的同学还存在不敢向老师报告发表论文的情况,其中当然也不乏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发展事关国家的未来,而在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则是青年思想建设、政治发展、个人成长的核心枢纽。

我不知道我所接触、亲历的现象,是否是全国各高校的普遍现象,但很显然,这绝不是少数的存在。应基于学生党员的现实处境,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绝不能放任其野蛮生长。要建立起完善的监督体系,严格化对学生党员的审查考核,对不符合党员标准的学生党员予以相应教育或惩罚,重塑基层学生党支部的形象。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2
0
0
9
0
0
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