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对接”更加体现国际关系平等和中国的大国自信——兼评被泛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提法的片面性

作者:千钧棒 来源:察网 2019-06-29 1292

“战略对接”更加体现国际关系平等和中国的大国自信——兼评被泛化的“与国际接轨”的提法的片面性

 

细心的朋友也许会注意到,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出席亚信峰会、上合组织峰会,致信中非合作论坛成果落实协调人会议,还是出访其他国家发表讲话,基本上都提到一个概念,战略对接——比如与某某国际组织的发展战略对接,与某某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接。

本人认为“战略对接”的概念更加体现国际关系的平等和中国的大国自信。

说到这里,就不能不提到一个概念,“与国际接轨”。

这些年来,“与国际接轨”是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提法和用语,许多人张口闭口就是“与国际接轨”,“与国际接轨”这个用语也频频见诸于媒体。

为了考证这个概念的出处,我曾经浏览了十七大以来的近几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都没有发现这种提法,我也浏览了近年来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没有发现这种提法,即使是专家和媒体的解读,也仅仅是限于经济领域的某些方面等,这就引起了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

首先,什么叫“接轨”?

“接轨”本是一个交通术语,原义专指分别修筑的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路或铁路轨道并轨连接起来。

引申义则日益广泛,多种文化相互融合叫“接轨”,不同的货币制度和汇率趋于一致叫“接轨”,体制机制的转型对接叫“接轨”,产品质量标准化也叫“接轨”。

而如今社会上广泛使用的“接轨”一词,其实是与国际接轨的简称。

所谓的与国际接轨: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文化、艺术、体育、卫生等所有相关内容与当今国际社会的大环境相统一,通俗的讲,就是使一个国家的一切事物与国际上的事物连接到一个“轨道”。

表面上看,这没有什么问题,但是联系到中国的实际情况细细思考,发现很多问题。

在中国,“与国际接轨”这个提法是在本世纪初我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的时候开始使用并逐渐流行起来的。当时,有关部门在解释我国加入WTO的意义时说,中国加入WTO后可以通过与国际贸易规则接轨完善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

实际上,在当时,“与国际接轨”这个提法是特指的,是指我国加入WTO和其他国际性组织后,在技术标准、相关法律和管理规范等方面,要按照特定的国际规则或者惯例办事。

网友“望长城内外”曾经撰写文章一针见血地指出:“与国际接轨”这个提法有特定的含义,绝不可滥用,更不能以“与国际接轨”为借口,否定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意识形态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主张全盘西化,以及谋取不正当利益,损害人民利益。

这段话直指要害。

其实,在我们国家的某些政府部门在使用“与国际接轨”这个概念的时候,是对概念的适用范围即概念的外延有限制的,基本上特指经济领域里面的事物,即使是在经济领域里面,接轨也不等于全盘照搬西方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学理论那一套。

然而,“与国际接轨”被某些人有意无意地滥用和偷偷扩大适用范围了。

谁是“国际”?

国际(International)是一个非常常见的政治用语。它的直接意思是“各个国家之间的”。

涉及到多个国家或者其公民的事物,比如国际条约。

也常用来表示超出一个国家的国界的事物,比如国际水域。

本来,在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前提下,绝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的意志才能够代表国际社会。而通常,国际社会的话语权往往是掌握在少数强国和国家集团手中的,因此,如果不对“与国际接轨”的具体内容进行限制性说明和界定的,泛泛地谈什么“与国际接轨”的往往就是一种隐性的“全盘西化”。

比如,著名公知资某筠就把上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国家进行的“反华大合唱”说成是中国被“国际社会”孤立。前些年,一些自由派公知忽悠国人支持他们所谓的“宪政民主”的时候,打的也是“与国际接轨”的旗号。至于那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也是常常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要求中国把西方的经济学当成教条,并且把中国纳入西方主导的政治经济体系。

撇开政治不说,仅仅是就经济论经济,泛泛地谈什么“与国际接轨”并且把它绝对化,最起码也是片面的。

众所周知,不同的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与国家之间,甚至是国家内部的地区之间,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情况是千差万别的,任何的单方面的与对方接轨,很可能是邯郸学步,最起码水土不服。这些年来,某些国家受到西方的蛊惑,引进西方所谓的民主制度以后,动乱不断,国无宁日,经济崩溃就是一个明证。

因此,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上,如果泛泛地谈什么“与国际接轨”,并且把它扩大化套用到所有领域而且绝对化,不是糊涂、片面性,就是别有用心。

而“战略对接”则是一种双向互动,是不同的国际政治体之间互相适应,是发展方向、发展方式的相互衔接和相互支持。既吸取了“与国际接轨”内涵中的积极意义,也规避了单向输出的弊端。在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战略对接”中,对于中国和对接的另一方来说,都是一种“与国际接轨”,而这种“接轨”既体现了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国际关系准则的普遍性,也体现了了不同国家之间的不同国情,不同发展程度的特殊性。而且与某些人鼓吹的“与国际接轨”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排他性”不同,“战略对接”则体现了一种“包容发展”的理念,也就是如同以前所说的,友好对待“世界上一切平等待我之民族”。

在对接的过程中,我们既不必要像与西方国家打交道那样要削足适履去适应别人,也不会像西方国家那样用武力向其他国家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和理念,而是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寻求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并且形成合力,一起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本文并没有全盘否定“与国际接轨”的意思,原有国际规则或者惯例中有很多东西还是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积极意义的,本人反对的是把“与国际接轨”泛化和扩大化、绝对化,尤其是反对一小撮人挂“与国际接轨”的“羊头”,卖全盘西化和推动改旗易帜的“狗肉”。

即使是仅仅就经济领域而言,也不应该打着“与国际接轨”的旗号用教条主义的态度对待西方经济学理论,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别让某些人用歪理邪说误导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而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进一步提高,中国应该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新的重大贡献。一带一路战略就是这种力量和贡献的体现,而在实施过程中,与其他国际组织和国家的发展战略的“战略对接”则是这种合作取得成果和能够持续发展的保障。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3
0
0
0
4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