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蜗牛:一位普通基层党员的往事

作者:老蜗牛 来源:西南新左翼文艺 2015-06-29 1515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7月1日正式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整整94个年头。为了迎接党的生日,《西南新左翼文艺》群主来函要求“写写基层党员的故事”,要 从正面反映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说实话,俺自进入“阵痛期”以来,每天为生存东奔西走,东一棒子西一榔头,只想挣点儿银子维持生理需求,以及交纳医保、 社保,不然老暮之年以后咋办?所以还真没去刻意感受身边有些啥“从正面反映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故事。但以俺老汉六十多年的底层生活经历,“前三十 年”耳濡目染的这类素材则不胜枚举,除了为新中国抛头颅撒热血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以外(因为当时俺还没出生呢),从建国初期至俺“阵痛”发作为止,身边就 有无数基层党员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有在工作岗位上任劳任怨、苦干实干的;有在领导岗位上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有在利益面前忠于职守、不为所动的;有在 危险时刻不惜性命、勇往直前的,等等等等,数不胜数。所以为了完成群主交待的任务,俺只能翻出当年的“老黄历”炒炒“冷饭”,还望群主大人多多包涵。

       1971年初,我结束了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知青生涯,招工到当地一家航运公司造船厂从事电焊工作。十年的造船岁月,我亲眼目睹了无数基层党员以 身作则、身先士卒的模范带头作用,亲身感受了不少先锋队员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的动人故事,正是通过这段经历,让我对共产党员这个光辉而响亮的名称有了深刻 的印象和初步的认识,今天我要记叙的也正是这样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
 
       他叫胡云海,四十多岁,脸庞宽阔,身材壮实,凌乱的头发黑白参半,胡须参差不齐,手臂上青筋裸露,手掌上长满了一层厚厚的老茧,衣服和裤子打满了各种颜 色、大小、形状不一的补丁,一看就是长期从事超强体力劳动的角色。他的双眼炯炯有神,深邃中带有几分威严,犀利中不乏几分慈祥,与之对视时,似乎能感受到 一种欲穿透你内心世界的力量,令你无法掩饰心中的任何秘密,但也不会让你感到惧怕和尴尬。唯一令人遗憾的是他双耳失聪,与外界沟通比较困难,因此大家都叫 他“聋子师傅”。
 
   俗话说“十聋九哑”,一般情况下,凡耳朵失聪的人,语言表达能力均会受到一定影响,有的甚至完全不能讲话,只能用手势进行交流。“聋子师傅”则不然,语言 表达能力很强,只是发音有点混沌,不如常人那般清晰,但只要认真聆听,仍能听得出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平常与之交流,只要靠近他听觉相对好一些的右耳,放大 音量使劲讲话,他也能得之一二,算是不幸中之大幸。
 
       听说“聋子师傅”并非先天性耳聋,幼儿时还上过几年私塾,识得许多字,会背不少唐诗宋词,好像是在一场大病之后才失去听觉的,因而在那个时代算得上是能断 文识字的文化人。但更让人敬佩的是,他不仅是一位共产党员,而且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积极分子,曾代表航运公司出席过县里召开的“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代 表大会”,并在会上介绍了自己学习毛著的心得和体会,以及如何活学活用、学以致用的精彩发言,赢得了全体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赏。
 
       “聋子师傅”还有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一本袖珍版的毛主席语录时常离手不离身,一有空余时间就会拿出来翻阅,看到精彩之处,还会情不自禁地大声朗读,与大家共同分享。
 
       “聋子师傅”的为人有口皆碑,工作表现更是不容分说,虽然他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既无官,也无权,却处处表现出无产阶级先锋队吃苦在前、享受在 后、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任务面前,他教育大家“艰苦的工作就象担子摆在我们的面前,看我们敢不敢承担……”;困难面前,他鼓励大家“下定 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危险面前,他义无反顾“共产党人连死都不怕,还怕什么?”;突击攻坚时,他鼓励大家“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 神,他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意志松懈时,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大家“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 疲惫之时,他激励大家“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往往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荣誉面前,他却羞涩地表示“我们应当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全心全 意地为人民服务”……。一本毛主席语录基本上被他滥熟于心,运用自如,无论遇到任何情况,他都能针锋相对、有的放矢,身上好似有使不完的劲,没有过不去的 坎。
 
       记得当第一艘钢筋水泥驳船顺利完工以后,电焊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我被分配到“聋子师傅”负责的维修小组,承担一艘150吨位驳船的维修工作。
 
       船体维修属于露天作业,既有技术含量,又需要较强的体力付出,而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冬凌寒风,夏顶骄阳,条件非常艰苦。维修前,要先将船体挪上岸,一般 是在船的底部垫上两只较为粗大的木方,然后在木方上涂抹一些润滑油,再用钢绳绞盘将船体拉上岸,再对破损的部位进行修补。
 
       时值盛夏,艳阳高照,烈日当头,气温在摄氏三十多度以上,船舱内由于不通风,空气交换对流不畅,加之船体在阳光长时间照耀下产生的辐射,热浪夹带着浓烈的 桐油味弥漫在整个船舱内,让人感觉呼吸不畅,闷热难当,进舱一会儿功夫就大汗淋漓,时间稍长,浑身上下都被汗水浸透,衣服裤子如同从水中捞出一般,而且非 常容易中暑,在这样的环境下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对人的意志无疑是一种考验。一开始,我们几个青年人吃不了这份苦,每隔半个钟头左右就会找借口跑出舱 外透气歇凉,而且久久不愿返回舱内工作。一次,我们出舱后很长时间没有回到作业岗位,“聋子师傅”一直在舱内挥汗如雨,由于隔着舱壁,可能他从声音或震动 感觉不太对劲,于是从船舱中伸出大汗淋漓的脑袋四下张望,见我们几个小青年正在船的后梢纳凉,虽然他的目光犀利,面有怒色,但却没有当即批评我们,只见他 返身回到舱内,拿出随身携带的毛主席录对我们大声朗读:“什么叫工作,工作就是斗争。哪些地方有困难,有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我们是为着解决问题去工 作、去斗争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这才是好同志”,然后再翻开另外一页:“毛主席教导我们,‘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 短时间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由于他将疲劳的“疲”字念成了“波”字的发音,我们不由得哈哈大笑起来,笑得“聋子师傅” 莫明其妙,不知所以,但笑过之后,我们自知理亏,不得不赶紧回到舱内继续工作。这就是“聋子师傅”留给我的第一印象。
 
       从踏进造船厂第一天起,我就为自己设定了一个奋斗目标,想成为一名船舶设计师。为此,自己花钱购置了一些制图工具,钻研了一些船舶设计方面的知识。一次工 间休息,我将自己业余时间设计的一张船舶线型图图纸请“聋子师傅”予以指点。“聋子师傅”认真审视后指出,你设计的这艘船不适合在我们岷江内航行,岷江滩 多、水急、浪高,对船体的吃水和稳定性要求较高。从你的图纸分析,船首较低,满载时不能有效地顶浪压水,船体宽度与船身长度比例失调,水线以下部位较窄, 稳定性不好。另外,船头的流线型不够顺畅,水阻较大,会影响航行速度,同时消耗拖轮功率。船尾收缩尺寸不够,容易形成回旋涡流,增大航行阻力……。在一一 指出其不足之处后,“聋子师傅”鼓励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千万不能脱离实际,你应该认真学习一下毛主席的《实践论》,看看毛主席是怎样教导我们的。你 设计的这艘船,只适合在流速缓慢、水面平静的水域航行,如果在岷江航行,则很容易出事故。什么样的水域适合什么样的船型,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本宣科,闭门 造车”。当我感谢“聋子师傅”无私教化点拨之余,他却非常谦虚地表示:“毛主席教导我们‘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你能够 在业余时间钻研业务,这种精神值得表扬。毛主席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还是你们的。你们年青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可不要辜负了毛主席老人家对你们的希望哟”。
 
       后来因为服从组织安排,我最终没能实现成为一名船舶设计师的梦想,但“聋子师傅”这番语重心长的鼓励,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以一位基层共产党员的行为,树立起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榜样,成为了激励我以后工作和做人的强大动力。
 
       造船厂地处岷江河畔一地势稍高的河滩地,每年的洪水期,都是对全体职工的一场严峻考验。岷江洪水一般多发生于夏季的六至八月左右,且来势凶猛,毫无定势, 说来就来,令人防不胜防,有时一年甚至会来两三次。每当洪水来临之前,我们必须加班加点将正在建造和维修的船只抢修完工,同时还要将造船的设备、材料、大 型工具等转移到高处,以免造成经济损失。
 
       刚进船厂,我还从未如此近距离地领教过洪水的厉害,第一次看到洪锋来临时的情景,竟让我目瞪口呆,只见惊涛滚滚,浊浪冲天,排山倒海,一泻而下,大有“黄 河之水天上来”那种摧枯拉朽、势不可当的气势。浑浊的江水席卷着大量泥沙和杂草,水中还夹带着大量从上游漂泊下来的圆木和一些动物的尸体,江面也比平时宽 阔了好几倍,其情其景令俺望而生畏。届时,所有船只都必须停航,只能猫宿在水面相对平静的港湾内,即便地势相对较高的造船厂,也已经成为了一个四面环水的 孤岛,随时都有被洪水吞噬的可能,险情之危、之急,可见一斑。
 
       工具、材料、大型设备可以转移,但造船车间的工棚是无法转移的,只能任其洪水肆虐。大家最担心的就是那一排排支撑整个工棚的几十根水泥立柱能否经受得起洪 水的考验,如果被洪水冲断或冲倒,那么整个造船车间便毁于一旦,即便洪水消退以后,要重新恢复生产也要耽误不少时间,耗费不少人工和材料。在大自然的威力 面前,我们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不要有意外发生。
 
       然而事与愿违,临近黄昏时分,大家发现被洪水携来的大量桔杆、杂草等不断堆积缠绕在工棚水泥柱上,而且越缠绕越多,越堆积越厚,阻水面积也越来越大,整个 工棚在洪水的冲击下摇摇晃晃,大有倾覆之势。正在众人七嘴八舌地担忧议论时,只见“聋子师傅”奋不顾身地跳进激流,大家在一旁连声高喊:“聋子师傅,回 来,回来,危险”,竟全然忘记了他耳朵失聪,根本听不到大家的叫喊声。只见他游到最靠前的柱子跟前,奋力将阻挡和缠绕在上面的桔杆、杂草等一一排除,面对 涛涛恶浪,全无畏惧之感。在榜样的激励作用下,水性较好同志也纷纷跳进急流,一人一柱,最终排除了险情。
 
       然而祸不单行,就在大家上岸喘息之时,忽然听见一声巨响,大家顺着响声发出的方向望去,原来一根从上游顺水而下的漂木不偏不斜,正好撞击在水泥柱上,由于 洪水流速非常快,撞击力量也非常大,以致整个工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不好,上面还有漂木顺流而下。“聋子师傅”再次义无反顾地扑进急流,大家也紧随其后, 奋力将一根根漂木推向江心,然后再顺着水流从下游回到岸边,如此周而复始,直至将险情完全排除为止,谱写了一曲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斗洪水、战恶浪、排险 情,保护集体财产的感人篇章。
 
       从“聋子师傅”身上,让我看到了共产党员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看到了共产党员不计名利、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聋子师傅”虽然已经去世多年了,但只要回想起与他共事的这段日子,就会让我心潮澎湃,感动不已。
 
       那是一个激情燃烧的岁月,那是一个充满理想和信念的时代,那是一个制造和产生无数英雄人物的年代。在那个年代中,祖国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无数“聋子师傅” 那样“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无名英雄。虽然他们只是普普通通的基层党员,没有显赫的名声,没有耀眼的光环,没有任何物质利益的激励,但他们却用自己的理 想和信念谱写出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英雄赞歌,树立起了无产阶级先锋队的光辉旗帜。他们不愧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有益于人民的人”。
 
       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从“聋子师傅”这位毛泽东时 代的基层党员身上,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中国真正的脊梁。这样的脊梁越多,中华民族崛起的希望才会越大,离实现“中国梦”的理想才会越近。
 
                                         (2015年6月写于都江堰)

微信扫一扫|长按识别,进入读者交流群

0
8
0
0
0
0
0
0